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苏联立法禁止涉外婚姻,作曲家竟然因此拥有两位合法妻子

2022年07月13日22:24:30 历史 1071

1947年2月15日,苏联下令禁止涉外婚姻

此后,不仅苏联公民无法与外国恋人登记结婚,已经结婚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但著名作曲家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却因祸得福,竟然因此成为苏联历史上唯一同时拥有两位合法妻子的人。

禁止的理由是什么?

当时,苏联没有就禁止原因做出具体说明。

一些专家解释,是官方不希望看到苏联妇女在国外受歧视。

然而,从未看到哪份文件明确提及这一点,也从未证实国外存在这种歧视现象。

最可能的原因,是时代变迁促成的。

1930年代,苏联的门缝开得很小,平民百姓休想出国。

但是,卫国战争改变了一切。

首先,战后整个东欧都属于苏联势力范围。苏军在东欧大量驻扎,成千上万文职人员长期呆在国外,不断有人申请跟波兰人捷克人保加利亚人组建家庭。

其次,战时有几百万苏联平民被掳往德国等地,从事强迫劳动。战后,这些人绝大多数重返家园,但一部分因舍不下外国配偶,不肯回国。

苏联的涉外婚姻由此大增。

但是,为什么要急刹车、要一刀切呢?

大背景是苏联与西方关系急剧恶化,冷战开启,铁幕已经拉下。

1947年,苏联立法禁止涉外婚姻,作曲家竟然因此拥有两位合法妻子 - 天天要闻

鉴于涉外婚姻实际是苏联普通人移民的唯一合法机会,当局担心,即使几万人出国,也会对苏联的形象造成恶劣影响,成为西方利用的工具。

这种担心不能说毫无缘故。

比如,乌克兰人维克多·克拉夫琴1946年在美国出书,绘声绘色描述集体农庄的惨状,引起全球轰动,给西方反苏势力以口实,严重打击了苏联的海外宣传。

一个克拉夫琴就够让人头疼了,要是每年出国的几万人里再出几个克拉夫琴,那还了得!

造成了哪些影响?

涉外婚姻禁令对女性影响最大。

战后,苏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性比男性多出2千多万人,迫使不少女性选择和外国人结婚。

这些人包括两类。

一是工作、生活在国外,与外国人结婚的苏联妇女,这类人数最多。

二是在苏联境内与外国人结婚的妇女,这类人少,主要是嫁给外交使团成员。

1947年,苏联立法禁止涉外婚姻,作曲家竟然因此拥有两位合法妻子 - 天天要闻

至于男性军人,军法严禁他们娶外国女子。在一些部队,军人仅仅跟外国女性发生关系就会遭受重罚。

所以,这该禁令最初针对的是那些生活在国外的苏联妇女。

如果她们生活在东欧,解决办法很简单:婚姻作废,妇女遣返。

而那些生活在美占区或英占区的妇女,解决起来相对棘手。

苏联通常会说此类婚姻未到苏联领事馆或民事部门登记注册,因此无效。

而且也不可能去领事馆重新登记,因为“涉外婚姻违法”。

一番操作下来,这些苏联妇女很快就被送回国了。

1940年代末,绝大多数存在涉外婚姻的苏联人自愿或非自愿回国了,仅有1.6万人居住西欧各地,都是结婚生了孩子的。考虑到实际困难,苏联决定不动这些家庭。

至于苏联境内的涉外婚姻,通常由克格勃来处理。

苏联著名女演员塔季扬娜·阿库涅夫斯卡雅是一个有名的例子,她因为和外国人谈恋爱而被指控对苏联不忠诚,最终获刑十年。

苏联女演员卓娅·费德洛娃因为爱上美国人杰克逊·泰德,不但因间谍罪获刑25年、个人财产被没收,还祸及家人,一家人全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

1947年,苏联立法禁止涉外婚姻,作曲家竟然因此拥有两位合法妻子 - 天天要闻

至于那些在禁令生效之前已经结婚的,克格勃人员或者直接接触,或者通过亲属间接接触,千方百计劝说或威胁他们跟外国人离婚。

如果某个苏联女子的外国丈夫决定离开苏联,配偶禁止随行,哪怕找高官求情也没用!

凡此种种,后来引发了一些戏剧性事件,甚至造成法律麻烦。

闹上联合国

在禁令颁布之后、生效之前,一部分苏联妇女心情复杂地与“老外丈夫”一起出走。

比如嫁给铁托长子的塔玛拉·韦格,就因这道“禁令”于1946年迁居南斯拉夫。结果,她的高官爸爸因“丧失警惕性”被免职、开除党籍。

嫁给乌拉圭大使馆职员的叶夫根尼娅·杜姆诺娃,则是由乌拉圭外长亲自出面,向莫洛托夫提出私人请求之后,才得以跟丈夫一同出国的。

两口子经历更严重磨难的也有,甚至还闹出国际纠纷。

1946年底,利季娅·列辛娜嫁给智利大使奥坎波之子。次年秋,苏联和智利发生外交冲突,关系破裂。然而,奥坎波大使一家拒绝离境,除非儿媳妇利季娅跟他们一起走。智利当局隔海喊话支持,不让使团离境。

1948年夏天,奥坎波大使被任命为驻联合国代表,赴纽约上任。小奥坎波不肯与妻子分别,长期租住“国立酒店”(临近克里姆林宫)。为防“掳走”,二人终日寸步不离。

后来,奥坎波向联合国法律委员会(第六委员会)投诉苏联的行为。家事变成国际纠纷,但仍未动摇苏联“挽留”利季娅的决心。

这段时间里,克格勃反复找利季娅做工作,要求她离婚。可无论克格勃怎么逼迫、亲属朋友怎么劝说,铁了心的利季娅始终不为所动。

于是,克格勃通知酒店方面,将夫妻俩房费提高一倍,希望他们知难而退。

再次无效!智利外长答应出这笔钱。

再后来,列辛娜·奥坎波一案竟然被提交苏联部长会议讨论。

克格勃头子谢苗·伊格纳季耶夫建议,驱逐小奥坎波出境,再以刑法第58条逮捕列辛娜。

可由于某种原因,他的建议未能实施。

几个月后,1953年3月,苏联政局震荡,谁也顾不上这对苦命鸳鸯了。

1953年10月,实行了6年的涉外婚姻禁令废止。

奥坎波和列辛娜终于离开滞留五年的莫斯科,前往智利。

1947年,苏联立法禁止涉外婚姻,作曲家竟然因此拥有两位合法妻子 - 天天要闻

皇亲悲剧

列辛娜和奥坎波的故事总算有个团圆结局,其他人未必同样幸运。

米什卡·巴比乔夫,是沙俄龙骑兵军官伊万·巴比乔夫之子、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亲戚。

伊万·巴比乔夫1898年护送俄罗斯使团抵达埃塞俄比亚,后定居埃国,娶了孟尼利克二世的妻妹,甚至当了陆军司令。

米什卡自幼在军营长大,追随父亲成为军人,1930年被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送往法国空军学院,毕业后做过皇帝的私人飞行员,后晋升为空军司令,并创办民航。1944年转入外交部门,被派驻苏联担任临时代办。

1946年初,米什卡与苏联女子柳德米拉·涅斯捷伦科娃相恋、结婚,1947年4月生下儿子亚历山大。

1947年,苏联立法禁止涉外婚姻,作曲家竟然因此拥有两位合法妻子 - 天天要闻

1948年初,米什卡中风,决定去瑞典治病。但苏联不许其妻子、儿子随行。

由于他注定无法返回莫斯科履行原职,1949年,苏联把柳德米拉和亚历山大等人逐出莫斯科宅邸,并取消了二人的婚姻关系、没收结婚证。

从此,米什卡对妻儿的命运一无所知,不停写信试图联系,甚至请皇帝过问,终究未能团聚。1964年12月,米什卡去世。而柳德米拉为了不触怒当局,早已于1956年再婚,儿子改继父姓。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2010年,亚历山大赴埃塞俄比亚,祭扫了生父坟墓。

普罗科菲耶夫案

涉外婚姻禁令不仅制造悲喜剧,还会导致法律麻烦,这就是所谓的“普罗科菲耶夫案”。

你或许没想到,世界著名作曲家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竟然是苏联历史上唯一同时拥有两位合法妻子的人。

1923年,旅居西班牙的普罗科菲耶夫与会说五种语言的西班牙歌剧女演员莉娜·科迪娜结婚。

1947年,苏联立法禁止涉外婚姻,作曲家竟然因此拥有两位合法妻子 - 天天要闻

1936年,二人携儿子奥列格定居莫斯科。

谁知两年后,普罗科菲耶夫移情别恋文学院女学生米拉·门德尔松,瞒着妻子和米拉同居。

1948年初,普罗科菲耶夫决定正式娶米拉为妻,此时尚未跟莉娜离婚。

由于涉外婚姻禁令已经生效,民事登记处对此的解释相当“无懈可击”:认为与外国妇女(虽然莉娜持苏联护照)在境外缔结的、未经苏联领事馆登记的婚姻非法无效,也就没必要办离婚。

莉娜闻听此事,大闹一场,要求离开苏联。

从此这个可疑的西班牙女人就进了“黑名单”。

1948年2月,普罗科菲耶夫举行婚礼后,莉娜被捕,9个月后被判“间谍罪”、“叛国罪”,处20年改造。

1953年10月,涉外婚姻禁令废止。

1956年6月,莉娜提前获释。

1957年打官司,主张自己作为已故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唯一合法妻子的各项权利。

法庭惊讶地发现,普罗科菲耶夫前段婚姻尚未结束,于是做出有利于莉娜的判决。

然而,米拉认为她也是普罗科菲耶夫的合法妻子,提起反诉讼。

1958年3月,高院支持其请求,和稀泥似的宣布两个女人都是“合法妻子”。

后来苏联法律界管这件事叫“普罗科菲耶夫案”,普罗科菲耶夫也成了唯一同时拥有两位合法妻子的苏联男人。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琉球有权独立!中国将领一句话让全日本集体破防:这是宣战 - 天天要闻

琉球有权独立!中国将领一句话让全日本集体破防:这是宣战

“琉球不该属于日本!”中国将领一句随口抛出的话,瞬间让日本上下炸开了锅。这话听着平淡,可威力不亚于扔了颗舆论炸弹。日本急了,网友怒了,连官员都坐不住了。琉球这块小岛,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将领的惊人发言一名中国退役将领在某次东亚安全会议上,淡淡
刚宣布要加入我国,并升起五星红旗,却在3小时后消失的国家 - 天天要闻

刚宣布要加入我国,并升起五星红旗,却在3小时后消失的国家

“锡金国王下令升起五星红旗,宣布加入中国!”——1975年4月10日,这条消息短暂传出,震惊周边国家。然而,仅三小时后,印度军队开进锡金首都甘托克,这场“中国梦”瞬间破灭。锡金,这个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小国,为何会在关键时刻做出如此决定?
库页岛的老百姓,日子有点难,对中国人严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闻

库页岛的老百姓,日子有点难,对中国人严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国人的钱,我们想要,可又怕他们把岛‘吞’了。”库页岛一位渔民的话,透着点无奈。曾经的中国东北宝地,如今成了俄罗斯的“后院”,岛上资源多得能闪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却紧巴巴。面对中国伸来的橄榄枝,他们既眼馋又犯怵。严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饶的
山河壮歌丨发“中国抗战第一声”  担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闻

山河壮歌丨发“中国抗战第一声” 担抗日救亡之重任

央广网北京7月1日消息(总台记者王东宇 齐莉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北大营附近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1年9月19日清晨,沈阳小西边门附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