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是三国时期曹操的长子,也是魏国的第二位皇帝。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学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才华。
曹丕年轻时就展现出出色的文学才华,精通诗词和文章。他以自己的文学才能赢得了许多人的赞赏,被誉为“曹子桓文”。
曹丕在位期间,致力于推动文化发展,提倡文风雅致,鼓励文人才子的创作。他本人也写下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如《典论》和《与杂剧》等。
在政治方面,曹丕继承了父亲曹操的遗志,致力于巩固和发展魏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选拔标准,改善农业生产,加强军事力量等。他在位期间,魏国政权稳定,经济繁荣,国力不断增强。

然而,曹丕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他个性多疑,喜欢施展权谋,对身边的亲信和官员多有猜疑,这导致了一些冤案的发生。此外,曹丕对待袁绍的后代袁尚和袁熙也采取了残酷的手段,导致了袁家的血脉几乎断绝。
总体来说,曹丕是一位有着卓越才华和政治智慧的统治者。他在文学和政治上都有着显著的成就,为魏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他的个性缺陷也使得他在历史评价中存在争议。
就在他的父亲曹操去世后,他的母亲卞夫人与他的关系也发生裂痕,以至于直到他将死,都不愿见他一面,究竟为什么呢?
曹操是历史上有名的重臣和政治军事家,他在政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在历史上的形象复杂多样,其中一个形象便是好色,这个说法主要源自于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写,而非历史真实。
在小说中,曹操被描绘为一个好色的 人物,经常纠缠于美女之间。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他对于王异的迷恋。
据小说中的描述,王异是一位美丽而聪慧的女子,曹操对她一见钟情,多次派人试图纳她为妾。然而,王异坚守贞节,始终不肯与曹操发生关系。
但需要明确的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并不一定与历史真实相符。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更多是集中在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成就上,而非个人的好色行为。

关于曹操的私生活,有关他有多少姬妾的具体数字并不确切,因为历史记载并不完整。曹操的权力和地位使得他有可能拥有多名妻妾和宠妾。
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妻,也是他的第一任妻子,武宣卞皇后先后生下了曹丕、曹彰、曹植、曹熊。
此外还有丁夫人、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等等。曹操还有其他的姬妾,但具体人数和名字并不清楚,可见他的妻妾众多。
但在古代权贵家庭中,拥有多名姬妾是常见的现象,这也是曹操作为当时的重要政治家所具备的特征之一。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丕确实将曹操的宫人收入后宫,由她们继续侍奉他。这是一种常见的做法,旨在巩固新皇帝的地位和权力。

然而,具体收入后宫的宫人姓名和数量的历史记载并不详细。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曹操率军攻破了冀州的邺城,使得袁绍势力大为削弱。邺城的陷落引起了一系列的变故,其中之一就是甄氏的命运。
曹操早久听说了甄氏的美貌,在破城之前他便想着:“待入城后一定我一定要见一见甄氏究竟是怎样的绝色,若真如传说中那般貌美,我必定要将她收入府中。”
甄氏原本是袁绍的妻子,但在城破之际,曹操还未见到人,就先被他的儿子曹丕注意到了。
曹丕第一次看见甄宓时,虽然她的脸上被特意涂抹了灰尘,但还是没有掩盖她的绝色,只一眼,便让曹丕沉迷其中,深为甄氏的美貌和才华所倾倒,决定纳她为妻。

而此时的曹操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心心念念的美人,居然被自己的儿子捷足先登了。他心中不免有些窝火,但再怎么生气,他都没有表现出来,不然被别人知道了,不是看他们父子二人的笑话吗?就这样,这件事不了了之。
但在曹操去世后,父子“爱上”同一个人的相似戏码又出现了。
公元226年,曹丕病重,其母卞夫人前来探望,却发现整个宫内服侍曹丕的女子们格外眼熟。
突然,卞夫人认出了其中一位女子,她先前是曹操的姬妾,在曹操去世后,这些姬妾们便被遣送出宫了,为何此时会在这?她心中有了猜测,却不敢相信。

她神情严肃,大声道:“你们为何会在陛下的寝宫内?”
几位女子慌忙跪下说:“武帝驾崩不久,我们就被人带到了这,于是便一直伺候陛下。”
卞夫人顿时明白,曹丕早就将曹操时代的姬妾们都留下来,继续侍奉他。她难以抑制心中的怒火,于是也不顾这个时候儿子还在病中,冲到他的床前大骂曹丕:“你简直是猪狗不如的畜生”。
从那知道卞夫人便再也没有见过曹丕,无论旁人怎么劝说,直到卞夫人去世,都没有再见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