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不适合挂帅朝鲜?看看3个副司令的分工,他很了解四野

2021年05月11日22:54:15 历史 1297

众所周知,彭德怀并不是挂帅朝鲜的第一人选,至少粟裕和林彪应该排在前两个顺位。但是,只要看看志愿军司令部的产生过程以及3位副司令的分工,我们就会发现:除了林彪,彭老总应该是最适合指挥四野部队的将领之一了。

彭德怀不适合挂帅朝鲜?看看3个副司令的分工,他很了解四野 - 天天要闻

彭德怀先于志愿军大部队入朝,也因此让邓华、洪学智等人过了两天提心吊胆的日子(因电台车没有跟上)。在这两天里,彭德怀除了和金日成商讨相关作战事宜外,还形成了组建志司的方案及相关人员的具体分管工作情况。

按照彭德怀最初的计划,13兵团部并不是后来的志司。他想以13兵团部为基础,再补充部分人员,形成最终的司令部。在从金日成那里得知最新的战况后,彭德怀改变了主意。除了增加朝鲜人民军的朴一禹为副司令兼副政委外,其他人都是13兵团的班底。不过,具体到每个人的分工,又略有不同。

彭德怀不适合挂帅朝鲜?看看3个副司令的分工,他很了解四野 - 天天要闻

邓华是林彪亲自点的将(和黄永胜互换),没有人比林彪更熟悉四野。在抗战初期就是八路军343旅685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又当过纵队司令、兵团司令,由邓华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兼副政委,彭德怀绝对放心。他主要分管:干部工作和政治工作。

彭德怀不适合挂帅朝鲜?看看3个副司令的分工,他很了解四野 - 天天要闻

右一为邓华

彭德怀对四野的人事机构和相关工作重心有多了解?从任命洪学智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来。

由13兵团部改成志司,彭德怀对参谋长人选问题肯定是做了一番深思熟虑。解方原本是四野12兵团的参谋长,在抗美援朝之前才调入13兵团。这样一来,在工作中免不得会出现组织机构、人员不熟悉等相关问题。所以,在13兵团没成为志司之前,彭德怀心中参谋长的第一人选是洪学智。

彭德怀不适合挂帅朝鲜?看看3个副司令的分工,他很了解四野 - 天天要闻

左一为洪学智

洪学智曾经是15兵团副司令兼参谋长(13兵团部和15兵团部互换之前),由他出任志愿军参谋长最合适。不过,既然现在用了13兵团部,解方自然也要继续担任参谋长一职。因此,彭德怀任命洪学智为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具体分管:司令部的工作、特种兵和后勤工作。

可以看出,“司令部的工作”其实有一部分就是协助解方完成参谋长的工作(洪学智将军在回忆录里特意解释过这件事)。彭老总知道: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洪学智都比解方更熟悉四野的部队。战争初期由洪学智辅助,随着不断地磨合,解方也会慢慢适应“新”的岗位。

彭德怀不适合挂帅朝鲜?看看3个副司令的分工,他很了解四野 - 天天要闻

左一为解方

如果说彭德怀对洪学智的任命源于对四野部队的熟悉,那么对韩先楚的任命则体现出四个字:知人善用。

韩先楚是四野的“旋风司令”不假,可他早在红军时期就是彭德怀的下属。1936年5月,彭德怀率领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西征。作为红78师师长的韩先楚(红十五军团)公然“违抗”彭德怀的命令,坚决要打掉定边城(马鸿逵所部)。他甚至说:“就算枪毙我,也不能放掉这个好机会……”战斗结束后,彭德怀非但没有处罚韩先楚,还夸奖他善于捕捉战机

从这件事以后,彭德怀就知道韩先楚善于打仗且不按常理“出牌”。在志司的组织结构里,彭老总任命他为第三副司令员,却“没有”安排具体的工作:不具体分工,到部队去督促检查作战问题。韩先楚的工作就是和部队在一起,这其实也是他最希望得到的工作。只在志司的地图前研究作战方案,这不是韩先楚的风格。

彭德怀不适合挂帅朝鲜?看看3个副司令的分工,他很了解四野 - 天天要闻

前排中间为韩先楚

作为志愿军总司令,指挥作战当然是第一主要任务。然而,如何把一众四野战将整合到一起、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同样重要。有人以第五次战役的结果来证明彭德怀不适合挂帅朝鲜,彭老总也在后来的自述中承认那是自己军事生涯的一场败仗。但是,世界上又有哪一个军事家永远都在打胜仗呢?麦克阿瑟李奇微?还是蒙哥马利、朱可夫?

彭德怀不适合挂帅朝鲜?看看3个副司令的分工,他很了解四野 - 天天要闻

志愿军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很快地适应了战场,这跟彭德怀在战争初期巧妙地使用了几位四野高级将领有很大的关系。毕竟,战争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指挥的艺术也不仅仅是制订出多么优秀的作战方案。如何让1+1=2甚至1+1>2也同样重要。从这一点来说,彭老总完全适合挂帅朝鲜。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 天天要闻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血与火的14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数国人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奉献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在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对日战事最多、最惨烈的正面战场之一。当时全省人口3000万,征募的兵...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 天天要闻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高志凯和他那句“在恒河画一条线”的说法都火了。有网友还提议,这条线未来就应该叫“高志凯线”。印度人听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条线的由来高志凯是一位智库学者,他所说的画一条线,实际上是针对臭名昭著的麦克马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 天天要闻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公元 105 年,东汉宫廷宦官蔡伦将一批质地轻薄的 “新纸” 呈给汉和帝。谁也未曾料到,这看似寻常的发明,会成为撬动中华文明进程的杠杆。在此之前,竹简笨重如石,绢帛贵比黄金,知识的传播被牢牢锁在少数人的书架上。
梅国强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梅国强同志逝世

湖北中医药大学7月7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伤寒学泰斗、国医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梅国强同志因病于2...
日本奇葩陋习,为了繁衍人口不择手段,一直到上个世纪才被废除 - 天天要闻

日本奇葩陋习,为了繁衍人口不择手段,一直到上个世纪才被废除

日本这个国家吧,大家都知道,文化独特,传统深厚。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它那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还藏着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陋习。今天要聊的,就是其中一个特别奇葩的——“夜爬”。这玩意儿在日本社会里流传了好几百年,直到上个世纪才被彻底废除。背后原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