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陇上江南”何以成为投资“磁力场”——探析陇南市招商引资工作优化再升级的实践道路

康县青龙山云道“婉若游龙”。李蓉

陇南经济开发区科创孵化园产业集聚,迸发活力。陇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供图

花椒、茶叶、油橄榄经济作物“点绿成金”,焕发山地农业新姿。 资料图

雄伟万利新材料有限公司为陇南市工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范例 。冉创昌

礼县招商引资项目紫金矿业集团,年产金将达到7吨左右,已成为西北最大的单体黄金矿山企业。 李蓉梅
王煜宇
盛夏时节,万物并茂。第三十一届兰洽会如约而至。
陇南,作为此次盛会的三大主题城市之一,将于7月3日至5日举办闽商陇上行暨陇南投资洽谈系列活动。
山海情深,江水意绵。
当“陆上丝绸之路”节点遇见“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山海协奏曲”的悠扬序章缓缓奏响。
这,是闽陇共叙友谊、共商合作、共享发展的一次互动,亦是陇南市按照“五个新陇南”目标定位,加快建设“三城五地”,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的蓬勃脉动。
闽商之行,为什么选择陇南?
“丰富的资源、优质的项目、良好的环境、深厚的诚意”,这就是答案。
近年来,陇南市立足自然禀赋,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白酒酿造、非金属、重晶石、中药材、茶叶、苹果、食用菌、现代物流、文旅康养、核桃、花椒、油橄榄等14条产业链,紧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走出去、创新路,引进来、共发展。
而今,一处处工地热火朝天,一个个项目高歌猛进,一批批企业茁壮成长,为陇南构筑了营商环境优、产业发展好、招引优势强的“磁力场”。
2024年,陇南共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300个,签约金额612.06亿元,同比增长31.14%,实现累计省外到位资金616.13亿元,同比增速45.26%,综合考评为全省第三名。
资源“破题” 统筹推进 构建“大招商”格局
一直以来,陇南市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不断健全完善招商机制,创新招商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力推进招商引资实现大突破。
招商引资,首先要清楚自身有什么、缺什么、要什么,才能明白招引的企业和项目是什么、干什么、能带来什么。
陇南矿产资源优势突出,已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34种,境内有全国第三大矿体——西成铅锌矿带;铅、锌、锑、黄金查明资源储量居全省第一,矿产开发方兴未艾, “淘金”陇南大有“钱图”;
陇南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分布高等野生动物620多种、高等植物2500多种、中药材1200多种,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全市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数量、获证绿色食品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为培育产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陇南文旅资源家底殷实,宕昌官鹅沟国家5A级景区,武都万象洞、成县西狭颂、康县阳坝等21个4A级景区,2100多个美丽乡村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呈现出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秀美画卷;
陇南区位条件优越,地处甘陕川交界处和西部地区南北大通道上,全市现有公路1.9万公里、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644.8公里、居全省第二,9条航线通达13座大中城市,构建了开放通达的交通网络;
……
全面研判摸清“家底”,显示出陇南蕴藏的巨大投资空间。
综合以上优势,陇南培育形成了14条优势产业链,建成工业园区6个、省级认定农业园区6个、物流园区9个。其中,有色冶金、中药材、现代物流、花椒4条产业链综合产值和吉石坝商贸物流园区交易额均超过100亿元。
全市围绕城市定位、产业定位,全面彰显特色、优化环境,着力把陇南建设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投资创业的洼地、开发开放的热土。
那么,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如何让招商引资工作提档升级?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大抓招商引资不动摇,高水平谋划项目,高频次洽谈对接,高效率供给要素,高质量服务保障,真正让每一个落户陇南的企业都扎下根来、茁壮成长。”在2025年陇南市招商引资网络推介暨项目签约活动上,陇南市委书记张柯兵向全市干部发出了招商引资“动员令”,按下招商引资“快进键”。
树立目标,明确方向。坚持以上率下,把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工程和重要引擎,持续擦亮“陇南招商”金字招牌,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
建立机制,统筹推进。严格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作机制,党政主要负责人精心谋划部署全年招商引资工作,各县区、园区、40家单位、7个产业链招商专班群策群力,各友好商协会助力,建立投资机会清单、目标企业清单,深入谋划论证“场景+要素”招商项目,并针对重点意向项目实行台账化管理、清单式推进,每月动态更新储备项目,线上线下两手发力宣传推介。
明确分工,细化落实。坚持结果导向,紧盯主导产业抓招商,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实行意向项目、储备项目动态管理,完善投资机会清单、目标企业清单;以项目落地的速度、力度、程度比水平,以服务客商的及时率、到位率、满意率看担当,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人大政协参与、部门联动”的大招商格局。
辛苦付出,总有回报。2024年,市县(区)党政负责人赴外招商268批次,邀请、接待客商考察和对接项目1160批次。精准对接一批大型头部企业,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亿元以上项目107个,签约落地金徽矿业江洛矿区铅锌矿选矿工程、两当县林麝养殖整县推广等项目。
精准“落子” 多元引流 拓展招商新路径
精准落针方能万线成锦。大抓招商,重在精准。
陇南始终以精准思维谋事,以精准方法做事,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创新招商方式,利用多元手段,拓展招商渠道,提升招商工作常态化水平,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成长。
精准定位,以“链式思维”填充招商大格局。
陇南聚焦7个重点产业链,执行链长制,并针对14条特色优势产业链,逐链制定建设方案,绘制全产业链和链主企业图谱,形成了“一案、两图、三单”政策体系。
在顶层设计之下,金徽百亿生态智慧产业园四期技改项目顺利落地;年处理150万吨铅锌矿选矿厂改扩建、西和县大桥一带金及多金属矿详查等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项目顺利签约;礼县光伏组件制造工厂项目填补了全市装备制造业的空白……既“招大引强”,又培育本土企业“延链填缝”,“梯度式”引进项目,推动全市形成龙头引领、中小配套的产业格局。
如何把“施工图”变成更多“实景图”?
陇南精准破题,借“非常之举”打出招商强攻势。
陇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永革在2024年底召开的全市招商引资推进会上说,各级各部门要做到科学招商、精准招商。用好招商平台和资源,做实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高质量开展招商活动,推动招商引资多点发力。
——以负责同志招商构建“引力场”。陇南各市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示范带动各级各部门主动积极作为,坚持带头赴外招商,对重要客商、重大项目、重大招商活动亲身接待、洽谈、协调、督办。
——以节会招商抢抓新机遇。近三年,全市上下主动出击“引进来”,积极承办川渝企业陇南行、第三届鲁企走进甘肃·陇南投资洽谈会、全国消费帮扶工作现场观摩调研暨重点企业“陇南行”、川甘经贸合作交流对接会暨兰洽会陇南投资洽谈活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暨优强民企陇上行等大型招商活动。同时,精准灵活“走出去”,积极筹备参与兰洽会、西洽会、中部博览会等重点节会,举办北京、青岛、厦门、泉州、西安和成都等地专题推介会,签订了一批重点项目。
——以园区招商增加“强引擎”。陇南大力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启动福建产业园建设,创建“智慧招商平台”,确定了酒类酿造、农特产品加工等6条产业链,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其间,引进的甘肃九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引导陇南市天河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参(控)股形式与甘肃中康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项目,开创了国有资本、基金“以投促引”“合作共建”招商模式的先河。
——以驻外招商织密信息网。充分发挥市政府驻兰州、北京、青岛办事机构(招商分局)职能,召开专场推介活动,引荐知名企业前来考察对接;设立长三角、珠三角川渝招商服务中心,搭建招商引资服务平台,开展常态化驻点招商;在全市范围内推选了一批优秀干部,建立了驻外招商人才库。
——以商招商打造“尖刀连”。在青岛、银川、西安、兰州、常州等地的陇南商会建立招商联络服务中心,并依托友好商会开展招商联络、专场推介等活动……至此,陇南商会已与浙江商会、川商总会、川渝商会等商协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政策支撑 优化服务 打造亲商安商营商环境
招商引资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让企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穿行于陇南城乡,建筑工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生产车间有序高效运转。项目建设浪潮涌动,处处呈现着大干快上、千帆竞发的火热景象。
“一方热土”能不能“热”,靠纷至沓来的客商;能不能一直“热”,要靠亲商安商的营商环境。
陇南坚持“筑巢引凤”“固巢养凤”两手抓,以营商沃土育发展生态,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优质土壤。
何以厚植投资兴业沃土,何以强化项目生命周期服务保障?
陇南从健全体制机制、规范化投诉处理、清单化落实推进、便利化准入准营、集约化政务服务5个方面着手,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激活民营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围绕主导产业,系统化谋篇布局——全市上下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对接企业需求,谋划制定《陇南市争创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追赶进位、全面优化、示范争创、宣传聚力、机制创新、法治引领”6大行动、32项提质增效措施并压茬推进落实,把招商成果切实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
加强信用建设,规范化投诉处理——为着力打造公平公正、无差别、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让广大企业安心创业发展。陇南畅通共建市纪委监管“码”上举报、市法治化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12309、营商环境96115投诉热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投诉监督渠道,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投诉举报平台,实现投诉举报“零距离”。同时,建立了以快速响应为核心的“集中受理+分级办理+限时办结+双向反馈”四位一体的投诉处理服务机制,全力推动解决营商环境问题。截至目前,营商环境问题投诉办结回访满意率为100%。
强化要素保障,清单化落实推进——全市各地坚持月通报、季调度、年考核工作制度,协调调度,研判工作。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任务,聚焦政策落地、企业诉求、问题整改、投诉监督4个方面,梳理形成“工作任务清单、督办事项清单、问题反馈清单、投诉线索清单”4套清单,实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清单管理、跟踪调度、动态清零、整体推进。
优化服务品质,便利化准入准营——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一照通办”“一照多址”改革,实现电子营业执照跨行业、跨领域互认互用;实行“首接责任制”,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现企业开办“进一门、到一窗、一次办”;提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异地受理,实现不动产登记“跨域通办”;全力推进“多测合一”制度改革。
提升结办效能,集约化政务服务——做深做实、做优做细已经推行的“无差别综合窗口”“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等举措,把28个部门461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8个“综合窗口”,实现“一窗通办”。组建专门导办帮办团队,为办事群众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突出精准分流和前置服务,话务按时办结率达99.95%,回访满意率达97.26%;“陇商通”按时办结率、回访满意率均处于全省前列。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让“万事有解”蔚然成风;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企业家安心投资、安心创业发展。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今日之陇南,正处于资源转化、产业转型、绿色崛起的黄金时期,发展机遇叠加、潜力巨大。
陇南将持续以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抢抓机遇,以更强的担当、更高的追求、更优的方法、更大的作为,坚定不移大抓招商,坚持以特色增质效、以创新求突破,在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中跑出加速度、干出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