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丨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江苏省如皋市结合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筑牢党员干部廉洁思想防线。图为该市如城街道纪工委组织辖区党员干部参观如皋市党风廉政教育馆,接受警示教育。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紧紧围绕新形势下作风建设从哪抓、抓什么、怎么抓的时代命题对作风建设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新征程上,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让新时代管党治党的“金色名片”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切入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解决了新时代管党治党“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中央八项规定,无疑是读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把“钥匙”。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能以“小切口”推动作风建设大变革,在于其内在的示范性、人民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在对象上,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从转变领导干部的作风起步,坚持自上而下做起,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带动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在内容上,中央八项规定对准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现实问题,以严的基调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在落实上,中央八项规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既有规矩执行的具体要求,也有违规行为的明确处理,具有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制定中央八项规定,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作风问题是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的集中表现和外在表征。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口抓作风建设,表面上抓的是“习以为常”的小问题,但每一项规定都直指作风建设的痛点、要点。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十余年来,党中央坚持以“小”见大、以“小”见严,从抓月饼、抓贺卡、抓烟花爆竹,到抓节假日、抓“八小时外”、抓日常……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面上问题的解决,“不想腐”的思想堤坝越筑越牢,党风政风焕然一新。我们党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将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徙木立信”,立的是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最重要的是抓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人民群众“上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疑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杜绝铺张浪费、净化节日风气、厉行勤俭节约,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零容忍”,做到真禁、真管,真通报、真处理,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心。

以严的基调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抓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纠治“四风”是关键,重点在于以严的基调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抓到底。

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建马克思主义政党之初,就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党的纪律与作风建设的联系。马克思提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恩格斯认为,如果没有任何党的纪律,无产阶级政党就会成为“畏缩胆怯的而又阿谀奉承的组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教育、约束、保障、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既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立下铁规矩、硬杠杠,也为党员干部放手干事、担当作为吃下“定心丸”。

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守纪律、讲规矩是我们党在百余年作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规矩立得住、管得好、抓得紧,党的建设就更加风清气正、坚强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规定,就要朝严一点的标准去努力,就要来真格的。”中央八项规定用“一律”替换“一般”,不加“试行”两字,一个“严”字贯穿制定和落实全过程,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是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中央八项规定是以整饬作风引领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法宝。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聚焦党内存在的作风顽疾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在全党全社会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作风之变。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作风建设的形势任务仍然严峻。以中央八项规定纠“四风”、树新风,就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党的自我革命推进到哪里,党的作风建设就要跟进到哪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要落实到哪里,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以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风化俗成需要时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新征程上,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风成俗,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推动刚性约束向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的转化,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体推进学查改,让中央八项规定成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学得深、查得准、改到位,才能实现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风气养成重在日常教化,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要深入系统学内涵,把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党章党规党纪等内容联系起来;要对标对表,聚焦“关键少数”、关键节点、关键群体、关键问题,全面精准查摆问题;要坚持立查立改、即知即改,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加强制度建设,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靠的是向制度建设要长效。一方面,要把查摆问题同健全制度结合起来,做到常常督促、处处对照,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纳入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执行的全过程,实现作风建设由“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转变。另一方面,要坚持“抓反复”“反复抓”,对制定的每一项规定、开展的每一项活动、部署的每一项任务,都要定期督导、跟踪问效,特别是对那些可能出现反复的问题,要多杀几个“回马枪”,多来几个“回头看”,步步深化,久久为功。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人心。作风建设,重在抓细节。老百姓看作风建设,主要不是看开了多少会、讲了多少话、发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决了什么问题。从细节入手抓作风,要从细微处着手,针对调查研究、新闻报道、干部住房、办公用房、公务接待、楼堂馆所、公款消费、铺张浪费、礼品礼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项一项抓,积小胜为大胜,推动作风建设层层深入。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针对党员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咬耳扯袖、提醒帮助,切实让红红脸、出出汗落实到日常工作和组织生活中,贯穿到党员干部的八小时内外,形成遵规守纪、干事创业的习惯和自觉。【洪向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杨润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