2003年,台北桃园机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初冬清晨,这架从纽约飞回来的客机,顺利地完成了降落。一切好像都没有什么不寻常的。
只见陆续走下飞机的十多位老人,神色感慨,体态稍显激动,又像是极力克制着自己,仅在默默打量着周围,倒是有些稀奇。
“终于回来了。”
“也算是落叶归根,只是不知道以后能干些什么。”
就这么寒暄着的一群人,还猜不到,他们其中有一位,会在几个月后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就是高瑞坤,宋美龄的首席大厨。不久前,他刚和这帮老同事,一起送走了这位传奇的第一夫人。因此,他们才统统被遣回了国内。
宋美龄的一生
宋美龄出生于1879年的上海,海南文昌人。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宋美龄嫁给蒋介石,被尊为国母,受万民景仰。
2003年10月23日,宋美龄与世长辞。此前,她已经旅居美国多年。
宋美龄一家家境殷实,三姐妹从小便习得洋文。早在1910年,宋美龄的二姐宋庆龄赴美留学,宋美龄也耐不住想出去看看,便跟随二姐一同前往,就读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接触多了西方思想,自然举止谈吐、言行做派都渐渐西化了,社交能力自然也极强。
以至于1917年宋美龄回到上海,虽对英语早已十分精通,汉文却还一知半解。于是,宋美龄便下定决心,好好学习汉语,还请了一个私塾先生来教自己中国传统文化。
见多识广的名门闺秀宋美龄很快就成了男士们争相追求的目标,在上海的名流圈子里很是出名。一次别开生面的晚会,她认识了蒋介石。而后者,可以说是对宋美龄一见钟情。
率领手下的北伐军一路杀进上海的蒋介石,对宋美龄也展开了单刀直入的追求。被二姐宋庆龄知道后,出于对蒋介石的反感,宋庆龄对于妹妹的恋情反对得坚决。
但大姐宋霭龄却有自己的打算,对蒋介石的态度好得多。甚至把握住了自己三妹虚荣的心理,做了个顺水推舟的人情,一方面劝三妹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去接触政界,另一方面给蒋介石见宋美龄行了不少方便。
如愿嫁给蒋介石后,宋美龄原本声色犬马的生活似乎更上一层楼。举办不完的金碧辉煌、觥筹交错的宴会,往来憧憧的军官政要,贵妇名媛,说不尽的客套话,通宵达旦,纸醉金迷,哪管外界战火连天,遍地哀鸣。
男人们在外抛头颅洒热血的划地盘,女人们也在社交圈拈拿局势,借势推拉。这等里应外合,蒋介石与宋美龄这一对新婚夫妇,算是此中典范。
加上促成蒋宋联姻的主要“功臣”——行商的孔家,蒋宋孔三家操纵了当时的实际政权,打通官商两路,一时风头无二。个人资本主义向官僚资本主义靠拢,压榨民脂民膏毫不手软,百姓叫苦不迭。
好景不长,1949年国民党战败,为保残存势力,蒋介石败逃台湾,宋美龄也跟随丈夫一起逃到了台湾。日子虽是动荡,但好在两人能相守,也算是平和安静地度过了之后的二十几年。
随着蒋介石的病逝,台湾的政治氛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宋美龄或许还能与美国在外交上一来一回的对话,但在台湾本土的政治把握上早已风雨飘摇。
宋美龄虽醉心于上流社会的交际,但对政治局势的敏感性自非他人能及。丈夫的离去,留给她了一个太过尴尬的地位,于是,宋美龄决定再次抛下一切,远走他乡,奔赴美国。
大家族出身的宋美龄,也算是名门之后,吃穿随行极为讲究。几十年的尊贵日子,虽然遇上政局动荡,地位不保,但还是比寻常家族多了几分尊荣。
即算是远走异国,身边的随侍佣人无一可见,二十多个随从一起包机去了美国。搬家的行李更是用了三趟专机运过去,以保证生活质量能跟从前的水准保持一致。
在跟随宋美龄一同前去美国的随从中,有御用西厨蒋茂发,御用裁缝张瑞香,还有家庭医生、贴身护士等等。这些人在台北是宋美龄的专属服务人员,去了美国也一样。
宋美龄的所有生活起居,离不开这些人的打理。另外,继子蒋经国也从内务局中亲自挑选了一些人,指派他们去美国照顾宋美龄。
自幼锦衣玉食的宋美龄,其实身体娇弱,和姐姐宋庆龄一样,患有家族遗传型荨麻疹,终生饱受皮肤肿痒的折磨。和蒋介石在一起时,出过严重的车祸。晚年罹患乳腺癌,九十多岁切除了卵巢。除此之外,因身弱的磕碰跌摔也不少。
身体的病痛不适与精神的紧绷,因有专人悉心照料,让她依旧长寿,足足活到了106岁,跨越了三个世纪,从1897年到2003年。
晚年的宋美龄皮肤白皙,目光温润有神,身条柔韧纤细,与腐朽浑浊的老人形象毫不相干。蒋介石生前,护了她半生周全,撒手人寰后,蒋家的势力,也能保她一世无忧,生活水平不曾下降过一分一毫。如此,才能把一个女子养到百岁还不显老态。
不知在宋美龄的心中,对台湾,对大陆,对美国分别是什么感受,又怎么排序。她生于大陆,却长于美国,最后在台湾居住,不得已才回到了年轻时待过的地方。如果有选择,她也不愿意漂泊吧!大陆的环境开阔优越,也是她的家乡,如果可以,谁愿意去大洋彼岸了此残生呢?
南京和重庆的临时政府,哪个不是把她捧上了天。当登上航船,要把这一切繁华抛诸脑后,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华富贵迷人眼,当时的世道本就残恶,只是她被保护得太好,不曾切身体会,也就无从与百姓产生共鸣,体会他们的疾苦了。
可这虚荣盛世,终究是过眼烟云。大陆是回不去了。
宋美龄的远走,把喜欢的东西都带上了,一件都没落下。尤其是服侍了她很多年的大厨蒋茂发。临行前,蒋茂发又引荐了一位厨师,是台湾人,叫高瑞坤。
战火纷飞,物资匮乏的年代,宋美龄人上人的生活也未受到任何影响。她想学国画,就请来国宝级的大师。民不聊生的时候,宋美龄想要疗养身体,就飞去巴西待了一年。回国的时候,抗战都结束了。
去了美国,自然也有专门的营养师、厨师、医师为其操办饮食,还留下了圆山饭店记录的宋美龄的饮食档案。早餐包括吐司、杏仁茶、蛋糕、水果、蔬菜等。这份套餐搭配流传至今,已成为圆山饭店的招牌,每年都有游客趋之若鹜。
宋美龄还常喝柠檬水,外出也要携带,这些习惯也一直保留到了晚年。咖啡也是宋美龄最离不开的饮品之一。
据宋美龄的贴身医官回忆,宋美龄在南京生活时,曾派医生去紫金山一家研究所,专门研究菠菜的功效。对食物的精益求精和深度把握,现代人也自愧不如。
高瑞坤的一生
厨师蒋茂发和高瑞坤对蒋介石和宋美龄来说,是极为贴身和亲近的人。从内陆到台湾,从台湾到美国,都由他俩来照顾。蒋茂发退休后留在了美国,自然而然,高瑞坤就负责起打理所有的饮食。宋美龄吃惯了他做的菜,换别人来做也会不习惯。所以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直至宋美龄离世。
高瑞坤,出生在台湾嘉义,烧得一手绝佳的川菜和淮扬菜。机缘巧合结识了蒋茂发,当时的他也不会想到,这样一段惺惺相惜的友情,会改变自己的一生。起初,蒋茂发很欣赏高瑞坤,对他的厨艺也很认可,便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到美国为宋美龄服务。
能为这样一位人物服务,待遇又十分的优厚,当时的高瑞坤没有多做犹豫,回家和妻子商量好,就把远赴美国为宋美龄做厨师的事定了下来。此后,妻子留居台湾,照顾家庭,自己则只身赶赴美国,全心投入工作。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能够静下心来研究菜式的日子,对高瑞坤来说,其实是很幸福的。更不用说到了美国的宋美龄,虽然失去了政治环境的庇佑,但国际关系依然深厚。作为她的厨师,也是有优越感的。
直到2003年10月23日,宋美龄在纽约,安详地离开了大家。在睡梦中,这位曾经的“第一夫人”,曾经的芳华传奇与她的故事,一齐悄悄地落幕了。
所有人都预料得到,再伟大的人,有一天也会与世长辞。只是沉浸在惋惜和悲痛中的他们,也包括高瑞坤,还没有人能猜到,这对于他们的命运来说,意味着什么。命运之手,在那一刻,悄悄地拨动了转轮。
不久,随行的这二十多人,收到了台湾当局的指示。当初跟随宋美龄赴美的所有人员必须回台,接受新的工作安排。高瑞坤和朝夕相处的同事们,稍作整顿,就踏上了返回家乡的路途。
按道理来说,大家都应该很开心,能够回归故土,落叶归根。见到分别已久的妻子儿女,长辈亲僚。二十多年没回来的人呐,怎么能够不期待,不激动?终于回来了,所有人都怀着异常喜悦的心情,走出了台北桃园机场。
可惜政治很少能留得下人情,哪怕是最朴素的需求,在政治角力中,也是渺小的,不堪一击的。
怀揣着开启新生活的幻想,高瑞坤服从了台湾当局的安排,做了当时台湾领导人陈水扁的专职厨师,在他的宅邸工作。不久,他又被调去做了一个管理物资的清闲差事。按道理来说,这对年岁渐长的高瑞坤,也是个不错的安排。只不过台湾当局的人,可能还有别的心思,高瑞坤一时也无法察觉,只好默默干活。后来他才明白过来,不断的调职,一步一步远离本职工作,是在逼自己主动请辞的手段。
高瑞坤的妻子回忆到,高瑞坤回到台湾后,起初还很高兴,打算再认认真真工作两年就退休。但是自从他被调岗后,心情就一日不如一日,他变得越来越郁闷,辞呈也是他们强迫高瑞坤交上去的。
高瑞坤和妻子都不理解,他明明再有两年就退休了,台湾当局为何要不断施压,逼着他主动请辞?
高瑞坤在美国为宋美龄做饭二十多年,也算是个很体面的工作,甚至是很拿得出手的工作经历。高瑞坤和妻子本以为回到台湾还能得到重用,现实却给了最对老夫老妻一响狠狠的耳光。
在回到台湾几个月后,高瑞坤终于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和落差,在一个夜晚上吊自杀了。果然,精神上的落差最折磨人,也是压垮高瑞坤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人说,高瑞坤也是有本事在身上的,回台不受重用,也可以主动请辞,自己去开创一番事业,再安享晚年也不迟,为何非得用这样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这就要从高瑞坤回台的时机说起。其实蒋家王朝虽然落败了,但在台湾还是有不少势力,趁着这股力量,和蒋家宋家有渊源的人,自然也能够得到照顾,能够保全甚至是发展自己。
但等到宋美龄去世后再返回台湾生活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一来几十年后,蒋家的影响力已经式微,自顾不暇,更别说庇佑这些跟着他们的人了。二来,新的政权崛起后,对于上一届政权留下来的人,自是非常忌惮。虽然只是府内的厨师家丁,但毕竟跟了蒋介石宋美龄那么多年,是不可能被重用、被信任的。
高瑞坤的悲剧,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蒋家的悲剧。人走茶凉在大的历史迭代面前如此清晰,自然也饶不过这时代中的小人物。高瑞坤他们的存在,成了不合时宜的尴尬,换来这样令人唏嘘的结局。
宋美龄在世时,也不是没有受到过刁难。生前,她从美国回台湾的时候,海关人员曾强硬的要求宋美龄出示护照,但是对于宋美龄来说,从来不需要也没有人要求过她出示任何证件,最后还是给台湾当局打电话说通了才得以放行。
高瑞坤生前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就是陪同宋美龄,照顾其赴美后的饮食起居,仅此而已。本应该随着宋美龄辞世而结束的历程,因为种种人性的阴暗,政治的盘算,毁掉了一个普通却有才华的人的后半生。
他们也注定被历史遗忘。再过五十年,一百年,一百五十年,谁都不会想起这些人。历史有他们的身影,但历史从未为他们的付出而改写。也许,这些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故事,才是历史本来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