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日本的新闻实在太魔幻了。
这几天,特朗普开始催着日本人,进口美国大米了。
因为日本人已经闹了一年多的“米荒”。
自去年7月开始,日本米价持续高涨,为了抑制高企的价格,相关部门今年3月开始往市面投入大米救市。
然而,放出几批平价大米后,大米市价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越来越贵,10斤装的要价210-300元不等。
另一边,最近准备投放的大米已经存放了三年,按日本那边执行的标准,一般是拿去喂鸡的。
但为了救市,日本打算让这批米进入零售市场售卖。
让民众买做饲料用的大米回家煮饭吃,这一波操作实在让人迷惑。
日本现在的米价贵到什么程度?
据负责农林渔业、食品供给的农林水产省数据显示,5月26日至6月1日,10斤装大米市价4223日元,也就是约210元,算下来,买一斤米得花21元。
而未闹米荒之前,同样是10斤大米,只需要1598日元,即78元,买一斤大米只需8元。
为了尽可能降低大米提价带来的影响,日本许多普通家庭在煮饭的时候,会用量杯和电子秤把每位家人的具体饭量精准到克数,比如奶奶吃280克,儿子吃380克。
在鹿儿岛县、广岛县,便宜的储备大米正式开卖的前一晚,出现了千人在超市门口通宵排队的夸张现象。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日本人瞄准了其他国家的大米。
和日本相比较,韩国的大米要便宜一半以上,为此,不少日本人趁着去首尔游玩或者转机时,特地捎上几包大米回国,甚至有人一次性买了40斤。
据韩国某零售商透露,由于日本游客对大米的需求增加,釜山等地区的多家连锁超市的大米销售额同比上升4%。
疯狂的米价不仅让普通老百姓苦不堪言,还重挫日本餐饮业。
据日本媒体报道,去年前9个月,因为米价上涨等因素,日本餐饮店倒闭了650家,比2023年上升16.5%。
为了生存下去,有些餐厅不得不取消或者减少免费米饭的供应。
作为生活基础必需品的大米,价格应当比较稳定,为何日本大米近一年来不断涨价,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据农林水产省和日媒分析,米价上涨成因十分复杂,主要因素有四个。
首先,受极端气候影响。
2023年夏日,日本长时间受酷热天气影响,平均温度破了125年的新纪录,与此同时,大米重点产地新潟县还出现旱灾。
其次,栽种水稻费用攀升。
受国际形势波及,加上日元贬值、通货膨胀,农户种植水稻所需的化肥、农药、燃油等资料升价20%~30%。
第三,群众大批量购入大米。
去年8月,宫崎近海发生7.1级地震,气象部门随后预测出未来会发生大地震,于是全民陷入了疯购大米的热潮。
第四,外国旅客增多。
由于日元贬值,自去年以来日本成为众多海外游人的出游地。据农林水产省估算,2023-2024年度,游人吃下的大米达5.1万吨,比前年多了3.1万吨。
官方认为,在这四个重要因素的叠加下,日本大米价格才会如此疯狂。
然而,面对不断上涨的米价,日本当局一开始不打算干预,直到米价已经严重影响民众日常生活,才决定在今年3月开仓放粮。
不过,这一招并没有什么成效,因为这些几十万吨平价米,几乎都被农业协会收买积攒起来,流向市面上的仅有1万4998吨,仅占总数的7%。
这个协会是何方神圣,竟然能在这种节骨眼站在了民众的对立面?
日本农业协会,是一个集农民经济、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协会,有关农业的方方面面,都由它管理。
而且它的力量也非常大,几乎所有日本农民都是这个协会的成员。
为了从这场粮食危机中赚取更多的钱,农协宁可被日本民众痛骂,也不愿把更多的大米投放到市场。
而且,造成米价高涨的深层主要原因——减少耕种稻子,也与农协息息相关。
其实,坑了日本人的,是他们国内畸形的农业制度。
“减反政策”,是日本从几十年前开始实行的一项减少耕种稻子的制度。
20世纪40年代,美国向日本进行粮食接济,致使当地人习惯把面包当作主食。
由于饮食结构的转变,大米需求量减少,加上技术改进令稻谷亩产提高,日本出现了“米过剩”的现象。
为了增加稻农的积极性,让大米卖出好价钱,日本决定从1970年起,每年以削减10万吨稻米作为目标,减除耕种稻子。
农林水产省每年会下发指标给农民,农民只能按指标耕种稻子,而其他剩下的田地,则栽种豆类、饲料米等,同时还会有补贴。
在该制度的干预下,大米的供需一直维持在刚好的状态,这不仅推高了米价,还会在歉收年份出现粮食短缺。
1993年,日本东北地区出现严重歉收,导致全国出现大米供不应求的状况,为了保障国民的生活所需,日本不得不急忙从邻国进口大米。
然而,相关部门并没有从此事吸取教训,而是继续推行“减反政策”。
直到2018年,这项长达48年的制度才被废除。但这只是名义上取消了,实际上重新换了个新名字又继续执行。
从2023年度的大米供应量可以看到,市面上流通的大米依然比前年减少10万吨。
另外在加入WTO时,日本允许每年对进口77万吨其他国家的大米实行免关税,但这些大米不可以在市场上流通。
而且日本还对进入该国市场的大米征缴778%的超高税费,使得进口大米无法卖低价。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也难怪日本大米变成了“吃不起的黄金”。
反观中国,十几年如一日地把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作为准则,丝毫不让步。
2024年,我国把粮食安全保障写进了法律里面,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稳定地获得粮食。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一个国家,如果连民众的吃饭问题都不能解决,又如何去谈发展、建设呢?
这场米荒,何时结束?这是新任日本政府需要面对的最大考验。
-END-
参考资料:
1.央视新闻客户端:《米价暴涨 一斤合9元人民币 日本大米为何“买不着”“吃不起”》
2.21世纪经济报道:《价格突然狂飙,涨超八成!网友直呼“吃不起”》
3.界面新闻:《日本米价涨幅创1971年以来新高,日本游客专门赴韩运米》
4.大象新闻:《日本投放12万吨2021年的大米,多地上演“大米争夺战”》
5.第一财经:《日本闹“米荒”,米价创20年新高!海外游客大米需求量同比暴增,米店要求寿司店老板提价》
作者:小鱼儿
编辑:柳叶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