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袁世凯为称帝花了3000多万,够买10艘巡洋舰了,花哪了?

2022年06月30日19:32:25 历史 1292

1915年,袁世凯为称帝花了3000多万,够买10艘巡洋舰了,花哪了? - 天天要闻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两天后,朝廷委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军第一军火速南下,军队抵达湖北孝感后,荫昌下令向汉口进攻,然而官兵们却不听命令,裹足不前。

他们声称:要让他们上阵拼命,非袁世凯出山不可。

北洋军由袁世凯一手打造,在他的幕后干预下,荫昌即便有朝廷的任命文书也驾驭不了这支虎狼之师。于是,摄政王载沣不得不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让他指挥北洋军平乱。但袁世凯嫌官阶太低,不断以腿脚有病、行动不便为由拒绝领命。

1915年,袁世凯为称帝花了3000多万,够买10艘巡洋舰了,花哪了? - 天天要闻

袁世凯

10月22日,湖南和陕西宣布脱离清廷统治。

随后,江西九江、云南腾越、山西太原等地相继起义。29日,山西省宣布独立。同一天,直隶滦州发生兵变,反军矛头直指京师,天下已经大乱,无论清廷愿不愿意启用袁世凯,袁都已是平定叛乱的唯一人选。

11月1日,袁世凯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主导大清军政要务。与此同时,他的其他要求也被清廷全部满足,条件已经谈妥,此刻,袁世凯就像是被解除了“封印的魔王”,正式开始了“权力的游戏”。

重新穿上朝服后,袁世凯没有去皇宫谢恩,而是直接到前线督战,北洋军全军上下因而声威大震。他的老部下冯国璋代替荫昌统领第一军,一天之内就将汉口夺回,而后攻克汉阳进逼武昌,大有将革命军一举击溃之势。

就在此时,袁世凯却将他撤下,换上了主和的段祺瑞。于是武昌城下,炮声暂停。

1915年,袁世凯为称帝花了3000多万,够买10艘巡洋舰了,花哪了? - 天天要闻

段祺瑞

袁世凯很清楚,虽然从湖北局部来看,革命军不是北洋的对手,但是全国已经有14个省相继脱离朝廷,眼下大局未定,如果贸然与革命党结成死敌,日后万一革命成功,自己不会有好下场。

另一方面,倘若革命党轻易被剿灭,以后朝廷也就没必要再留他,肯定落得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结果。于是,袁世凯决定回京巩固地位,同时“养敌自重”。

11月13日,袁世凯带领大批卫队浩浩荡荡抵达京城,将亲信集结起来任命为各部大臣,三天内就组成了责任内阁。接着,袁世凯又开始对禁卫军下手,以便进一步控制清廷。

当时统领禁卫军的载涛是摄政王载沣的弟弟、溥仪的叔叔,为了把载涛调走,袁世凯向朝廷建议应当由皇族大臣南下出征,以作为各军的表率,振奋士气。载涛见袁世凯醉翁之意不在酒,吓得主动请求解除军职。不久后,袁世凯就把冯国璋调到京城接管禁卫军,牢牢拿捏王朝的心脏。

1915年,袁世凯为称帝花了3000多万,够买10艘巡洋舰了,花哪了? - 天天要闻

另一边,袁世凯还通过多方渠道跟革命党暗中往来。

比如11月27日晚上,他在家中宴请一名同盟会成员,并安排长子袁克定和此人结为异姓兄弟。此人就是曾经因为行刺摄政王而名动天下,最近刚刚出狱的“汪精卫”。

有了汪的暗中通信,袁世凯对南方革命党的动向自然一清二楚。

不想动刀兵,但又不能什么都不干。于是,袁世凯就指派唐绍仪为清廷全权代表,启动南北议和这次谈判对各方利益都有牵动,清王朝和革命党自然不用说,连帝国主义列强也时刻关注着局面,他们为了各自的在华利益,并不希望中国爆发大规模内战,于是支持袁世凯统一南北。

英国政府直接表示:“中国应由袁世凯组成一个临时政府。”

袁世凯也回应说:“一旦唐绍仪交涉无效,不得已时,只好借助于各国调停。”

这种调停可不仅仅是用嘴帮着说话而已,而是武力介入。截至11月中旬,已有51艘外国军舰侵入中国领海,形成了武装干涉的阵势。

1915年,袁世凯为称帝花了3000多万,够买10艘巡洋舰了,花哪了? - 天天要闻

1911年12月和谈如约在上海进行,南北双方就关系中国未来的各项大事进行协商,革命党要求北方首先表态支持民主共和,而唐绍仪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坚决要求保留君主政体,和谈陷入僵局时。

这个时候袁世凯年轻时的老师、大实业家张謇出面了,他把唐绍仪介绍给了一位同盟会大佬——黄兴,让他俩单独交谈。

黄兴是同盟会的二号人物,他虽然认为袁世凯是个奸诈狡猾之人没有忠义可言,但袁世凯的实力却是摆在明面上的,若让他当个总统,任期也不过就是几年,人民群众却能少受些战乱之苦。而若与他为敌,搞不好连现有的革命成果都保不住。

黄兴的想法其实也代表了当时不少革命党人的态度,他和唐绍仪进行了多次秘密谈判,双方谈妥后,张謇立刻给袁世凯发去密电:“只要满清皇帝头一天退位,第二天大家就拥护你做总统。”

1915年,袁世凯为称帝花了3000多万,够买10艘巡洋舰了,花哪了? - 天天要闻

黄兴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但就在这时新的情况出现了,让袁世凯大为震动——孙文从海外回来了。

孙文又名孙中山,同盟会总理,从1894年开始就为推翻清政府而努力奔走,是公认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在当年的威望无人可比。

1911年12月25日,他从美国归来,四天后,就在17省代表会议上独得16票,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第二天,孙中山为了顾全南北议和的约定,特意致电袁世凯,表示自己只是暂时在任,日后必定让位。

尽管如此,袁世凯还是认为革命党不守信用,他以“会议各条约,未先与本大臣商明”为由,直接将南北议和的成果否决掉。同时唆使冯国璋等48名北洋将领联名通电全国,声称:“誓不承认共和制度,不惜干戈相见。”

1915年,袁世凯为称帝花了3000多万,够买10艘巡洋舰了,花哪了? - 天天要闻

孙中山

为了打消袁的疑虑,孙中山又发一封电报,这次几乎是对天发誓,言辞恳切,孙中山在电报里说:“文承各省推举,誓词俱在,区区此心,天日鉴之,若以文为诱敌之意,则误会矣。”

看完这封电报,袁世凯才算放心,决定次日逼清帝退位。

俗话说,烂船还有三颗钉。如果直接逼宫,满清贵族势必拼死挣扎,摆平他们的挣扎是不难,难的是法统和名誉问题。所以事情要办,可袁世凯不想背上叛朝篡位的骂名。

1912年1月16日,京城寒意料峭,袁世凯乘坐马车从皇宫回家。走到东华门大街时,忽然有人从饭馆楼上扔下三颗炸弹,袁世凯的卫队管带、一名排长、两名亲兵、两位平民都被当场炸死,两匹骏马也被炸伤了肚子,受惊后飞奔起来,马夫拉都拉不住,直到外务部衙门口才停下,很快就失血过多而死。

而与此同时,马车里的袁世凯却安然无恙。回到家后,他简单跟家人说明了情况,随即哈哈大笑。

事后,军警迅速出动,搜捕到10名刺客,其中大多数是同盟会成员,他们对南方革命党的妥协策略不满意,非要除掉袁世凯不可。

1915年,袁世凯为称帝花了3000多万,够买10艘巡洋舰了,花哪了? - 天天要闻

虽然这个刺杀行动未达成目的,但却帮了袁世凯一把。在此之前,袁世凯曾经捏造谣言说:“革命党人已遍布北京城”,当时满清贵族还将信将疑,如今一看,袁公不但没骗人,还是大大的忠臣,所以才会招来乱党刺杀。

遇刺之后,袁世凯正好有了借口称病不上朝,接下来的事情,他不必、也不想亲自出面,“脏活”自然要由小弟来干。

1912年1月22日,北洋军将领段祺瑞开始带节奏,他致电大清内阁说:“侧闻共和思想,近来将领颇有勃勃不可遇之势。”大白话就是:“再不实行共和政体,将领们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四天后,他又领衔50位将领联名致电,清廷没办法,只能好言安抚。

2月4日,段祺瑞等人继续发难,这次更加直白地说:“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意思就是:“说好话不听,那就让枪炮给你们上上课。”

满清贵族们彻底吓瘫,事已至此,只能躺平。

1915年,袁世凯为称帝花了3000多万,够买10艘巡洋舰了,花哪了? - 天天要闻

退位诏书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临朝颁布诏书,宣布溥仪退位,并当众宣念诏书:“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以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那天是大清最后一次退朝,从龙椅上起身的不只是隆裕太后和六岁的溥仪,还有421名历代皇帝的幽魂,横扫六合的秦始皇起身又倒下,横征暴敛的隋炀帝起身又倒下,天可汗李世民、清圣祖康熙帝,乃至对袁世凯恨之入骨的光绪,尽皆化为一声唉叹,飘散无踪。

自此,皇上“死了”,永远地死了。

以几乎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对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终结,这当然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大事。从客观事实来说,袁世凯是做出了贡献的,但民主共和并非是他的初心和本意,归根结底,他在意的还是之前革命党对他的承诺——清帝退位三天后,南京参议院信守诺言,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但袁世凯很清楚,他还不是正式大总统,这场权力的游戏,其实刚到中场,是时候拿出演技了。他在电报中向南京方面承诺:

“从此努力前进,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1915年,袁世凯为称帝花了3000多万,够买10艘巡洋舰了,花哪了? - 天天要闻

革命党提出临时政府要设在南京,袁世凯要就职必须南下,为此革命党特地派出特使前来北京迎接。但老袁明白,一旦前往南京,就是离开自己的大本营,到时候被革命党包围做什么都会受到掣肘。但如果直接回绝,恐怕会撕破脸。

于是,就在南方使团抵达北京的当晚,他秘令部下曹锟以讨要军饷为名发动兵变,枪声大作时,他向特使表明:不是自己不愿意南下,是北京太乱,自己必须留下来才能稳住局面。革命党人无奈,只好顺从。

1912年8月24日,中山先生不顾个人安危,应袁世凯之邀来到北京商谈南北统一之事。老袁热情欢迎,派出自己专用的金漆朱轮双马车,命令北京军警以总统之礼迎接。

当天晚上在铁狮子胡同总统府为中山先生举行欢迎宴会,两位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举杯对饮,相谈甚欢。宴会结束后,袁世凯对记者感慨说:“与中山先生真是相见恨晚。” 中山先生也公开说:“袁总统绝无不忠民国之意,国民对袁总统万不可存猜疑心。”

中山先生在京期间,两人对谈达13次。

1915年,袁世凯为称帝花了3000多万,够买10艘巡洋舰了,花哪了? - 天天要闻

唐绍仪(左)和孙中山(右)

到此为止,无论出于公义还是私心,用的阴谋还是阳谋,袁世凯都走到了一生霸业的巅峰,他可以顺势而为,连任几年正式大总统,在四万万国民眼中,是他亲手终结的帝制,并与中山先生联手带领中国走向共和,地位无人替代。

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就像白居易诗中所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但历史没有如果,袁世凯的心性、头脑和胆识早已定型,权力意志驱动他走上巅峰,也会让他走向疯狂,而加速他疯狂的转折点来自一宗血案、一具尸体。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从上海火车站启程前往北京,夜色之中,忽然响起冷枪,宋教仁右腰中弹,当场倒下。两天后在医院不治身亡,年仅32岁。

宋教仁之死震动全国,当时中山先生正在日本考察,得到消息后,他立即致电国民党人,要求彻查真相。在黄兴等人的施压下,上海警方只用了三四天就成功破案,刺客叫武士英,指使人目前暂无定论,有说是国务总理赵秉钧,也有说就是袁世凯本人。

1915年,袁世凯为称帝花了3000多万,够买10艘巡洋舰了,花哪了? - 天天要闻

宋教仁

尽管袁世凯极力否认,但这件事已经引起了举国震怒,《国风日报》、《民国报》、《民立报》等报刊纷纷发表反袁文章,怒斥袁世凯政府谋叛、暗杀、卖国。

宋教仁之死成为了一个导火索,袁世凯用演技打造的英雄人设终于崩塌,知道辩驳已没用,他干脆撕破脸,抢先派兵南下。

在南方,中山先生决定起兵讨袁,二次革命开始了。

7月15日,黄兴逼迫江苏都督宣布独立,自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此后,安徽、广东、福建、湖南、四川、上海等地纷纷响应。然而,北洋军经营多年,实力确实强悍,不到两个月就将“二次革命”镇压下去,中山先生等国民党领袖被迫流亡海外,二次革命失败收场。

1913年10月10日,在清朝皇帝登基的故宫太和殿,袁世凯举行就职仪式,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11月4日,他下令包围国民党北京支部,连夜追缴国民党议员的证书和徽章,并将438人逐出国会。第二年年初,索性将国会解散,接着他又将《临时约法》丢进垃圾堆,派人炮制出了《中华民国约法》和《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1915年,袁世凯为称帝花了3000多万,够买10艘巡洋舰了,花哪了? - 天天要闻

1915年中日代表签署“二十一条”

到了1915年1月,日本政府提出“二十一条”,并威胁袁世凯,若他拒签日方将会支持中国国内的革命运动,袁世凯尽管也曾与日方周旋,但为了保住自己的大总统权位,最终还是签订了《中日民四条约》,让四万万国人承受奇耻大辱。

同年8月份,袁世凯的心腹杨度联合刘诗培、严复等六人组成筹安会,公开呼吁恢复帝制,为袁世凯摇旗呐喊。次月,袁世凯的干儿子段芝贵联合14省将军发来密电,催请他早登大位。

在袁家内部也起了一些小风波,长子袁克定为怂恿父亲称帝,以便将来自己当太子。知道袁爱看《顺天时报》,他就找来一帮人印了山寨版,日期相同,但显示的舆论却大相径庭,上面旁敲侧击基本上只讲一件事:“恢复帝制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持续一段时间后,事情终于败露,袁世凯拿着皮鞭子把袁克定暴揍一顿,边打边骂他欺父误国。袁世凯的打骂也未尝不是一场表演,儿子的行为确实坑爹,但那一个个马屁拍得是真舒服。

1915年,袁世凯为称帝花了3000多万,够买10艘巡洋舰了,花哪了? - 天天要闻

1915年12月12日,在假惺惺地推让几次后,袁世凯终于“勉强”听从臣子的劝谏,接受了帝位,下令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改总统府为新华宫,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几天后,中南海居仁堂,身着大元帅服的袁世凯在登基典礼上接受众臣朝拜,终于圆了自己的皇帝梦。

袁世凯为了这次称帝仪式,可谓是花费巨大,所有钱加在一起有3000万银元左右,足够买10艘当时北洋海军的海容级巡洋舰了。

(海容级巡洋舰是清朝海军于甲午战争后向德国采购的防护巡洋舰,共有海容、海筹、海琛三艘同级舰。三舰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每艘造价为16万3千英镑,三舰分别于1898年到达大沽,由直隶总督裕禄验收)。

当时的北洋政府国库负债2000多万,那么这笔巨款是从哪来的呢?

其实有三个渠道,一是外国贷款;二是储户存款;三是贩卖鸦片,光是贩卖鸦片一项,袁世凯就收获将近2700万。

如此多的钱,袁世凯是怎么花出去的呢?

他的这3000万元主要有两大用途,一是登基大典拟用2000万,二是称帝后犒赏军队拟用1000万,我们重点放在这2000万元上。

1915年,袁世凯为称帝花了3000多万,够买10艘巡洋舰了,花哪了? - 天天要闻

根据账单记载,2000万元中,一部分收买社会名流,影响民心;一部分收买报社,通过新闻替袁说好话。既然是皇帝,就要有帝王气派,登基大典又花掉了一笔巨大的费用。

两件龙袍全用金丝织成,遍嵌珠宝,花费180万;两顶皇冠花了10万元;玉玺一枚,价值30万;一把龙椅花了40万;两双穿满珍珠的鞋子,也要2万元。至于典礼的杂项费,为了显示称帝的排场,袁世凯更是舍得花银子,连嘉宾佩戴的徽章也是用纯金制成,每人再送一套“万元纪念银币”。袁世凯在妻妾妃嫔身上的花销一共200万元,太子袁克定的衣帽费用了10万元。

不过天理昭昭,公道自在人心,任凭袁世凯怎么挥金如土、粉饰太平,他至死都没明白一件事:“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人民的心声,没有百姓拥护的政权终究是昙花一现、空中楼阁。

1916年3月22日,称帝闹剧荒唐收场,在全国的反对声潮中,无可奈何的袁世凯宣布废除“洪宪”年号。做皇帝不成袁世凯又打算退回来做大总统,然而形势已经不允许,各地都要诛杀袁贼。1916年6月6日,在忧虑、恐惧、苦闷中,袁世凯的生命走到了终点。

1915年,袁世凯为称帝花了3000多万,够买10艘巡洋舰了,花哪了? - 天天要闻

其人已死,后患无穷,因为袁世凯的一己私欲,不为国、只利己,死后留下了一个军阀混战、四分五裂的北洋乱世。袁世凯身上的封建属性注定他会走火入魔、选择复辟,所以他的覆灭是历史必然。

1912年7月,列宁曾写过一篇文章《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深刻地总结了袁世凯的一生,说他最擅变节,昨天害怕皇帝,就匍匐在他面前,后来看到了革命的力量,感觉革命民主派就要胜利,就背叛了皇帝,明天则可能为了什么旧的或新的立宪皇帝,而出卖民主派

用今天的话来说,袁世凯只为自己谋利益,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