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媛抛下儿女、放弃豪门贵族的生活,最终在他国异乡孤独离世

2021年08月16日22:22:18 历史 1263

她,是清末名门贵族的千金,嫁给了豪门望族的公子,用三寸金莲游遍了整个世界

她,忍受不了公子哥丈夫吸鸦片、狎妓、整日无所事事,要求离婚,并远走他国

她,是徐悲鸿的好友,是胡适的牌搭子

她,就是张爱玲的母亲,中国第一代出走的拉娜”——黄逸梵。

一代名媛抛下儿女、放弃豪门贵族的生活,最终在他国异乡孤独离世 - 天天要闻

黄逸梵(1896-1957),原名黄素琼,祖父是七省水督黄翼升,在镇压捻军的战斗中,为清政府立下大功,功封男爵。黄冀升仅有一个儿子黄宗炎,婚后一直未有子嗣,家人从长沙乡村给他买了个乡下女子做妾。小妾怀孕后,黄宗炎去广西任盐道,不到一年因染瘴气而亡,年仅三十岁。1896年,这名小妾为黄家生下了一对龙凤胎:他们便是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和舅舅黄定柱

小时候,弟弟可以去上学,身为女儿的黄素琼只能裹着小脚,在闺阁中学习女红。她对这样的安排很不满意,她也希望跟弟弟一样去学堂读书,因此用绝食的方式来抵抗旧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束缚,最终她胜利了,为自己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

一代名媛抛下儿女、放弃豪门贵族的生活,最终在他国异乡孤独离世 - 天天要闻

张志沂是名臣李鸿章的外孙,母亲李菊藕是李鸿章的长女,当年她的嫁妆足以让张家挥霍三代。22岁那年,门当户对的张志沂与黄素琼结为夫妻。从小父母早亡的黄素琼,在婚后生活得并不幸福

受五四新潮的影响,黄素琼的思想非常开化,丈夫张志沂虽也受过新式教育,但是满清遗少作风仍在,他逛窑子、抽鸦片、娶姨太太、整日无所事事,这让黄素琼非常看不惯,于是这对外人看起来的璧人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之中。

1924年,张志沂的妹妹张茂渊要出国留学,黄素琼欲以其监护人的身份一同前往。这一年,已有两个孩子的她为了逃离这旧式婚姻的牢笼,选择狠心抛下幼年的女儿张爱玲和儿子张子静,去海外寻找自由的新生活。

一代名媛抛下儿女、放弃豪门贵族的生活,最终在他国异乡孤独离世 - 天天要闻

国外留学的黄素琼,体验到了新生的快乐。她与小姑子一起弹琴、跳舞、向徐悲鸿学习画画,谈笑皆名流的日子让她如鱼得水,好不惬意。三寸金莲的她还和张茂渊一起去阿尔卑斯山滑雪,滑得比没裹脚的小姑子还好。

后来,张志沂写信给黄素琼,希望她能回到自己的身边,他承诺不养姨太太、不抽大烟,一时心软的她决定再给丈夫一次机会,于是便回国了。

黄素琼带着国外的活力回到了家中,他们搬进了新式的花园洋房,在这里,她教张爱玲弹琴、画画、学英语,给张爱玲并不快乐的童年带来了少见的欢乐。

回归后的快乐日子没持续多久,张志沂又开始狎妓、抽大烟,甚至不给家里生活费,忍无可忍的黄素琼提出了离婚,这把张志沂可气坏了,他坚决反对离婚。1930年,在律师的帮助下,她脱离了婚姻的束缚,像一只重获自由的小鸟,再次奔向异国他乡。

一代名媛抛下儿女、放弃豪门贵族的生活,最终在他国异乡孤独离世 - 天天要闻

离婚后的黄素琼给自己改了一个浪漫的名字——黄逸梵。她带着大量的钱财和古董,开始了她的世界之旅,每一次旅行,她都得买一些古董来换得旅费。作为有着独立思想的女性,她非常讨厌用这种坐吃山空的方式维持生活,却又不得不这么做

1957年,病重的黄逸梵在伦敦给张爱玲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再见她一面,而张爱玲在回信中只寄了100美元。没多久,黄逸梵就在孤独和贫困中离世了,享年61岁。

一代名媛抛下儿女、放弃豪门贵族的生活,最终在他国异乡孤独离世 - 天天要闻

黄逸梵这一生,为了自由和新生,抛弃了家庭,抛弃了儿女,最后孤独终老。不知道晚年的她是否有为自己曾经的决定后悔过,是否为缺席孩子的童年自责过?如果生命重来一次,用儿孙满堂的晚年,换取出国游历的这些岁月,她是否愿意呢?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举个例子,10年前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年的监督检查,第10年着火了,这个责任…… - 天天要闻

举个例子,10年前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年的监督检查,第10年着火了,这个责任……

昨天有网友在《从监督中拿出20%甚至50%的人来搞调查,那会如何》留言说:举个例子,10年前验收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任监督员,到第10个监督员的时候着火了。前面9人没事,第10个进去了,这冤不冤呢?如果隐患很好整改,没有一点压力,为什么前面9个不做?为什么就认为在第10个人身上就应该做,而且能做,还能做好?这段话是什...
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 - 天天要闻

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

原标题: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重读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闪闪的红星》,李心田著,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年1月《闪闪的红星》是李心田写于60年代的小说,原名为《战斗的童年》。1972年,该作品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入选教育部红色经典阅读书目,成为革命传统教育范本,被译成英、法、德等10余种文字,19...
《王舟瑶稿本文献丛编》出版,为王舟瑶手迹首次大规模公开 - 天天要闻

《王舟瑶稿本文献丛编》出版,为王舟瑶手迹首次大规模公开

王舟瑶(1858—1925),字星垣,号默盫,浙江黄岩人,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藏书家和地方文献专家,曾任上海南洋公学教授、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经史教习、两广师范学堂监督、礼部顾问官。王舟瑶一生著述颇丰,著有《中国学术史》《读经札记》,编纂有《光绪台州府志》《默盫集》,辑有《台州文征》《台州先哲遗书》等。近日,...
抗战回望38︱《保卫卢沟桥》:“卢沟桥是我们的坟墓”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38︱《保卫卢沟桥》:“卢沟桥是我们的坟墓”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七七事变”吹响了全民族抗敌御侮的号角。作为事变中的重要场景,卢沟桥迅速为国人所熟知...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计太多,又怎会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 天天要闻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计太多,又怎会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古代北魏,宫里的女人想往上走都难。尤其对胡氏来说,她面前摆着的,不只是后宫的明枪暗箭,还有一道横了百十年的规矩——“子贵母死”。道武帝拓跋珪定这规矩时说得明白:皇子立为太子,亲妈就得赐死,怕的是外戚仗着太后的势乱政。
凌晨突发讣告!孙大业逝世 - 天天要闻

凌晨突发讣告!孙大业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师范大学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无党派代表人士、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孙大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7日18时14分在石家庄逝世,享年88岁。孙大业先生,1937年7月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温州。195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现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石...
黑龙江省原副省长——范子文 - 天天要闻

黑龙江省原副省长——范子文

范子文范子文(1909-1975),又名范嗣淹,陕西省绥德县人,享年66岁。早年考入绥德陕西省立第四师范,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 天天要闻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在集义青纱帐里的游击队员(资料图片)。  集义村原属徐沟县管辖,位于县城东10华里处。早在唐代天宝年间,为抗击安禄山叛军,当地群众自发在此集结义军,“集义村”由此得名。  集义村的地理位置重要,与正北的大常镇、东南的榆次县东阳镇呈犄角之势。
郭松民:从何应钦主持“受降仪式”看国民党的媚日情结 - 天天要闻

郭松民:从何应钦主持“受降仪式”看国民党的媚日情结

“蒋介石私放冈村宁次,为中华民族的未来,留下巨大阴影——因为这意味着,一个人无论怎样伤害中华民族,都可能不受惩罚。”0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