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医院:大公司新潮流

2025年03月15日10:12:06 财经 1436

来源:投资界

如今,大企业们对开医院的兴趣相当浓厚,其中不少都已经着手建设。

今年1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关于同意抖音集团设立北京爱瑞医院(待定)项目的批复》的通知,让“抖音集团将在北京建三级医院”的消息成为网络热搜。

资料显示,该医院为三级综合中外合资合作营利性医院,床位数800张。

一个互联网圈的大厂,触手却伸向了医疗界,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实际上却正契合了如今涌动的“跨界办医”热潮。

细数近些年来巨资投入医院建设的企业,茅台、美的、京东方、安踏……无一不是各行各业响当当的名字。

从互联网到制造业,从白酒到服装,大量企业试图在遥远的医疗市场上分一杯羹。这背后既有企业多元成长的内生动力,也彰显了不论在什么年代里,“治病救人”都是有着明确社会价值和经济利益双重属性的黄金赛道。

尤其是随着公立医院的普惠属性逐渐加强,高端医疗规模庞大的市场空白,已经被大企业们定义为面向未来的重要投资方向。

传统

中国企业,其实有着悠久的办医院历史。

早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承担着“小社会”职能,从学校到食堂,从宿舍到商店一应俱全,其中当然少不了医院。彼时,这些医院主要服务于内部员工,兼具福利性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间资本开始介入医疗行业。尤其是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于是,大量资本开始涌入医疗赛道。

《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15年底,全国公立医院数量13069个,民营医院数量14518个,占全国医院总数的52.6%,已经超过公立医院。到2023年底,民营医院数量已经到达26583家,占比69.3%。

在企查查以企业名中含“医院”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235664个结果,其中有138268个结果是成立于10年以内,占比接近60%,足以证明这十年来医疗赛道的火热。

办医院:大公司新潮流 - 天天要闻

办医院:大公司新潮流 - 天天要闻

不过,民营医院数量虽然增加了,但市场占有率却迟迟停滞不前。

2015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27.1亿人次,占医院诊疗人次总数的88%。这也就意味着民营医院仅占12%。而到了2023年,全国总诊疗量42.6亿人次,其中民营医院7.0亿人次,占比也只增长到16.5%而已,连五分之一都没有。

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之间巨大的流量鸿沟,凸显的是这个赛道上的超高技术壁垒。

尤其是在人才体系搭建上,公立医院以强势地位几乎笼络了国内所有的*人才。而且随着2004年以来医疗系统的体制改革,公立医院也开启了对外扩张,医生的收入也大幅提升。

面对公立医院强势的地位,民营医院没有底蕴、没有技术、没有经验、没有社会地位,很难对优秀医师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2018年,服装业龙头企业雅戈尔及下属子公司出资10亿元,共同在宁波建设普济医院,并信心满满要将其打造成宁波投资*、规模*的医院。

但是这庞大的野心很快被现实浇灭。2021年,雅戈尔在半年报中突然提出,要退出医疗健康产业。更是在2022年计划将普济医院捐赠出去,只是因为中小股东的反对才就此作罢。导致雅戈尔办医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关的运营团队和经验”。

办医院:大公司新潮流 - 天天要闻

宁波普济医院是雅戈尔的一个失败布局

而且医疗是重资产、低利润的行业,投资医院回报周期漫长,平均超过10年。这与企业和资本追求快速盈利的诉求相悖。

这就造成,往往一个企业的成长期已经过去了,医院的盈利期却还没到。

万达集团曾在2016年—2018年先后宣布与英、美不同医疗集团合作至少五家医院,并有三家启动了建设。但是很快,随着房地产进入低谷,万达不断割肉套现以应对资金流动危机。在广州盖起来的医院2021年9月被质押了出去,青岛的“万达医院”也已经更改了门庭。

尽管前路坎坷,企业跨界办医的热潮却仍然持续不降温,这背后主要有三重推力。

*是老龄化催生的万亿市场。

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这3亿中国老人的衣食住行、医疗健康、文化娱乐需求,是一个足以颠覆传统消费逻辑的“超级市场”。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并将其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在如此广袤的健康产业中,医疗服务仍是一个*潜力的黄金赛道。

第二是高端医疗市场空白。

近十年来,中国医疗卫生格局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2014年到2022年,9年间公立医院数量连年下降,从13314个下降到11746个,减少1568个。虽然2023年,公立医院数量新增了26个,但床位数却从2022年的5363364张下降到5335788张。

2023年公立医院收入规模达4.09万亿,在有2022年的低基数的情况下,同比增速仅12.8%,明显低于疫情之前的数据。

办医院:大公司新潮流 - 天天要闻

公立医院规模的萎靡,很大程度上源于政策高压。

近些年来,两票制、药品集采、DRG/DIP等政策频出,不断指引公立医院以公益性为导向进行改革深化。这就意味着,国家要求公立医院未来更多的是要*程度节约医保资金,*范围地提供普惠性服务,满足更多人的就医需求。

这样的政策目的无可厚非,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其中是不是也会牺牲掉一部分高端的就医需求?答案是高端就医需求必然会更多地独立出来。

2024年第十批药品集采结果出炉之后,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激起了国人对集采药品的大争论。矛盾的焦点之一,就在于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想吃三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希望吃3000块钱一片高端药的患者大有人在——人们倾向于将“贵”与“更好的效果”划上等号。

未来,民营医院可能是这个问题最重要的答案。

根据“十四五”规划,社会办医机构在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主要扮演补充角色,应以满足特定人群的医疗需求为导向,特别是公立医院难以覆盖或不愿涉及的领域。

为此,国家甚至放宽了外资准入的限制。2024年7月11日,国务院允许在沈阳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以中外共同捐资方式,按相关规定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第三是一些大型集团的业务转型和业务协同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对于一些已经发展了20~30年的大型企业而言,主营业务也已经进入成熟期,甚至遭遇瓶颈,走到了转型和多元化的十字路口。

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家电行业。随着全球家电市场饱和度的上升,各家电巨头都在积极寻找其他的发展曲线,并不约而同把目光放在医疗赛道:

2017年,海尔集团正式布局大健康,旗下上海永慈康复医院9个月实现盈亏平衡,开业一年营收过亿;2021年,收治住院患者近6000人,600张床位使用率在97%……其中奥克斯2006年投资建设的明州医院,在2021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0亿元,已成为浙江规模*的民营医院之一。

还有一些看似和医疗不相干的大企业,会选择为了降低对单一业务的依赖,和平熨行业周期而进行医疗跨界。

2024年上半年,京东方显示器件业务营收达780.1亿元,占总营收的83.54% 。为了多条腿走路,京东方从2016年开始,分别在合肥、成都、苏州、北京建设医院,而且大力发展数字医院,可称得上是目前把医疗服务战略级别放得最高的中国科技企业。

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京东方数字医院总门诊量达76万人次,总出院量达3.1万人次,营收约9亿元。预计2024年,京东方旗下所有医院的营收在20亿元左右。

办医院:大公司新潮流 - 天天要闻

此外,有些企业看中的不仅是医疗服务的直接收益,更是与自身业务的协同效应。

这方面中国平安已经做出了比较成功的探索。

此前,方正集团旗下的北大医疗连年亏损,在中国平安接管后,其业绩大幅改善。总收入从2020年的36.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55亿元,2024年预计实现盈亏平衡。

从平安角度而言,北大医疗补齐了自身在线下医疗资源方面的短板,也能让平安的保险客户群体感知到平安的线下医疗服务能力。

字节跳动的情况也是类似。其线上药品销售、大量的医学领域的内容创作者,大量的医疗类流量,和正在积极布局的医疗科技,都可以对医疗服务业务形成一定的支撑——虽然这与真正经营一个成功的医院集团,还相差甚远。

写在最后

各个大厂跨界办医的目的虽然不同,不过可以视之为殊途同归:都是想通过医疗服务的巨大需求和社会属性,在社会价值和经济收益上实现双丰收。

但是,要想实现这样的“一箭双雕”,企业们既需要付出资本的勇气,更需要有对行业保持敬畏之心。否则不仅投入巨大,还会在公共卫生方面形成巨大的负面问题,并且很容易被媒体舆论放在聚光灯下暴晒。

医疗的公益属性与商业逐利本质存在着天然矛盾,尤其在中国的体制之下这种矛盾更容易被放大。“莆田系”这个饱受诟病的群体形成了极差的口碑,并且如今正在被大企业、大资本取代其社会办医的市场地位,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这也时刻提醒着后来入局的大企业们,医疗事业事关生命健康与社会责任,急功近利不可取。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庄士机构国际发盈警,预期年度股东应占亏损约5.8亿港元至6.4亿港元 - 天天要闻

庄士机构国际发盈警,预期年度股东应占亏损约5.8亿港元至6.4亿港元

智通财经APP讯,庄士机构国际(00367)发布公告,本集团预期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取得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5.8亿港元至6.4亿港元,而去年则取得亏损约9.32亿港元。根据现时可取得的未经审核财务资料分析,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亏损乃主要由于确认本集团投资物业的公平值亏损;确认本集团待售物业以及位于中国的...
易点天下向118名激励对象授予1088.125万股限制性股票 - 天天要闻

易点天下向118名激励对象授予1088.125万股限制性股票

智通财经APP讯,易点天下(301171.SZ)发布公告,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事项的议案》《关于向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议案》,确定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日为2025年5月8日,向符合授予条件的118名激励对象授予1088.125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12.28元/股。...
晓鸣股份4月销售鸡产品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73.86% - 天天要闻

晓鸣股份4月销售鸡产品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73.86%

智通财经APP讯,晓鸣股份(300967.SZ)公告,公司2025年4月销售鸡产品2487.88万羽,销售收入1.01亿元,环比变动分别为-15.57%、-15.62%,同比变动分别为28.93%、73.86%。2025年4月,公司鸡产品销售数量、销售收入同比有较大幅度提升,但环比略降,鸡产品销售均价与上月持平。主要系下游商品蛋鸡养殖盈利空间有限及节日效应较
乐普医疗控股子公司民为生物MWN109片获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 天天要闻

乐普医疗控股子公司民为生物MWN109片获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智通财经APP讯,乐普医疗(300003.SZ)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民为生物”)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由民为生物申报的MWN109片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有关规定,经审查,2025年3月3日受理的MWN109片临床试验申请符...
瑞银增持美兰空港106.6万股 每股作价约10.31港元 - 天天要闻

瑞银增持美兰空港106.6万股 每股作价约10.31港元

智通财经APP获悉,香港联交所最新资料显示,5月2日,瑞银增持美兰空港(00357)106.6万股,每股作价10.3137港元,总金额约为1099.44万港元。增持后最新持股数目约为1644.73万股,最新持股比例为7.25%。...
建研设计拟投资设立安徽省建院庐西发展有限公司 - 天天要闻

建研设计拟投资设立安徽省建院庐西发展有限公司

智通财经APP讯,建研设计(301167.SZ)发布公告,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为加大对肥西县建筑、市政设计咨询市场的经营力度,推动公司在省内的设计服务网络布局进一步下沉,巩固拓展本地市场,拟使用自有资金200万元在合肥市肥西县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安徽省建院庐西发展有限公司(暂定名,最终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名称为准)...
合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天天要闻

合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旨在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指引下一阶段我国的智能制造各项工作,引领制造业加快智能化升级与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