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中国传统节日“上巳节”,民间又被称为“重三节”“踏青节”,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有“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相传那天是黄帝的诞辰。
提到三月三,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广西壮族每年的三月三活动,但其实三月三不仅仅是壮族的节日,也是黎族,畲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比如广西的三月三唱山歌,还有黎族的祓禊祈福,畲族的乌饭节,踏青游玩、祭祀祖先等,而饮食文化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间有句俗语:“三月三,五样不上桌,福气不进门”,意思是这一天要准备五种特定的食物,以祈求安康吉祥、福气盈门。
那么,这五样美食是什么呢?它们又有什么寓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今日三月三,无论贫富,牢记“5样不上桌,福气不进门”,别忘老传统,记得吃五样。
一、糯米饭
三月三正值春耕时节,糯米饭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富足,糯米黏性强,口感香甜,寓意家庭和睦、亲情绵长。
在广西,广东,江西等地区,到了三月三那天,人们常将糯米饭染成五彩颜色,称为“五色糯米饭”,分别用紫薯、黄栀子、红蓝草、枫叶等天然植物染色,不仅美观,还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荐做法:
将糯米提前浸泡,蒸熟后拌入少许白糖或蜂蜜,也可以加入红枣、葡萄干等干果,增添香甜口感。五色糯米饭则需提前用植物汁液浸泡糯米,再分层蒸制,色彩艳丽,寓意吉祥。
二、粉蒸肉
粉蒸肉是一道经典的传统菜肴,肉质软糯,米粉香浓,寓意“蒸蒸日上”,象征事业顺利、家业兴旺,三月三吃粉蒸肉,也有祛湿健脾的作用,营养美味,大人小孩都适合吃。
推荐做法:
选用五花肉切片,用酱油、料酒、五香粉腌制,再裹上蒸肉粉,垫上红薯或土豆,上锅蒸制1小时左右。出锅时撒上葱花,香气扑鼻,肥而不腻。
三、艾叶米果
艾草在民间有“辟邪草”之称,三月三正值春季,此时艾草刚刚长出嫩叶,正是艾草鲜嫩的时节,田间地头,甚至道路两旁,到处都是春意盎然的艾草。
艾叶米果又称青团,是用艾草汁和糯米粉制成的点心,内馅可甜可咸,如豆沙、芝麻、咸菜等。吃艾叶米果寓意驱邪避灾,保佑家人健康平安。
推荐做法:
新鲜艾草焯水后打成汁,与糯米粉混合揉成面团,包入豆沙或咸菜笋丁馅,蒸熟即可。艾草的清香与糯米的软糯结合,是春季不可错过的美味。
四、粽子
很多人可能都认为只有端午节才吃粽子,但其实并非如此,在全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三月初三那天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比如广西,江西等地少数民族在三月三那天,人们会将粽子用箬叶包裹糯米,放入五花肉等肉类食材,象征团圆和纪念先贤,三月三的粽子多为甜粽,如豆沙粽、蜜枣粽,寓意生活甜蜜。
推荐做法:
糯米提前浸泡,箬叶煮软后包入糯米和馅料(如红枣、豆沙、咸蛋黄等),用棉线捆扎,煮2-3小时即可。粽叶的清香渗透进糯米,口感软糯香甜。
五、咸鸭蛋
咸鸭蛋因其圆润的外形和金黄流油的蛋黄,象征圆满和财富。三月三吃咸鸭蛋,寓意家庭和睦、财运亨通。此外,咸鸭蛋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适合春季补充营养。
推荐做法:
新鲜鸭蛋洗净后,用高度白酒杀菌,再裹上盐和香料(如八角、花椒),密封腌制20-30天。煮熟后切开,蛋白咸香,蛋黄流油,配粥或直接食用都非常美味。
对于很多人而言,三月三是不同寻常的一天,是“上巳节”,也是“重三节”“踏青节”,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节日,无论贫富,建议大家这一天都要记得将糯米饭、粉蒸肉、艾叶米果、粽子和咸鸭蛋端上桌,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家庭福气的祈盼。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赞点推转发走好运,愿你有始料不及的运气和突如其来的欢喜。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