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马云的原话是:“天下没有人靠炒股发财,没有。要靠投资,投资和炒股有巨大差异。投资是要对资金负责,但现在很多人买股票连公司做什么生意都不知道,那是肯定要死的。”
董明珠说,在股市里92%的人都是韭菜。
经济学家管清友说,不建议普通老百姓去炒股,可以买点基金
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曾说,任何一只股票都不适合散户去买,除非你对这个公司非常了解。
据统计,全中国90%的股民做短线炒股。这印证了股市一赚二平七亏的定律。
从我国的股市可以看出,亏钱的要占绝大多数,真正能赚钱的人10%都不到,你还能去炒股吗?
只有10%赚钱概率的事情,你会去做吗?举个栗子,假如每月的工资只有10%的可能拿到手,换句话说,上十个月的班只拿到一个月的工资,你还会去上班吗?
10%胜率基本已经堵死了短线投资者,也就是说A股再也不能玩短线了。
短线炒股的本质就是赚市场波动的钱,偶尔也能赚钱,但长期短线投机,跟赌博一样,一定会亏损。因为影响市场波动的因素非常多,没有人能把每一次波动都做对,尤其是散户,长期看成功率几乎为零,赚市场波动的钱看似很美好,却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对于股票深套其中的股民朋友,建议逢高减仓,逢低投资于股神巴菲特推荐的指数基金。
其实美国股市跟中国也盛行投机。股神巴菲特曾表示,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整个资本市场很难捉摸。股市像赌场一样,大家都在里面赌博。华尔街赚钱的方式就是投机。
来听听股民朋友的高见吧:
“股票就是一个坑,投得越多亏得越多,听人家说赚钱的,都是假的”
“股票市场不如赌场”
“马云联手赵薇炒股没有发财吗?两个人发了大财,赚上亿。马云炒以岭药业和华谊兄弟也发了财。我就说马云是华谊兄弟股票第一大股东才买了华谊兄弟股票,咱钱不多,发个小财。”
“中国的股票不能做,外国都是真的,我的大中国聪明人太多了会做假。”
“一个赌场大家全输钱,过不了多久就没人玩了。”
“没有了散户,就没有下刀的猎物。马云是在保护散户。”
“股票的市场肯定要有散户存在。否则全部都是股东老板,这个股票市场如何生存?马云不是万能,嘴巴不准,一会儿说东好,又一会儿说西也不错,谁信他?”
“是想出来早就想出来了,可是出不来呀!出来就要脱层皮,不敢呀!只能装死在A股,可以说是跟A股拼命了。”
“A股不成熟是投机市场,投资理念需在法律法规成熟下进行!”
“千万记住中国老百姓不要炒股票!”
“买股票要守的住,才能赢!赢了一笔钱,再没参入,也算赢!频繁操作股票买卖,只有亏”
“如果蚂蚁金服上市了那就炒股能致富了!”
“马云的确高人有高见,天下的确无人靠股发财,(除非极少数),在中国,90%人不适合炒股,90人亏损的。”
“在中国炒股,散户赚钱是梦想”
“马云说的没错,靠炒股是发不了财,但是靠股市上市就发财了,把股民的钱都圈走了,就发大财了。”
“马云不是靠股市发财了吗?这家伙忘恩负义!不知天高地厚。”
“敢来大A,分分钟变负翁。”
“准备退出A股!!!”
相对短线炒股而言,股神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是一套系统工程,在经济大周期里寻找产业高速赛道的机会,在产业大趋势里找到最受益的企业,再根据企业发展的阶段去找投资的时机,然后把投资的周期拉长,在一个长周期里影响企业股价的因素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企业是不是在一直变好?用这种方式你会发现赚钱变成一件大概率低风险的事情,低位重仓并长期持有优质股这样才能获得惊人的收益。
作为投资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典型代表—股神巴菲特,回顾他的战绩,若以1965年作为统计的起点,在过去50多年间,他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获得了投资上的巨大成功,其实现的年均投资回报率高达近20 %,而期间也仅有2001年以及2008年录得了投资上的亏损。
不过,对于巴菲特先生的成功案例,还不能忽略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期间美股市场的长牛环境。显然,在美股市场长期牛市的大环境下,也为巴菲特的成功创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
然而,与美股市场相比,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真正能够赚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与此同时,在这里,因散户占据了市场中的大部分比例,而多数投资者却更热衷于把投资股票变成是一种赌博的游戏。至于真正以投资企业的心态去投资股票的人,却是相当地稀少。
对于极少数人能够赚钱的市场而言,钱到底进了谁的口袋里呢?
其中,受到历史遗留的问题影响,不规范的市场制度却让股市成为了他们的牟利工具。
具体表现为,部分拥有特殊关系的利益者,抑或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及高管,他们凭借极其低廉的成本价格获得了大量的原始股,而后待企业成功发行上市之后,再经历一段限售期就开始采取系列的减持动作,以此获得巨大的利润。然而,在大量的限售股出逃之际,却最终还是由中小散户来买单。
与此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群体,他们亦可借助一些特殊的渠道,提前获知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消息,以获得股价大幅拉升之前的低廉成本。然而,针对这一系列的现象,市场依旧是屡禁不止,而过低的违规成本实则也在纵容着这类群体的违规行为。
当然,在中国股票市场中,也存在着极少数的投资高手。不过,针对这样的群体,实则占比确实很低。具体而言,一方面是那些以投资企业的态度去布局投资标的的投资者,且他们更关注于企业的长期资本利得,而并非为了短期盈利而投资。另一方面,则属于一些嗅觉灵敏,且具备一定投资运气的投资高手。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前者的存活概率却明显高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