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兴大国。2022年上半年印度的GDP达到1.72万亿美元,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同比增速8.4%,在各大经济体中增速位居第一。
近年来,印度经济的发展有目共睹,GDP从2011年的1.83万亿美元,到2021年的3.17万亿美元。印度拥有世界第二多的人口,2021年达到13.93亿人。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印度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其中蕴藏着无数的商机。各国资本都对这一块大肥肉垂涎不已,纷纷涉足印度市场。
大量的外资企业很快在印度成立,一时间印度成了投资界的宠儿。
但是很快外资企业就发现了问题。在印度投资,他们的资产可能面临随时蒸发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你想要赚取别人的利润,可是别人却盯着你的本金。
从2014年至2021年,印度国内共有2783家跨国公司关闭了公司或办事处。而印度总共大约只有1.2万家外企。六分之一的外资企业逃跑,让印度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呼——“投资噩梦”。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印度政府虽然表面上欢迎外国资本进入国内发展,但是归根到底其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对于外国投资者,印度是抱着既想利用他们发展本国经济,又不想让他们在本国赚取利益。
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矛盾的想法。外国资本不是慈善家,他们来到印度更不是扶贫,他们看中的是印度到处是商机。如果不赚钱那他们断然不会在印度投下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印度政府和民间则对外国资本十分警惕,认为他们来印度就是来剥夺印度,所以想方设法地想要从其身上割肉。
我国企业很早便进入印度市场。小米、vivo等手机行业可以说是先驱者,不过小米和vivo等公司在印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22年,印度政府向小米追缴65.3亿卢比(约合5亿人民币)的所谓“逃税”罚款,紧接着又扣押了小米子公司555亿卢比存款(约合48亿人民币)。
2022年7月,印度政府又冻结了vivo印度119个银行账户近4亿人民币资产。
其实印度政府不光对我国企业下此毒手,几乎所有国家的企业都在印度遭遇过这样的情况。
亚马逊公司遭遇了天价罚款,印度以“亚马逊在投资交易中,隐瞒事实,没有进行公平、坦诚的披露”为理由,要求亚马逊在45天内缴齐20亿卢比(约合2630万美元)。其实这场纠纷是交易的另一方未来集团违反协议,将业务出售给印度本土巨头信实集团。而信实集团作为印度的巨无霸企业,很明显占据绝对优势。
另外一个巨头沃尔玛也在印度被认为其涉嫌违反零售相关法律,并拟处罚13.5亿美元。全球最大搜索引擎Google曾被处以2095万美元的罚款。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更是跟印度政府打了足足十几年的官司,从地方法院到高等法院,然后再到最高法院,最后直接到国际仲裁。
可以说在印度,不论你来自哪里,全部要遭到“特别照顾”。
一个地区想要吸引外来投资者,几个重要的条件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市场环境、庞大的消费市场。
印度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以人口最多的北方邦为例(首都圈),很多地方都无法保障电力供应,其余地区情况要更差。印度每年的电力缺口达到14%。印度的市场营商环境表现则更差,上面那些例子足以打消很多资本想要进入印度的念头。
虽然目前看,印度的经济前景不可限量,但是印度想要成为一个成熟的经济体,还需要走更多的路。至少,不能再让自己成为外国资本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