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月一日,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由渭南市档案馆联合渭南广播电视台共同制作的系列融媒直播“渭南档案记忆”走进合阳县档案馆成功举办。
“伊尹故里、诗经合阳”。透过合阳县档案馆一件件沉甸甸的历史档案,我们可以感受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莘文明,独具特色的合阳魅力。
合阳县档案馆成立于1958年,在合阳县历届领导高度重视、关心支持下,合阳档案馆一步步发展壮大。2017年,紧抓国家推进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建设有利时机,多方争取资金1200余万元,建成总面积达3371平方米,高5层的合阳综合档案馆。目前,合阳县档案馆共保存纸质档案7.73万卷,13.76万件,各类图书资料7000卷,是全县最大的档案资料保管基地和现行文件查阅中心。
合阳档案馆特色主要体现在拥有两个“史料展馆”和一个特色珍藏库。
“合阳综合史料展馆”包括合阳概况、历史岁月、红色合阳、文化艺术等八个版块,通过声、光、电等形式,勾勒出数千年岁月里,在合阳这块热土上演绎的家国情怀、书写的栉风沐雨、经历的进退兴衰、铸就的灿烂辉煌,现已成为宣传合阳、推介合阳的一个窗口。
“合阳抗战史料展馆”聚焦沿黄抗战的特殊位置和历史时期,通过收集的档案资料和采访视频,再现了合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踊跃支前、无私奉献的感人场景。两个展馆,先后被命名为合阳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先后有80多家单位4000余名党员干部、中小学生来馆参观学习、现场教学。
特色珍藏库建在三楼库房内,是库中库。主要收藏了从合阳走出去的当代书法家、原陕西省书法协会主席雷珍民先生向合阳捐赠的300幅、372张书法作品,以及全国各地隶书名家写诗经的100幅精品力作,和合阳名人档案等珍贵资料,目的是使之传于后世、福及子孙、惠及社会。
同时,依托雷珍民先生捐赠的书法作品,在四楼专门建了一个书法展厅,方便社会各界参观学习,激励更多的后生新人传承前辈衣钵,汲取创新力量,助推合阳经济和文化高质量发展。
灵泉村位于黄河西塬畔因村东南沟内原有一处甘泉而得名。灵泉人善经商,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末年,至清末,灵泉村已涌现出义聚合、义聚正、丰号等四大商号,分号更是遍布西安、太原、汉口、广州、香港等地,被合阳人称为“财东村”。财富的积累为村民大兴土木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于是灵泉村便出现一座座别具特色的明清民居建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坐拥一条黄河、十里荷塘、百种珍禽、千眼瀵泉、万亩芦苇的合阳,对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有着更为准确、更为深刻的理解。
一件件真实的图片,记录历史的足迹;一幕幕流动的影像, 传唱着一个民族昂扬奋进的旋律。渭南档案记忆,让我们更加深刻,更加直观的了解生养我们的这片土地;更加激励我们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豪情壮志。
在直播互动区,网友纷纷表示:档案承载着记忆,档案更是历史的传承。通过网络视频直播,让合阳珍贵档案走进普通百姓视野,让大家近距离接触档案、了解档案,感受档案文化的魅力!以后有机会一定多走进档案馆进行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