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周恩来义子,14岁“语出惊人”让伟人赞不绝口,官至正国级

2021年10月15日16:46:02 历史 1418

1940年秋天,正在重庆育才中学读书的李鹏收到家里传来的消息让他回去。他知道这个“家”指的是共产党组织,所以他直接跑到了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在八路军办事处李鹏看到了一个气质非凡的中年男子,旁边的邓颖超笑着解释道:“这就是你一直想见的周伯伯。”

李鹏:周恩来义子,14岁“语出惊人”让伟人赞不绝口,官至正国级 - 天天要闻

周恩来和邓颖超

此时李鹏听到“邓妈妈”的话,十分激动的看着面前这个自己的偶像喊道:“周伯伯。”周恩来看着这个已故战友的儿子,高兴地上前拍了拍他说道:“好孩子,你叫她‘邓妈妈’,怎么叫我‘周伯伯呀’?我想收你为义子,以后叫我‘周爸爸’怎么样。”

幼年丧父的李鹏,从小就渴望得到父爱的关怀。而且他长时间得到周恩来夫人邓颖超的照顾,早就把他们当做了自己的家人,他又怎会不愿意,他高兴的上前抱住了周恩来喊道:“周爸爸,周爸爸”。

周恩来看着面前的孩子高兴地用巴掌拍了拍他的背,又用拳头轻轻敲了敲,叮嘱有些驼背的李鹏要挺起胸膛来,这样身体才健康,这是李鹏总理幼年时与周恩来总理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这个画面让李鹏总理记忆深刻。

李鹏总理出生在一个红色家庭里,从小便受到了众多革命先辈的照顾和教育。这些教诲让他受用终身。后来李鹏成为了国务院总理时,还不时地讲述着这一段段记忆深刻的过往,还有先辈们对他的谆谆教导。

李鹏:周恩来义子,14岁“语出惊人”让伟人赞不绝口,官至正国级 - 天天要闻

李鹏总理

让我们一起回忆历史,感受一下李鹏总理与众位先辈们交往时的一些故事。

曲折的童年

在1928年,李鹏出生在一个充满浓烈革命氛围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李硕勋曾参加过武昌起义,担任过江苏省军委委员书记、中央军委委员等职位。母亲赵君陶和三姨赵世兰也是早期共产党重要的地下工作人员,舅舅张世炎更是共产党早期的创始人之一。

在1931年,李鹏的父亲李硕勋受邀,前往海南岛参加军事会议时,不料被叛徒出卖,不幸被国民党抓捕。在狱中李硕勋遭到了严刑拷打和各种非人的折磨,以致两条腿都被打断了。但是他为了保护战友们的安全,宁死不屈,最后英勇就义,年仅28岁。

李鹏:周恩来义子,14岁“语出惊人”让伟人赞不绝口,官至正国级 - 天天要闻

李硕勋

在牢狱中,李硕勋知道自己凶多吉少时,亲笔写下了遗书,托付给狱中一个同情他的人,带给妻子赵君陶。

遗书中告诉赵君陶:我近日就要被处决,要与你们永别了,但是不要伤心,在我之后仍有无数个革命同志坚守本心,可惜我不能亲自抚养儿子长大,你要好好教育他,还有那未出世的女儿,你要想方设法回到家中,努力谋求自立,等我死后不要为我收尸。

可怜此时年仅三岁的李鹏和他未出世的妹妹,还未能记得他父亲的模样,李硕勋牺牲后,赵君陶便带着三岁的李鹏回到了上海,不久生下来一个女儿。

在1932年秋,赵君陶带着年幼的儿女,从上海来到了成都投奔自己的二哥,赵君陶生性要强,不肯在家里呆着,她要出去找工作,来供养自己的儿女上学,不久谋得了一份教师工作。

赵君陶为了不辜负已故丈夫的嘱托,她把李鹏送到了成都最好的学校读书,让李鹏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可是由于特务的迫害,她不得不频繁更换工作地点。以至于不能长久照顾李鹏,最后只能把李鹏托付给姐姐赵世兰照顾。所以赵君陶与李鹏经常忍受着母子分离的痛苦。

李鹏:周恩来义子,14岁“语出惊人”让伟人赞不绝口,官至正国级 - 天天要闻

赵君陶

1939年6月,在成都实验小学,正在学校寝室休息的李鹏,突然听到老师叫他说:你家里来人了,让你赶快回去。此时的李鹏急忙从学校离开,向家里跑去。

等到李鹏回到家中,看到屋里坐满了人。有一位和自己母亲年纪相近的女人正和他三姨赵世兰讲话。她看到了进屋的李鹏,也停止了她们之间的谈话,走到李鹏面前,亲切地抚摸着李鹏说道:“兰兰,你都长这么高”。

“兰兰”是李鹏的小名,因为他的母亲赵君陶和姐姐赵世兰有着深厚的感情,后来又因赵世兰终身未嫁,一直帮助赵君陶照顾李鹏,所以给他取名“兰兰。”

此时李鹏面前这个温柔的女人,便是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女士,这是李鹏第一次见到邓颖超,看着面前温柔的女人,让他感到无比的亲切。邓颖超知道当时的四川不太安定,经常遇到日军的空袭,她就和赵世兰商量,能否把李鹏带到重庆去,当时李鹏的母亲正在重庆从事地下活动,便于照顾他,赵世兰同意了。

李鹏:周恩来义子,14岁“语出惊人”让伟人赞不绝口,官至正国级 - 天天要闻

邓颖超

李鹏也希望能够与母亲见面,所以跟着邓颖超来到了重庆,为了避免身为地下党的赵君陶暴露,李鹏只能被安排在周公馆,由邓颖超照顾他的生活。邓颖超还把李鹏送到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中学读书,在朝夕相处中李鹏更是亲切的叫她:“邓妈妈。”

1940年秋,周恩来回到重庆工作,见到了李鹏。周恩来不敢相信地向身旁的妻子邓颖超问道:“这是硕勋的孩子呀!都长这么大了,和他父亲真像。”随后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也是周恩来与李鹏的第一次见面时对话的场景。

先辈关怀,健康成长

重庆周公馆,李鹏与周恩来生活的一段日子里,常常受到周恩来的教导。有一次,周恩来看见放学回家的李鹏问道:“今天在育才学校学习了什么课程呀?”李鹏回答:“社会科学。”

李鹏:周恩来义子,14岁“语出惊人”让伟人赞不绝口,官至正国级 - 天天要闻

周恩来

之后周恩来便随便从桌子上,拿起一张自己看过的《新华日报》,让李鹏把上面的社论念一遍。李鹏马上拿起报纸念了起来,等到李鹏流利地把那篇社论读完时,周恩来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又让李鹏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周恩来的引导下,李鹏用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完美解释了这篇文章,这让周恩来大为赞叹。之后传出育才小学有一个小学生,小小年纪就会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说的便是李鹏。

在后来,李鹏还经常看到周恩来房间里,有许多前辈在讨论事情,周恩来每次都对来访的同志非常的热情,而且对于同志们说的事情他都是认真的听着,然后用笔把它们记下来。

谈论结束之后,周恩来还经常把李鹏介绍给好友。有一次周恩来向身旁的郭沫若介绍李鹏,郭沫若听到李鹏的身份后也是十分的激动和感慨,见到故人之子难免想起一些往事,后来郭沫若也是经常的来照看李鹏,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

在李鹏和周恩来的相处中,李鹏不仅感受到了周恩来的慈祥和善良,还感受到了周恩来的严谨与威严。一天,李鹏前往周恩来的书房,看到了一本名著《唐吉坷德》,他就好奇的把它拿下来,看了起来,看完之后随手又把它放回了书架上。

第二天,李鹏正在吃饭时,周恩来走过来严厉的问道:“我的那本《唐吉坷德》,你是不是拿走了?”李鹏被吓了一跳,之后委屈的告诉周恩来,自己看完之后又把它放回了书架。周恩来看他可怜的样子,也没有说什么。

李鹏:周恩来义子,14岁“语出惊人”让伟人赞不绝口,官至正国级 - 天天要闻

周恩来

等到晚上,周恩来又对李鹏说道:

“那本书我找到了,但是我还要对你进行批评,因为你看完没有把它放回原来的位置。”

这件事让李鹏记忆尤新,也让他从周恩来那里学习到了做事严谨,有逻辑,还有一丝不苟的态度。不久后,由于战争的变化,重庆也不是那么安全了。所以上级决定让部分在危险地区的家属和同志回到延安居住。

这次赵君陶把李鹏送到了延安,自己则继续留在重庆工作,继续忍受母子分离之痛。走之前周恩来还嘱托李鹏:在那里好好学习,多向前辈们学习,等到以后会到延安去看他。

在1941年2月,李鹏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也开始了他在这里长时间的生活。刚到达延安,李鹏最先见到的是革命先烈蔡畅和李富春夫妇。因为蔡畅和赵君陶多年前在一起革命时,交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这次李鹏来延安时,赵君陶知道蔡畅在延安工作,就把李鹏托付给蔡畅照顾。

李鹏:周恩来义子,14岁“语出惊人”让伟人赞不绝口,官至正国级 - 天天要闻

蔡畅和李富春

蔡畅和李富春见到李鹏后十分的高兴,李富春更是一把抱起来李鹏笑着说道:“你终于来了,都长这么大了?”

蔡畅也是笑着说道:“是呀,当初还是小小的,胖胖的。”

几人一番欢声笑语后,李鹏从口袋中拿出一封有些破旧的信件。对着蔡畅和李富春说:“这是我母亲亲手写给蔡畅阿姨的信。”蔡畅拿到信件打开,看到赵君陶的嘱托,看着李鹏,想到了赵君陶这些年来一人的艰难,心里十分难受,忍不住流起了泪水。

之后蔡畅对李鹏十分关心,照顾得无微不至。从此李鹏又多了一个“母亲”——“蔡妈妈”。在延安,不只有蔡畅和李富春对李鹏照顾有加,还有任弼时、陈云、刘澜波等人也是对李鹏这个烈士的遗子疼爱有加。

李鹏:周恩来义子,14岁“语出惊人”让伟人赞不绝口,官至正国级 - 天天要闻

陈云

一天,陈云把李鹏接到自己的家里居住,对他的学习和生活上进行教导。还经常带着李鹏去中央机关的食堂吃饭,有一次他们还遇到了毛主席,毛主席见到陈云身边多了小孩,把两人叫到自己身边坐下,向陈云疑惑的问道:

“他是谁家的娃娃?我怎么没有见过?”

陈云回答道:

“这时李硕勋和赵君陶的孩子,刚到延安不久,现在在延安大学中学部读书。”

“李硕勋”。毛主席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可是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陈云急忙说:

“赵世炎同志的妹妹和妹夫。”

陈云说完赵世炎后,毛主席瞬间想起来几人,也想起了一些什么事,有些难过的看着李鹏。

李鹏:周恩来义子,14岁“语出惊人”让伟人赞不绝口,官至正国级 - 天天要闻

赵世炎

毛主席对着李鹏缓缓地开口说道:

“你舅舅世炎呀!我们熟得很,当年在一起革命,可惜呀!还没能见到你就……,还有你父亲也是好样的,算了!不说这些伤心事了,你学习怎么样呀?喜欢读书不?”

毛主席看着李鹏亲切的问起了李鹏的学习情况,李鹏说他喜欢读书,当毛主席问看什么的时候,李鹏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道:“《三国演义》”。

毛主席听到后瞬间来了兴致,对李鹏说自己也非常喜欢看,又问李鹏最喜欢里面的谁。李鹏看到毛主席没有批评他看小说的事情,顿时也高兴了起来,急忙的回答:“我最喜欢曹操”。这时毛主席和陈云都有写惊讶,一般大家都喜欢比较小说中比较正派的形象。比如:弘毅宽厚的刘备、义薄云天的关羽、忠肝义胆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等人。

不曾想李鹏竟然喜欢以奸雄著称的的曹操,毛主席两人有兴趣的听着李鹏下面的解释。李鹏解释道:

“因为曹操可以团结部下。比如:在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搜到了许多的将士和谋士与袁绍之间的书信,但是曹操却没有怪罪他们,而是当面用一把火烧了所有的信件。让之前对自己有意见的的人都对他产生了信服。”


李鹏:周恩来义子,14岁“语出惊人”让伟人赞不绝口,官至正国级 - 天天要闻

毛主席

毛主席听着李鹏头头是道的解释,顿时笑着点头称赞,还对陈云说道:

“这个娃娃了不起,一定要好好培养,将来一定是个人才。”

李鹏听到毛主席的称赞也是感到十分的欣慰,也对他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之情,之后,李鹏在延安各位先辈的言传身教中很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母亲教诲,目光长远

在延安生活的五年里,李鹏不仅感受到了先辈们革命的热情,还感受到当时艰苦的生活,这也让他得到了巨大的磨炼,李鹏回忆:

当时延安由于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所以生活十分的艰苦,当时都是10个左右的人住在一个窑洞中,十分的拥挤,夏天让人感到燥热,无法睡眠,冬天又是十分的寒冷。

在生活上,由于毛主席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大家无论男女老幼都积极的加入生产中,所以大家在生活上还是可以解决温饱。在这样艰苦,又充满生机的地方,大家都充满了希望。

李鹏:周恩来义子,14岁“语出惊人”让伟人赞不绝口,官至正国级 - 天天要闻

延安革命同志

在这五年里,李鹏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还学习到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他也进一步认识到共产主义的思想,也让他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1948年,共产党组织决定为新中国储备一批人才,所以要挑选一些杰出的青年送到苏联留学深造。可是李鹏此时却犹豫了,甚至说他根本不想去。因为抗战胜利不久,他和一生劳苦的母亲终于重逢。他想要留在自己母亲身边,好好陪伴自己的母亲。

因为李鹏知道,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赵君陶就一直在与他的回忆中无法自拔,李鹏多次见到母亲在床头和书房中看着父亲的遗像偷偷自语,流泪。还有她枕下那本详细描写李硕勋的《红旗飘飘》,她总是反复阅读,而且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这它。

所以李鹏想陪在母亲身边,让她多一些快乐,让她能够从痛苦中走出来。可是李鹏的母亲知道他不想去苏联留学后,十分生气。赵君陶对李鹏严厉批评,说他目光短浅,骄傲自满。最后李鹏终于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前往了苏联。

李鹏:周恩来义子,14岁“语出惊人”让伟人赞不绝口,官至正国级 - 天天要闻

赵君陶和李硕勋

在苏联,李鹏也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他当时选择了水电专业,因为那是新中国成立后最需要的专业。后来,李鹏在莫斯科动力学院,努力刻苦的学习之余,还担任中国留学生学会的会长,帮助中国派遣来的留学生解决各种生活中的问题,还不断协助中国大使馆传达党内各种文件。

1955年3月初,李鹏以苏联留学生中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了祖国。回国后,李鹏终于见到了分别多年的母亲,当时李鹏很想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可是此时刘澜波向他询问:“你是到部里当秘书,还是先下到基层工作?”李鹏的母亲又鼓励他去东北基层工作。

这次李鹏没有反对母亲,开始了新的征程。李鹏总理后来说道:“我的一生,都是在我母亲的智慧和远大的目光下健康成长,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李鹏到达东北水电基层后,他发扬延安精神,努力地学习实践,把书本上的知识尽快的和实际联系在一起,他还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很快就和水电基层的工人、干部打成一片,工作经验有了显著提升。

李鹏:周恩来义子,14岁“语出惊人”让伟人赞不绝口,官至正国级 - 天天要闻

李鹏总理

不久后,由于大家对李鹏的高度赞扬,说他没有留学生的架子,能与工人们打成一片同吃苦,在技术上也有很大的前途。所以就被任命为发电厂的见习厂长。

当了见习厂长之后,李鹏更是精心的钻研技术,把在苏联学习到的东西都用在发电场中,几个月后,李鹏又由于技术的进步被任命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

在1965年7月19日,李鹏被任命为阜新发电厂的厂长。之后他每天都穿着工作服,带着安全帽,工作在发电厂的第一线中。所以工人们常常在锅炉房、汽轮机房、上煤装置等一线工作岗位看到他的身影。在李鹏同志的努力下,阜新发电厂有了有史以来第一次9台机组的满出力发电。

李鹏:周恩来义子,14岁“语出惊人”让伟人赞不绝口,官至正国级 - 天天要闻

李鹏总理

在1976年6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李鹏立即带队赶往唐山,在唐山,李鹏带来了发电机,也给所有人带来了光明,他又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了输电计划,在与抢修队七天七夜的努力中修复了重要的路程,也把北京的电成功输送到了唐山贾庵子。之后他们又抢修了74个变电站,让地震后的唐山在一个月内恢复了基本的供电问题。

感情深厚,终生遗憾

李鹏在工作中是个兢兢业业的人。在生活中他还是个有着浓厚感情的人。1957年元旦,在一个联欢会李鹏认识了朱琳,两人之间很快的产生了感情,之后两人正式组建家庭。

李鹏:周恩来义子,14岁“语出惊人”让伟人赞不绝口,官至正国级 - 天天要闻

李鹏和妻子朱琳

一次李鹏带着妻子去看周恩来,周恩来总理曾夸奖说:

“李鹏,你有一个好妻子,朱琳是革命的贤妻良母。”

在生活美满充实的情况下,李鹏的心中仍有很大的遗憾,就是他那苦难的母亲。所以在之后的工作中,他总是在百忙之中带着妻子赶回家中看望自己的母亲,细心的照顾年迈的母亲,可是仍在母亲逝世的时候没有赶回到她的身边,这也成了李鹏总理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在赵君陶逝世后,李鹏按照她的遗愿把她的骨灰洒进了琼州海峡。因为吴玉章同志曾在悼念李硕勋烈士的诗中写道:“遗骨琼州何处觅,喜看红日照天涯。”

李鹏知道,他的母亲在离去时还在思念他的父亲,在工作之余,李鹏也没有忘记其他的各位革命先辈对他的教诲,所以他多次前去看望各位先辈。其中看望次数最多的,便是与他们最亲切的周恩来总理和他的夫人邓颖超,邓颖超还多次把他们一家叫来吃饭。

李鹏:周恩来义子,14岁“语出惊人”让伟人赞不绝口,官至正国级 - 天天要闻

李鹏、邓颖超、朱琳

在周恩来总理去世后,李鹏仍然带着妻子和孩子,每天去广场悼念周总理。在清明节还和妻子去广场上吃饭,思念之前和周总理生活在一起的日子。

1992年7月10日晚上八点多,李鹏带着妻子朱琳再次去看望邓颖超时,赵炜在邓颖超耳边报告,她却用微弱而沙哑的声音说道:“李鹏……”那也是邓颖超去世时,说的最后两个字。

结语

1988年,李鹏被选为国务院总理。

李鹏:周恩来义子,14岁“语出惊人”让伟人赞不绝口,官至正国级 - 天天要闻

李鹏总理

期间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让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他和那些革命先烈一样,为了祖国的建设鞠躬尽瘁,他始终谨记周总理等人的教导,也努力的向后辈们传达了党的精神。同时他也用一生的行动去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历史死的最冤枉的十位将军! - 天天要闻

历史死的最冤枉的十位将军!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以他们的智慧、勇气与忠诚,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命运弄人,有些将领虽功勋卓著,却最终含冤而终,其命运之悲,令人扼腕叹息。以下,让我们以诗意的笔触,穿越千年风尘,探寻那十位死得最为冤枉的将军之不朽传奇,感受他
文化中国行·红色文物|百折不挠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红色文物|百折不挠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题:百折不挠新华社记者李浩、张博宇仲夏时节,延河水畔,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游人如织。一本泛黄的书吸引了众多目光,封面上毛泽东同志的笔迹雄浑苍劲,不时有参观者轻声诵读:“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严重?看看古代这些“热门”流放地就能明白 - 天天要闻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严重?看看古代这些“热门”流放地就能明白

“斩立决?” “流放。”“去哪?” “宁古塔。”“那不还是个死吗?”在古代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流放宁古塔”。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捡了一条命,不用死的“流放”看似是要比死刑好上不少。但实际上,在许多古代人眼中,这流放宁古塔,还不比
马伯庸要来苏州啦!7月6日来江苏书展感悟“历史中的大与小” - 天天要闻

马伯庸要来苏州啦!7月6日来江苏书展感悟“历史中的大与小”

现代快报讯(记者 白雁 张垚仟)又到7月,一年一度的江苏书展如约而至。记者获悉,7月6日下午,著名作家马伯庸将在书展重点活动“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大讲堂”上开讲“历史中的大与小”。马伯庸是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得主,其作品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致力于对“历史可能性小说...
75组文物文献,带你走过“光荣之城”的红色行迹 - 天天要闻

75组文物文献,带你走过“光荣之城”的红色行迹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光荣之城——上海市革命场馆联盟红色文物史料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了75组文物文献,展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启航、出征”的光荣历史,并以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出席展览开幕式。展览聚焦中共中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