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次抗击外敌入侵并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人们提起抗日战争总是又爱又恨。恨的是中国的弱小、日寇的无耻,但无数伟大的英雄顽强抵抗侵略、以命救国的牺牲行为又令人怜惜到内心深处。
狼牙山五壮士雕像
在这场全民加入的战争中,有个人的深明大义,也有团结的群体作战,而被称为抗日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则是敌后军民斗争的重要表现。他们是怎么组成的?又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接下来简单了解一下。新来的朋友记得点击关注,不但便于浏览往期内容,还可以接收到新的文章分享。
狼牙山五壮士隶属于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分别是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了抵抗日军对河北地区革命根据地的侵袭、保护人民群众,他们最终在太行山的狼牙山上英勇牺牲自己。这番壮举影响深刻,人们也亲切地称其为“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绘画
抗日战争以来我军组建多个根据地利用敌前、敌后的配合作战,严重打击了对方的嚣张气焰,于是从1941年起日军加大了对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活动,尤其对华北根据地进行“蚕食”,大搞“治安强化运动”,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搞得人心惶惶。此次“活动”中,日军装备了大量兵力,来势汹汹,持续时间长,采取迂回、分进合击和铁壁合围的战术,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摧毁晋察冀根据地。因为有过类似的经验,再加上对地形的熟悉,所以根据地预先做了一些准备,制定了反扫荡作战方针和战术指示。
日寇发起进攻的第一个月里虽然大小战争不断,但也能够较好地应对。那个时期“叛徒”“伪军”是很盛行的,在这次扫荡中也不例外。由于叛徒赵玉昆的带路,后期日军不停歇直向狼牙山推进,集聚在山下。在这片区域内的游击队和人民群众只能尽快想办法组织突围。司令员杨成武立刻作出指挥命令,要求游击队伍守住阵地伺机突围,抽选部分战士同时出击正面对抗日军,由七连掩护主力部队进行撤离。七连接到命令后做好充足的准备,从狼牙山的东面转移到西面,从而更好的配合当地民兵游击队的行动。
狼牙山五壮士电影
他们佯装成一团主力分兵把口,在敌人上山的道路上埋好地雷,利用夜幕掩护和地形优势吸引对方的主力,转移部分日军力量,为他们的突围打开一条口子,夜幕降临后游击支队、机关干部和群众沿着空出的口子悄悄转移。凌晨时分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5人借着月光,分别隐藏在两个据点分束扎捆手榴弹进行突袭,当日伪军上山发起攻击时就会伴随着地雷的爆炸而倒下。马宝玉等5名战士分成两组,机枪组吸引住火力,截断他们汇合的企图。但子弹有限,并不能长时间的拖延,所以只能把敌人往山上引。日军在前面吃了亏,不敢贸然行动,遂大肆扫射和炮轰试探,清除潜在的威胁。战士们英勇战斗扼守棋盘陀重要通道,打退日军的进攻。该路有一条主力转移方向的路,另一条则是绝路。为了保障部队的安全撤离,5名战士选择撤向另一条路,一边攀爬一边依托岩石和树林射击敌人,既凶险又艰辛。峰顶到处是悬崖峭壁,无障可凭,无路可退,虽然将敌人引上了绝路,但也把自己陷入了深深的险境之中。更难过的是此时他们弹尽粮绝,只能用身边的石块砸向他们,阻碍日军前进的步伐。寡不敌众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危急关头五名勇士宁死不屈,毁坏枪支后毅然跳下了悬崖。
人不能被抓住,武器也不能被带走!葛振林、宋学义二人有幸挂在树枝上,求生的本能让他们捡回一条生命,而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3人则壮烈牺牲,狼牙山战斗结束。这一群人牺牲了自己,确保了撤离人员的安全,是为人民服务最真实的写照。马宝玉等五名战士顽强抗日、大义凛然的壮举,是不能用简单的文字来描述的。
五壮士雕塑
为了人民群众、为了国家甘愿牺牲自己,他们的意志和精神永不退色。时过境迁,这些历史的痕迹在时间的长河中被冲刷抹平,战争不再,国家也进入平和时代,一切都是另一种平静祥和的新气象。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向他们学习,更重要的是用心去记、用心去怀念。遗忘才是最令人失望的行为。真实的抗日故事、伟大的抗日英雄,值得我们尊重,是对民族英雄最好的纪念,也是对中华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