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社交圈子里,一个现象正悄然兴起。朋友圈中售卖 “港险” 的人如雨后春笋般骤然增多,“锁定 6% 复利”“美元账户储蓄”“跨境养老金通道” 等宣传语不绝于耳。当我们刷短视频或进入直播间,也常能听到诸如 “人民币不行了,资产赶紧换到美元去” 之类的言论。这般说辞,难免会让不少人心生波动。
然而,大家不妨深思一番:为何此前鲜有人提及这些,如今却铺天盖地?是大众集体认知突然提升,还是这些信息被刻意 “推送” 至眼前?很多时候,我们不仅要关注看到的内容,更要思考那些未被呈现的部分。在 2025 年 5 月 6 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一个正在发生却常被误解的现象 —— 美元潮汐下的资产配置。
提及 “美元潮汐”,许多人觉得高深莫测,实则原理并不复杂。简单来说,美联储就如同掌控着全球资金流动的 “水龙头”。当美联储放水,大量资金便如洪流般涌入市场,全球经济瞬间呈现一片繁荣之景,新兴市场的房价、股市纷纷上涨,物价也随之攀升。而当美联储收水,市场流动性瞬间如干涸的河床,那些过度借贷、根基不稳的国家和企业便如同在浅滩中呛水的鱼儿,甚至面临灭顶之灾。过去几十年间,这样的 “潮起潮落” 反复上演。
1980 年,美国为遏制通胀大幅加息,拉美地区随即爆发债务危机,经济陷入长达十年的停滞。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热钱先是如潮水般大量涌入,随后又迅速抽离,泰国、印尼、韩国等国货币大幅贬值,房市惨遭腰斩。2013 年,美联储一句 “要缩表”,土耳其、阿根廷等新兴市场便遭遇汇率暴跌、资本纷纷逃离的困境。在这一次次的美元潮汐背后,美国往往是最大的赢家,而其他国家则可能经历财富的彻底洗劫。
始于 2022 年的这轮美元潮汐来势汹汹,美联储史无前例地加息,短时间内将利率从 0.25% 提升至 5% 以上。美元愈发 “值钱”,全球资金纷纷流向美国。这一次,美国的收割目标直指中国的房地产和美元债。
第一刀,精准砍向房地产的资金命脉。那些年,内地融资成本高且审批繁琐,不少中国房企为求发展,选择在海外大量发行美元债,因其利率低、资金获取速度快。然而,这些债券多为短期且浮动利率。随着美国加息,利息成本成倍增长,原本 “借新还旧” 的资金周转模式彻底崩塌,一大批房企无力偿还债务,纷纷爆雷。那段时间,众多房企集中违约,房地产市场信心受挫,不少人担忧中国是否会重蹈 1997 年东南亚的覆辙。
第二刀,则是制造人民币贬值压力,引发市场恐慌。美元升值,人民币承压,市场上充斥着 “资产要尽快转移出去” 的声音,使得不少人开始关注港险、美元理财、跨境基金等。
但这一次,中国并未如其他新兴市场那般陷入危机。尽管房企经历出清,但银行体系稳定,汇率未出现崩盘,社会也未发生系统性动荡。中国确实付出了代价,房地产深度调整、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增大,但相较于那些 “被美元收割” 的国家,中国守住了底线。
中国之所以能扛住,得益于三道 “防火墙”。其一,资本项目并未完全开放,有效阻挡了热钱的肆意进出,避免了踩踏式外逃。其二,宏观政策调控灵活,适时降准稳定流动性,防止市场崩盘。其三,居民储蓄率较高,家庭部门相对稳健,未爆发信贷危机。
尽管中国扛住了此次美元潮汐,但全球资本依旧大量配置美元资产,美元强势、美债收益高、美股反弹快,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普通家庭就可贸然参与这场 “美元收割” 游戏。
美国一年需支付超 1 万亿美元的债务利息,财政赤字创历史新高;多国央行正大规模减持美债、增持黄金,去美元化趋势明显;美国内部,如川宝及共和党也强烈要求美联储降息,可见其自身也承受着巨大压力。这场较量更像是一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
在配置美元资产时,家庭需审慎评估自身风险承受力、流动性需求以及仓位比例。一些家庭在港险、美债 ETF、海外投连险等产品上,看似选对了方向,结果却不尽人意。例如,2021 年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重仓中国国债和宽基 ETF,低位入场高位减仓,成功获利。但很多人只是听闻 “达利欧看好中国”,便在高点买入港股 QDII 基金、港险投连险,至今仍深陷浮亏。美债同样如此,虽为全球避险资产,但不少家庭购买的是波动性极强的 ETF,且入场时间选在美联储加息期间,最终净值下跌、汇率亏损,还面临流动性不佳的困境。方向正确但操作失误,依然可能让人在投资中摔得很惨。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或许需要重新审视投资策略。是否过度依赖单一资产?是否需要构建一定的 “安全垫”?是否对未来十年有清晰的规划?是否合理控制境外资产仓位?
我们并非反对海外资产配置,而是倡导更理性、分散且有节奏地参与。在全球化时代,资产配置国际化是趋势,但盲目跟风极易陷入 “微观操作错误” 的陷阱。比如,面对 “假如美联储降息,各类美元资产涨跌如何” 这一问题,美债 ETF、美元存款、美债挂钩货币基金、高收益美元债 QDII 基金、美元结构性存款等看似都是美元资产,但其表现却可能大相径庭。投资中,不懂却盲目跟风,往往是致命的。
风来之时,不一定要盲目起飞,学会站稳同样重要。一个家庭真正需要的,或许并非年年上涨的产品,而是一个能为未来带来安全感的资产结构:以本币计价,规避汇率风险;拥有保底收益,确保回报清晰易懂;具备可规划的现金流,每年稳定到账;实现复利滚存,合理利用资金。这些看似平实的选择,实则是抵御时代风险最有效的 “定海神针”。
在大国博弈与全球经济风云变幻的当下,美元潮汐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促使我们审视家庭资产配置的契机。每一次市场波动,都如同一场无声的提醒,告诫我们不可盲目跟风,要在复杂的金融世界中保持清醒与理性。家庭资产配置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且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它关乎着每个家庭的未来,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稳定与质量。只有提前规划、谨慎布局,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资产结构,才能在美元潮汐等各种风险浪潮来袭时,守护好家庭财富的港湾,为家人的未来撑起一片安稳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