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消费贷或再将迎来变化。有业内人士称,多家银行接到总行通知称,4月起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或上调至不低于3%。某农商行客户经理表示,低利率目前还可以办理,不过需要今天(3月31日)内完成审批。
前两天还疯狂卷利率的消费贷,怎么就迎来了“急转弯”?
对消费者来说,其实这个“弯”,并没有转得这么急。
首先,在上一轮调整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有3%以下的利率,大多数银行通过推出限时、限量优惠券的方式来实现利率优惠。
比如,宁波银行此前通过优惠券叠加,利率可以低至2.49%。该行app此前显示,消费贷利率优惠券每周三10点开启秒杀活动,包括2.8%固定利率优惠券、5折利息折扣券、90天免息券,参与“去提额”,额度平均提升1万元。
像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此前也针对旗下消费贷产品推出限时优惠券。其中,招商银行“闪电贷”通过发放利率券,部分客户利率低至2.58%;浦发银行“浦闪贷”则是在3月提供了500张年利率3%以下的限量优惠券,抽中者可以享受3%以下的“浦闪贷”利息优惠。
不难发现,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客群分层、风险管控上仍有把关,并不是所有客户都能拿到最高额度、以最低利率贷款。具体利率、期限和额度还会根据每位客户资质等综合评定。“部分银行推出超低利率的消费贷款,通常针对优质客户群体,对客户职业、收入等有较高要求,因此不具有普遍性。”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
其次,最新政策的重点其实是在产品额度和期限,此次并未发生变化。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提出提高个人消费贷款额度。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还款能力和风险情况,实施差异化授信。对于信用良好、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在期限方面,针对有长期消费需求的客户,商业银行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可阶段性由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7年。
目前,除了上调利率,消费贷的期限或者额度没有发生新的变化。
那么,消费贷利率先是从高到低,现在又收紧优惠,这两次变化到底原因何在?
第一波变化,是因为目前银行面临着传统信贷业务收缩的现实困境,在尚未有更好资产投放渠道的背景下,凭借获客流程短、容易上量的优势,消费贷自然成为银行较好的发力方向。董希淼表示,当前受存款利率降低等因素影响,银行资金成本有所下降,降低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具有一定基础。同时,部分银行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希望通过较低利率吸引更多客户,这是一种“薄利多销”的促销行为。
第二波变化,是因为与此同时,银行净息差压力也在逐步增大。数据显示,2024年商业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平均净息差下滑17bp(基点)至1.52%,持续考验银行盈利能力。这次调整,就是为保持合理净息差预留空间。
事实上,在前一段时间的消费贷“价格战”中,已经有业内人士表达了担忧。个人消费贷款利率过低,可能让消费者产生“利率幻觉”,不顾个人实际盲目申请,从而加重个人债务负担。同时,消费贷款也可能被套用、挪用,从而导致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理财市场等。
在《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中,金融监管总局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优化资源配置,但这个鼓励的前提是风险可控。
本次的调整,就是在促消费的大背景下,加大了风险可控的力度。“金融机构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不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而是应将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增强商业可持续性。”董希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