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实资料谈谈《水浒传》作者罗贯中和施耐庵

2019年11月25日12:30:10 历史 1020

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的作者一直被认为是罗贯中和施耐庵,这两位作者和这部歌颂侠盗的巨著之前到底有怎样的故事,《水浒传》成书又有怎样的背后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他们,结合史实资料,了解一下他们和《水浒传》之间的故事。

根据史实资料谈谈《水浒传》作者罗贯中和施耐庵 - 天天要闻

罗贯中因为有《录鬼簿》上比较可信的记载,更由于他有《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不争的著者身份他作为《水浒传》的作者之一,向来不大有人怀疑。胡应麟在《庄岳委谈》中记述了施耐庵作《水游传》后道:"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三国志演义》,绝部陋可嗤也。"右《水浒》而薄《三国》,自是一种见解,可置勿论。他将罗贯中定为施耐庵的门人,实在找不到根据,估计是从《水浒传》作者署名上臆测而得的。前人刻书署名,作者常署名于前,后行大都是门人某某参订字样。我猜想胡应麟应该是看到《水浒传》上刻着"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就想当然地把他们定成了师徒关系,其实就我的观点,应该属于他的一种顺向思维和猜测吧。

根据史实资料谈谈《水浒传》作者罗贯中和施耐庵 - 天天要闻

虽然《三国志演义》为文人如胡应麟所轻视,其实此书当时也是流传广泛极有影响的。也可以作这样的设想,刻书人倒是想借重《三国志演义》作者罗贯中的大名,去附在名不见经传的施耐庵之后,以增重《水浒传》的声价。因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署名作“陈寿史传,罗贯中编次",《水游传》施、罗的署法正复相似。到后来因为罗贯中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撑着,而施耐庵则事迹无考,反客为主,此书遂为罗有了。

就我个人的观点,关于罗贯中是否编写《水浒传》这件事,我觉得以《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文笔来参对,除了后半部分有些战争场面的叙写可疑为罗贯中的笔法外,其他部分与罗贯中的笔调迎然不同,不能不令人作这样的判断,即此书的作者并非罗贯中,或罗贯中只是"纂修"了《水浒传》的后半部分。

根据史实资料谈谈《水浒传》作者罗贯中和施耐庵 - 天天要闻

然而这只是推论,无从证信,所以无法夺罗贯中的作者之席。但从明人的记载上来考察,当时或说施作,或说罗作,并无定论;也没有人否定施耐庵其人。施耐庵的遭到怀疑,是受害于金圣叹伪托古本,伪作施序所致。金圣叹以为伪作一篇子虚乌有的施耐庵序,就可以帮他的忙,坐实他的天壤间本来没有的"古本"。但一手不能遮尽天下耳目,人们一读这篇前所未闻的施序,其情调、文笔乃至习惯用语都是金圣叹的。因为这篇伪序转而怀疑施耐庵是否果有其人,是极其合于思维逻辑的。我觉得金圣叹的不光明行为大大地帮了施耐庵一个倒忙,他的想坐实施耐庵为该书的作者之举,反而否定了至少大大地动摇了施耐庵的著作权和存在权。这是施耐庵一次遭厄。

根据史实资料谈谈《水浒传》作者罗贯中和施耐庵 - 天天要闻

施耐庵的还有一次遭厄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在当时人编的《兴化县续志》中,搞出了一篇《施耐庵传》《施氏宗谱》中题"明人王道生"撰的施耐庵墓志;又在《张士诚载记》的附编中推出了一则施耐庵的铁事。这些伪都作得十分抽劣,不但来路不明,碍难取信,而且文字稚劣,矛盾百出。

根据史实资料谈谈《水浒传》作者罗贯中和施耐庵 - 天天要闻

有些研究者的意见倾向于根本就没有施耐庵这样一个人,我觉得这倒是也能够理解。从嘉大字刻本《忠义水浒传》起,经查,除孙楷第断为万历、泰昌间刻的大涤余人序本不题撰人,日本内阁文库明雄飞馆刻《英雄谐》本单题"钱塘施耐庵编辑",余氏双峰堂刻单题"中原贯中罗道本名卿父编辑"外,其余所有明代版本都是施、罗并署。于是有人推定,施耐庵就是曾被定为郭勋刻嘉靖大字本《忠义水浒传》付梓时的假名,也就是说,施耐庵就是郭勋或其门客某人。这种推论大部分都是从鲁迅很多观点中看到的,他是支持这个观点的主要人物。

其实就我个人看,历史上是否存在施耐庵或者《水浒传》没有罗贯中常见笔调的问题都可以理解,我认为这部小说很多游方艺人还有一些说书者和下层百姓创作的部分更多,这部小说本来就是一部民俗历史一般的教科书,勾勒出当时那个时代的背景和人民向往的梁山乌托邦,作者应该属于在黑暗封建统治下的人民吧!

参考文献:《水浒传》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产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 天天要闻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立狮脑山巅,望太行云烟。那座座峰峦如同无言的丰碑,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峥嵘岁月、不朽功勋。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正在山西阳泉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为粉碎...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 天天要闻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他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 阳泉狮脑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直指苍穹 不远处,...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焚烧秸秆,常被误认为是千年传统,实则是现代农业的“时代病”。古人用秸秆,少有“一烧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万种智慧。 从《齐民要术》到《陈旉农书》,从堆肥还田到修筑屋舍,秸秆在古人的手中,是滋养农田的肥料,是遮风挡雨的材料,是饲养牲畜的食粮。焚烧秸秆,绝非古人首要的选择,而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人们...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 天天要闻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血与火的14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数国人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奉献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在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对日战事最多、最惨烈的正面战场之一。当时全省人口3000万,征募的兵...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 天天要闻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高志凯和他那句“在恒河画一条线”的说法都火了。有网友还提议,这条线未来就应该叫“高志凯线”。印度人听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条线的由来高志凯是一位智库学者,他所说的画一条线,实际上是针对臭名昭著的麦克马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 天天要闻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公元 105 年,东汉宫廷宦官蔡伦将一批质地轻薄的 “新纸” 呈给汉和帝。谁也未曾料到,这看似寻常的发明,会成为撬动中华文明进程的杠杆。在此之前,竹简笨重如石,绢帛贵比黄金,知识的传播被牢牢锁在少数人的书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