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分享《历史名将录》第35集:陈汤,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经假托圣旨,胁迫西域都护甘延寿出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官至射声校尉、从事中郎,封关内侯,在长安去世。王莽掌权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电影《战狼1》里边的台词迅速燃爆大江南北,点燃人们的爱国热情。真正说出这句千古名言的名将是大汉的陈汤。
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五个单于窝里斗,都想当草原上唯一的主宰。
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都想得到汉朝的支持,于是就都把自己的儿子送去了长安,作为人质。
后来呼韩邪单于以臣子的身份朝见大汉皇帝,郅支单于就在后方收取了匈奴右边的土地。
郅支单于又向西兼并了三个国家,势力大增。他恨汉朝,恨汉朝帮助呼韩邪单于而不帮助自己,他开始以各种手段羞辱汉朝。
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郅支单于借着给汉朝上贡的机会,要求汉朝送还作为人质的儿子。
汉朝同意,并且决定派遣大臣谷吉护送。
护送是已经议定的事情,现在大家讨论的是应该送到哪里为止。大部分人都觉得郅支这个人表面上虽然还在装孙子,等儿子回家之后肯定会露出他的獠牙。应当送到边境上即可,如果深入匈奴王庭,肯定会遭遇不测。
皇帝也是这个意思。
但是谷吉提出了异议,他坚决要求护送至王庭,这样方可展现大国威仪,如果我为国家献身,我大汉的仁义已尽,匈奴将处于舆论的下方。
正如大家所料,汉朝使者到了匈奴就被郅支单于残忍杀害。
郅支也自知理亏,怕汉朝出兵报复,加之汉朝扶持的呼韩邪单于就在自己的卧榻之侧,他向西逃到了西域。
西域幅员辽阔,虽然史书上记载了那么多的国家,但其实都是一些小国。有些国家甚至统共也就万把来人。
郅支到了西域之后,西域诸国迫于他的淫威,都惟其马首是瞻,康居王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郅支。
从此郅支横行西域,还给自己建造了城池,西域诸国稍有不周到之处,立刻残忍予以报复。
郅支单于远在天边,现在日子又过得如此舒坦,自以为汉朝对他鞭长莫及,所以更加傲慢,他简直已经拿汉朝使者不当人看了。
其中郅支单于以武力兼并呼偈、坚昆、丁令三国,日益强盛,先囚禁汉朝的使者江乃始,后又杀死使者谷吉。郅支单于自知有负于汉朝,害怕汉朝出兵报复,就向西跑到康居(今新疆北境至俄领中亚)。康居王尊敬郅支,将女儿给他做妻子。郅支便借兵多次袭击邻国乌孙,深入到赤谷城(今山西孝义县西)杀掠人口,抢夺牲畜财物。乌孙不敢还击,而是远远地逃避,于是郅支拥有千里之远的势力范围,自以为大国之主,很不尊重康居王,竟至一怒之下杀死了康居王的女儿、贵人等数百人,还把一些尸体支解后扔进都赖水中。同时他又派出使者到阖苏、大宛等国,胁迫他们年年给他进贡。那些小国不敢不给。汉朝也曾三次派出使者到康居,索要使者谷吉等人的尸体,郅支非但不给,而且侮辱汉使,以嘲讽的口吻说:“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汉使听出他的言外之意,还有取代皇帝的野心,真是狂妄至极。
陈汤与甘延寿了解了郅支单于的这些情况后,于建昭三年(前36年)出兵西域。
陈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当路过城镇或高山大川时,他都登高远望,认真观察、记忆。这次出使西域,只带着一支护卫军队,而不是征讨大军。当他们走出国境时,陈汤便对甘延寿说:“郅支单于剽悍残暴,称雄于西域,如果他再发展下去,必定是西域的祸患。现在他居地遥远,没有可以固守的城池,也没有善于使用强弩的将士,如果我们召集起屯田戍边的兵卒,再调用乌孙等国的兵员,直接去攻击郅支,他守是守不住的,逃跑也没有可藏之处,这正是我们建功立业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啊!”甘延寿认为他的分析很有道理,便说要奏请朝廷同意后行动。陈汤说:“这是一项大胆的计划,那些朝廷公卿都是些凡庸之辈,一经他们讨论,必然认为不可行。”甘延寿考虑还是应该履行奏请的手续,这时他得病了。陈汤等了一天又一天,焦急之中便果断地采取了假传圣旨的措施,调集汉朝屯田之兵及车师国的兵员。甘延寿在病榻上听到这一消息时大吃一惊,想立即制止陈汤这种犯法的举动,陈汤愤怒地手握剑柄,以威胁的口气呵叱延寿:“大军已经汇集而来,你小子还想阻挡大军吗?不抓住战机出击,还算什么将领?”甘延寿只好依从他,带领起各路、各族军兵四万多人,规定了统一的号令,编组了分支队伍序列,大张旗鼓向北进发。
甘延寿与陈汤将大军分为六校,三校走南道,过葱岭(喀喇昆仑山脉西部)经大宛;另三校走北道,入赤谷,过乌孙与康居境,陈汤沿路捕获康居副王的亲属及一些贵族,经过解释,他们愿做向导,并将郅支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而后大军便直抵郅支城都赖水边,在距城三里远的地方安营布阵。只见城头上彩旗飘展,数百名披甲兵士登高守备,有的向汉军招手挑逗,甘延寿与陈汤观察之后便令军士四面包围其城,以箭杀伤守城兵士,于是展开了一场对射。郅支单于得到汉军进攻的消息时,先打算逃跑,因为他怀疑康居人对他怀恨在心,有做汉军内应的人。可是又听说乌孙等国也发兵参战,他便有走投无路之感。带了一些人走出去又返回来,说:“不如坚守。汉兵远来,不能久攻。”
当汉兵猛烈攻城时,郅支单于身穿甲衣带领他的妻妾数十人一齐登上城楼,他的妻妾也都拉弓射箭。攻城的飞箭射死他几个妻妾,又射中了他的鼻子。郅支便发怒了,下楼骑马跑回了他的宫室。第二天,陈汤命令将士四面齐用火攻,又击鼓助威,汉军冒着烟火突破外围的木栅,并且趁机冲进土城。郅支单于身边只有男女数百人及一些吏士,毫无抵御能力。汉兵勇猛击杀,将郅支刺死。军候杜勋割下郅支单于的首级,又从狱中解救出两名汉朝的使者,从宫中搜出已故使者谷吉所带的文书信件。入城将士搜捕敌军,诛杀了郅支单于的妻妾、太子以及得封的王公等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官吏一百四十五人。另外俘虏敌兵一千余人,都交给了参与打击郅支的小国军队。
大胜之后,甘延寿、陈汤给汉元帝发去那封流传千古、扬眉吐气的疏奏: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次胜利,结束了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为遇难受辱的汉使报仇雪恨,提高了汉朝在西域各国的威信。战后,甘延寿与陈汤立即写出上报朝廷的奏疏,派人连同郅支首级送回长安。
正当甘延寿与陈汤带领将士凯旋而归时,朝中的司隶校尉(执法官员)也从长安出发了,他们于大路之上拦住陈汤,对他进行检查。原来陈汤向来贪财。攻克郅支城后,缴获了大量财物,陈汤私自藏起来不少金银财宝,知情者在西域时便向朝廷举报了此事,所以司隶校卫拦路搜查,准备拘捕。陈汤立即上书皇帝说:“我与将士们不远万里诛杀郅支单于,按理说,朝廷应派出使者来慰劳军队,并表示欢迎,如今却是司隶来检查审问,还要拘捕我,这不是为郅支报仇吗?”皇帝便下令撤回司隶,并令沿路县城摆设酒食夹道欢迎得胜之军过境。
回朝之后,论功行赏时,中书令石显、匡衡认为甘延寿和陈汤假传圣旨,犯有大罪,以功相抵,不予诛杀就可以了,如果再予封爵赏赐,那么今后的出国使者争先效仿,必然无事生非,为国招难。元帝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但他内心还是想嘉奖有功之将,于是此事便议而不决,拖延下去。宗正刘向认为,对待甘延寿和陈汤仅以功过相抵是不公平的。他又上书皇帝,专门评析了扫除郅支的艰难以及意义,他认为甘、陈“总百蛮之君,揽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绝域,遂蹈康居,屠五重城,搴歙侯之旗,斩郅支之首,县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乡风驰义,稽首来宾,愿守北?,累世称臣。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大勋莫大焉”,他引经据典加以论证,又与前朝和当代的功臣名将进行类比,阐明自己的观点。
于是元帝下诏赦免了甘延寿、陈汤的假传圣旨之罪,然后又让大臣讨论封赏事宜。石显、匡衡仍然坚持他们的主张。但元帝最终于封甘延寿为义成侯,赐陈汤爵位为关内侯,各赏食邑三百户、黄金百斤,并拜陈汤为射声校尉,延寿为长水校尉。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千古名言,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行,中华儿女也永远铭记,落后就要挨大,每当中华民族抵御外敌时,想起这句话,一个民族气节油然而生,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祖国强大,外邦才会永远尊重我们。
下集预告:
他是西汉名将,祖上是先秦时期秦国名将李信,他是汉朝三朝名将,带领大汉军队击退匈奴,他战功赫赫,却命运多舛,他就是汉朝的飞将军李广,请看下集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平七国之乱北退匈奴》
关注历史名将录,精彩不迷路,每天准时更新一篇历史名将,记住历史,记住名将,记住华夏灿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