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当前货币存量已经不少,要看清“钱去哪,钱在哪”

2024年05月10日23:35:27 财经 1903
央行:当前货币存量已经不少,要看清“钱去哪,钱在哪” - 天天要闻

5月10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显示,货币政策效果逐步显现。融资总量稳定增长,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同比分别增长8.7%和8.3%,一季度新增贷款9.5万亿元。报告专栏中指出,目前我国贷款余额近250万亿元、存款余额近300万亿元,当前货币存量已经不少,信贷需求出现“换挡”,信贷结构也在优化升级。

一季度新增贷款9.5万亿元

报告显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强化逆周期调节,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年初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并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注重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均衡投放,为经济提供稳定、可持续的金融支持。二是促进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继续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2月引导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0.25个百分点。

三是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放宽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范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四是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好汇率对宏观经济、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五是加强风险防范化解。健全金融风险监测评估,稳妥处置重点区域和重点机构风险。有序推进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

通过一系列举措,货币政策效果逐步显现。融资总量稳定增长,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同比分别增长8.7%和8.3%,一季度新增贷款9.5万亿元。信贷结构持续优化,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0.3%和26.5%,民营经济贷款同比增长10.7%,均超过全部贷款增速。融资成本稳中有降,3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3%,较上年同期低0.22个百分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波动,对一篮子货币稳中有升,3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上年末上涨2.4%。

信贷需求出现“换挡”

报告中分析了2024年一季度国内货币信贷概况,指出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机构贷款量稳价降。其中以专栏分析了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报告专栏一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国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

分区域看,各地区贷款增速与经济增速也无必然联系,比如 2023年某地区贷款平均增速为 11.4%,GDP 平均增速为 5%,而另一地区贷款平均增速仅 3.3%,但 GDP 平均增速也有 4.8%。一些省份贷款增长较快,但未有效带动经济增长;还一些省份以较低的信贷增长支持了较快的经济发展,资金使用效率实际是提升的。目前,我国信贷总量已从过去两位数以上的较高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但这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

主要原因包括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过去靠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债务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同时传统高度依赖信贷资金的重工业趋于饱和,轻资产服务业占比持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信贷需求较前些年会出现“换挡”,信贷结构也在优化升级,即使信贷增长比过去低一些,也足够支持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当前货币存量已经不少

企业和居民存款定期化加剧

报告专栏二则从存贷款结构分布分析了资金流向。其中指出,目前我国贷款余额近250万亿元、存款余额近300万亿元,社会各界都很关注“钱去哪,钱在哪”的问题。

报告表示,从“钱去哪”角度看,贷款主要投向了企业和实体经济的供给端。分析钱去哪了,先要看贷款的流向。分部门看,3 月末我国企(事)业单位贷款、住户贷款分别达 163 万亿元、81 万亿元,分别占全部贷款的 66%、33%,企业仍是贷款的大头。也就是说,贷款投放主要用于支持企业扩大投资和生产、居民购房和消费。分期限和行业看,目前我国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基建、房地产、制造业等重资产行业约占全部贷款的五成,而居民的非住房消费贷款占比不足 10%。实体经济供给端和投资领域融资相对较多,而需求端尤其是消费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从“钱在哪”角度看,存款主要在居民部门。在经济循环的过程中,银行如果还在扩张资产、贷款仍在增加,钱不会从实体经济中减少,也不会消失,只是随着企业投资生产、居民消费、财政收支,存款在企业、居民、政府等部门间会有转移。2024 年 3 月末,在约 296 万亿元的存款总盘子中,居民、企业、政府各占 49%、27%、14%,分别较疫情前的 2019 年上升 7.1 个、下降 4.2 个、下降3.3 个百分点。

贷款主要投向了企业,通过各类支出会体现为居民存款,但由于居民消费有待恢复、总需求不足,存款主要留存在居民部门,没有进一步通过居民部门支出转化为企业存款。同时,企业和居民的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定期和活期存款比重已由 2017 年的“六四开”升至目前的“七三开”。此外,表内存款和表外资管产品等各类资产相互间的回报率会出现变化,影响居民风险偏好和投资行为,居民会相应调整资产配置,这也是影响居民存款占比的重要因素。

专栏特别提到:当前货币存量已经不少了。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经济体量持续增大,都会带来资金需求的上升,规模庞大的存贷款,是过去多年来金融持续不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反映。人民银行着力调节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但对于“钱去哪,钱在哪”等存贷款的结构问题,实体经济主体的影响也很大。贷款投向主要取决于不同类借款人对银行信贷的需求,存款在各经营主体之间的流动更多受实体经济供需是否平衡、循环是否顺畅影响。

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盘活存量金融资源,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同时,支持发挥政策合力,有效调动经营主体的资金运用,更好实现居民敢消费、企业愿投资、政府能兜底,推动实体经济畅通循环。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PCB阻抗控制是什么?PCB阻抗控制原理? - 天天要闻

PCB阻抗控制是什么?PCB阻抗控制原理?

一站式PCBA智造厂家今天为大家讲讲PCBA线路板中的阻抗特性与受控阻抗是什么?PCB阻抗特性与受控阻抗原理。在PCBA线路板中,阻抗特性和受控阻抗是重要的概念,特别在高频和高速电路设计中。
年营收9亿,中医医院集团同仁堂医养赴港IPO - 天天要闻

年营收9亿,中医医院集团同仁堂医养赴港IPO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蓝鲸新闻6月28日讯(记者 王健文)继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后,同仁堂集团旗下又一家公司申报IPO。6月28日,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同仁堂医养”)递表港交所,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同仁堂医养成立于2015年,在成立初期,公司还是同仁堂集团旗下的一个投资平台。2024年3月...
五粮液:库存和动销符合预期,第八代五粮液投放量不盲目求增 | 直击股东会 - 天天要闻

五粮液:库存和动销符合预期,第八代五粮液投放量不盲目求增 | 直击股东会

(五粮液股东大会现场,来源:公司供图,下同)6月28日,五粮液(000868.SZ)2023年度股东大会如期召开。五粮液股份董事长曾从钦在会上明确表示,公司将继续遵循经济规律、尊重市场规则,坚定不移统筹好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加快推进产品价格向品牌价值的合理回归;坚定不移统筹好量价关系,始终坚持“有价才有市、有市才有量...
国内首个“山东船员发展服务平台”在青正式启动 - 天天要闻

国内首个“山东船员发展服务平台”在青正式启动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 通讯员 王燕近日,2024年“世界海员日”庆祝活动在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大厦举行。本次活动由山东海事局、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海员工会和山东船员服务协会主办,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何猷君冲击IPO:背后推手与讲故事的人|钛媒体创投家 - 天天要闻

何猷君冲击IPO:背后推手与讲故事的人|钛媒体创投家

2021年8月,何猷君创立的星竞威武集团(NIP Group)宣布收购瑞典老牌电竞俱乐部NIP(Ninjas in Pyjamas)。彼时外界猜测,此举就是为了冲击上市。而何猷君则告诉我:“我们没有把上市看成终点,其实能不能上,或者说到哪里上,目前我们自己都还没想好,但如果真能走到那一天也挺好的。”三年之后,关于“何猷君冲击IPO”的...
大连发布7月份安全风险预警提示! - 天天要闻

大连发布7月份安全风险预警提示!

大连市应急管理局发布7月份安全风险预警提示进入夏季高温和汛期雷电大风、短时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增多企业生产经营各类安全风险叠加为防范安全风险和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大连市应急管理局发布2024年7月安全风险预警,请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属地、行业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点,严密抓好各项...
400亿海航控股股价逼近1元,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大增 - 天天要闻

400亿海航控股股价逼近1元,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大增

红星资本局6月28日消息,今日收盘,海航控股(600221.SH)股价逼近1元,报1.02元/股,跌6.42%,市值为440.8亿元。其实,在6月26日,海航控股盘中一度放量闪崩跌停,报1.05元/股,股价创约15年半新低。就在6月26日前一天,6月25日海航控股发布了“提质增效重回报”方案,不过提振股价的效果暂时不明显。图据同花顺6月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