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老广味道—广东肠粉

广东肠粉应该是每个广东人从小就爱吃的小吃,早餐吃,午餐吃,宵夜也吃,要问我儿时记忆最深的小吃,无疑就是肠粉了,这也算是儿时的味道了。

因为工作关系,我到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很多不同地方的小吃,都各有各的特色,但是一回老家,还是一定要去吃顿肠粉,没吃肠粉等于没有回家。

肠粉据说是起源于唐朝时期的泷(念双)州,就是现在的广东罗定市。后来传到了广州、梧州等地,再传到了其他的地区。为什么叫肠粉呢?其实就是用石磨把米磨成米浆,隔水蒸成粉皮,再在粉皮上加上牛肉或其他的馅料,把它卷起来,卷成猪肠的形状,所以叫肠粉。

石磨米浆

肠粉做法有三种,一种是传统的簸箕炊肠粉,也叫窝篮肠粉,就是把米浆倒入竹子编的篮子里面,放锅里蒸熟。这样的做法比较传统,做出来的肠粉有竹子的香味,有口感,带一点韧劲。不过就是比较慢,现在做窝篮肠粉的就不多了,广州现在还有做的,大家可以去试试。

第二种就是布拉肠粉,广州佛山那边居多,粤菜酒楼点心里面的肠粉基本上也都是布拉肠。也是传统手艺,就是把一块布铺在石板或者木板上,米浆倒入布上面,放蒸柜里蒸。特点是晶莹剔透,细腻爽滑,软而不烂。

第三种就是最常见的抽屉式肠粉了,就是专门的肠粉炉,一层一层的,效率比较高,味道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大街小巷早餐店用的都是这种。

其实广东各地区肠粉大同小异,也各有各的特色,大家的习惯不一样,喜欢的口味都有区别。我岳父岳母,一个是揭阳人,一个是广州人,每天早上给他们买的早餐肠粉也要分两种,都已经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了,口味还是要老家的味道。毕竟广州肠粉和揭阳肠粉还是有区别的。

广东肠粉的流派很多,按地域特色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流派。首先肯定是以广州的西关肠粉为首,做法以布拉肠为主,馅料有虾仁、牛肉、叉烧、瘦肉等为主,调料是酱油为主,特点是皮薄馅靓,晶莹剔透,又爽又滑。珠三角大部分的海鲜茶楼,小吃早餐店都是这种肠粉,精细程度不一样而已。

鲜虾肠粉

第二大流派就是肠粉发源地这边,粤西一带,肇庆、云浮、罗定、郁南为代表,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云浮河口石磨肠粉,郁南都城肠粉,还有新兴天堂肠粉。馅料差不多,喜欢抹一层花生油,比较注重米皮的口感。米浆要用石磨出来,酱料不止是酱油,都城肠粉还喜欢放酸甜酱、酸辣酱等,米皮软滑但不烂。

云浮石磨肠粉

第三个流派就是潮汕一带的肠粉了,大部分都是抽屉式肠粉。潮汕肠粉是统称,其实也按地域分了很多个小流派,有汕头肠粉、揭阳肠粉、普宁肠粉、饶平肠粉、潮州肠粉、惠来肠粉等等。

汕头肠粉

汕头肠粉特点是皮薄馅足,馅料用海鲜如蚝仔、虾仁、贝壳的多;揭阳肠粉特点是加鸡蛋生菜,加牛肉丸的都有,调料用的是卤肉汁,还配个汤;潮州肠粉喜欢配花生酱和芝麻酱、沙茶酱,喜欢撒点菜脯粒和花生碎在肠粉上面;饶平肠粉特点是调料有咸有甜的,喜欢用甜酱,普宁肠粉用卤肉汤特别多,而且汤是可以喝的;朝阳肠粉喜欢在馅料加蔬菜,一般在最上一层加西洋菜、通菜或者韭菜。

揭阳肠粉

除了以上三大流派以外,还有很多地方都喜欢吃肠粉,也各有特点。广西有的地方肠粉是把米浆先蒸成一张一张的米皮,加上玉米、酸菜、肉沫、萝卜干等,再卷起来蒸,调料加花生油生抽。南宁的卷筒粉做法也差不多。

而在湛江,如果说吃肠粉,他们会给你拿来猪肠粉,就把粉皮卷起来那种,没有馅的,而拉肠才是我们平时说的肠粉,湛江的豆芽粉,阳江的猪肠碌、德庆的竹篙粉、江门的手工剁粉都可以说是广东肠粉的一种。

湛江猪肠粉

而现在的港式酒楼和粤菜酒楼做的点心,肠粉也有了许多变化,炸两,或者叫鬼马肠粉,就是用粉皮裹着油条,配花生酱和酱油;还有斋肠、煎虾米肠粉、X O酱啫肠粉、混酱肠粉、红米肠粉、紫米肠等等,都是广东肠粉的升级版。

鬼马肠粉

港式混酱肠粉

或许以后,广东肠粉会迎合潮流,也会有更多的变化,也能走出广东,走向全中国,走向世界。但对于我来说,还是传统的做法,儿时的味道最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