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它开启了多元化的扩张。
2007年,龙盛第一代掌门人阮水龙退居二线,第二代掌门人阮伟祥开始执掌大权。之后,阮伟祥开始做多元化投资,包括汽车零部件、地产、无机化工品等。
不过,这些业务的贡献比例都不高——汽车板块,产品主要是汽车冲压件,且客户主要围绕着长安汽车,业务开展得不温不火,营业利润率也在逐年下降;无机化学品业务,虽然收入达到了10亿元左右,但营业利润率也在逐年下滑。
而新增的地产业务,受前期投入影响,没怎么贡献收入,反而导致账面存货增加,还拖累经营活动现金流。
总之,多元化新主业盈利能力,与老的染料主业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并且,再加上国际原油价格在2008年12月见底以后,快速反弹,从40美元/桶一路上涨至120美元/桶以上,涨幅达3倍以上,推动着成本不断上行。
而同期,因为染料价格要考虑下游的消化能力,同期只上涨了不到60%。
原材料价格承压+多元化扩张,两大因素叠加,导致整体毛利率再次下滑。
另外,此时恰逢经济大环境波动较大,其业绩增速也有波动——营收增速在剧烈波动中逐年下滑,特别是2009年、2012年,营收增速分别为9.34%、-7.05%。
其中,2009年主要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需求放缓的影响,而2012年是受下游印染行业的需求萎缩,分散染料销售价格下跌所致
整体来看这一时期基本面不乐观,于是估值方面也有所表现——股价从2004年到2012年大涨,但随后受下游景气度下滑,股价随之下跌。PB也跟随回调至2012年末的1.15X,跌幅66%,创了历史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2010年,股价和估值都在上行,但是对应毛利率却处于大幅下滑阶段,这是为什么?
这主要是因为,龙盛在行业低谷期仍然在扩建产能,新建分散染料3.6万吨、活性染料5万吨(其中印度KIRI合资公司2万吨),同时,还有一个并购案——它联合印度KIRI收购德司达。因此,市场情绪较为高涨。
在这里,要注意一件事——从2013年起,其股价和估值,突然绝地反弹,这背后是什么逻辑?
预知后续,且听下回分解
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前文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