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向市场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宣布已向旗下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nyse: zk,以下简称“极氪”)提交了一份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该计划旨在收购吉利汽车及其关联方目前尚未持有的极氪全部已发行股份及美国存托股票(ads)。
若此私有化建议最终落实,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附属公司。此举距离极氪在2024年5月11日以每ads 21美元的价格高调登陆美股尚不足一年,且发生在极氪完成对领克汽车的控股合并、极氪科技集团新运营架构确立不久之后。如此迅速且环环相扣的资本运作,引发了投资者关注。
溢价收购的“经济账”与“战略账”
根据公告,吉利汽车提出的建议购买价为每股极氪股份2.566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此价格较极氪ads于最后交易日(2025年5月6日)的纽交所收市交易价溢价约13.6%,较其截至最后交易日止过去30个交易日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溢价20.0%,对应极氪整体估值约65亿美元。
极氪股东及ads持有人届时可选择接受现金或吉利汽车新发行的股份。目前,吉利汽车持有极氪已发行股本总额约65.7%。
尽管此次私有化报价较当前市价有一定溢价,且高于极氪ipo发行价,但与极氪上市首日一度冲高至28.26美元、市值达到69亿美元的表现以及吉利最初对极氪超过百亿美元的估值期望相比,仍有一定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吉利方面对极氪在公开市场长期未能获得其满意估值的考量。
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表示,吉利此次提出的私有化作价相较于极氪ipo时的发行价确实存在溢价,这种溢价通常反映了收购方对目标公司未来价值增长的预期以及对当前市场估值的调整。他认为,考虑到此前融资轮次中投资者的估值,若此次私有化作价能为公众股东提供一个合理的退出机制,且价格高于或接近其投资时的预期回报,则可视为一种相对公允的安排。
深化整合,聚焦长期价值
吉利汽车在公告中表示,此举旨在“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协同,杜绝重复投入,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打造长期价值”。全资控股极氪,在吉利看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不仅将创建一个统一的上市平台,全面整合极氪的资产与资源,更将提升集团乘用车业务的整体竞争力,并有助于集团集中力量确定极氪未来的战略方向。
事实上,此次私有化前,吉利内部已进行了一系列整合动作。2024年11月,极氪斥资逾93亿元收购了领克汽车51%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至2025年初,整合后的“极氪科技集团”正式宣告成立,旗下包含极氪和领克两大品牌,并公布了由安聪慧任ceo的新管理架构及2025年合计71万台的销量目标,其中极氪32万台、领克39万台。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此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其“保持与美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密切沟通与合作”的表态,也为未来资本运作留下伏笔。
江瀚认为,吉利汽车官方提出的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提升,清晰表明其希望通过私有化实现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重复投资并优化产业链布局。
吉利汽车的“估值焦虑”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吉利汽车此番操作,是基于资本市场表现、战略资源整合与行业竞争格局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
首先考量的便是资本市场的压力。极氪自2024年5月上市后,在2024年营收实现正增长,营业收入759亿元、同比增长46.9%,毛利率16.4%、提升3.1个百分点,净亏损57.91亿元同比收窄,但其股价表现仍未达预期,市值甚至一度低于其a轮融资估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公开市场的再融资能力。
江瀚认为,除了官方声明的原因外,私有化还可能帮助吉利改善整体业务结构,减轻作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压力,并提高决策效率。完成私有化后,极氪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更灵活地调整战略方向和运营模式,而不再受限于公开市场的短期盈利要求。
2025年3 月,吉利汽车行政总裁桂生悦曾公开表示,吉利汽车市值与行业头部企业存在显著差距,资本市场对吉利汽车的估值存在系统性低估,并称现阶段实施低价融资将显著稀释现有股东权益,暂无启动融资计划的考虑。一个多月后,吉利汽车即计划通过发行新股、现金储备及潜在债务融资为极氪私有化“输血”,这一策略调整凸显了吉利对全盘掌控极氪战略地位的重视程度,可能已优先于短期内对自身股价和融资策略的部分考量。
极氪汽车4月份销量同比环比均有下滑
核心驱动力在于内部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协同效应的最大化。极氪的sea浩瀚架构及领先的三电技术,私有化后能更顺畅地在吉利集团内部共享,赋能吉利、领克等品牌,降低研发成本。整合后的采购规模和产能利用率也将得到优化。同时,品牌定位将更加清晰,极氪专注高端,领克主攻主流高端,银河则面向大众市场。
挑战依然存在。极氪汽车近期的销量表现出现波动,如2025年4月份销量同比环比均有下滑,前四个月销量占全年目标比重不高。为此,近期经验丰富的“老吉利人”、原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已被任命分管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整体工作,以期提振表现。
私有化完成后,极氪的角色可能从一个独立上市公司转变为吉利集团内部的“智能电动技术中台”和高端品牌先锋。江瀚对此解读,极氪未来可能会探索包括但不限于在国内a股市场或其他国际市场重新上市等多种途径,以筹集资金支持其长远发展。
消息一出,极氪美股盘前股价一度上涨超8%。但鉴于其上市时间短促,部分投资者对吉利频繁的资本运作表示关注,担心早期投资极氪的股东利益可能受到影响,甚至有“割韭菜”的质疑。对吉利汽车的港股投资者而言,江瀚提醒,这项交易既可能带来整合后业绩增长的机会,也需警惕短期内可能出现的财务压力以及潜在的市场不确定性。
吉利汽车已宣布将于5月15日举办2025年一季度业绩发布会,届时或将就最新的业务发展及此次私有化建议作进一步说明。
记者:杜林 编辑:刘梅梅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