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独角兽企业全景分析
江苏独角兽企业全景分析
——基于《2025全球独角兽榜》的深度洞察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1523家,其中中国343家位居第二。江苏上榜30余家。
全国来看,头部城市依次是:北京(75家,全球第三),上海(64家),深圳(37家),广州(24家),杭州(22家)。苏州排名在杭州之后位居全国第六,总数12家。
全省来看,江苏城市论坛分析发现,江苏独角兽版图展现出区域经济转型的硬科技和产业集群特质。江阴的爆发撕掉了县域经济“低端制造”标签,苏州的AI矩阵透视出工业大市的AI前景。
一、整体格局
据胡润研究院最新数据,江苏省以30余家企业入围《2025全球独角兽榜》,占全国总量近10%,覆盖9个设区城市,依次是:苏州(12家)、南京(9家)、常州(4家)、无锡(4家)、扬州(2家)、徐州(2家)、镇江(1家)、南通(1家)、宿迁(1家)。
核心亮点在江阴。
县级市逆袭地级市——江阴市(无锡代管)以4家企业、总估值2300亿元登顶全省,超过苏州12家的总估值(1524亿元),展现“小城大业”的爆发力。
估值增速领跑——远景能源(江阴)估值年增250亿至1100亿元,全球排名上升4位。此外,常州的蜂巢能源、扬州的航天锂电等新能源企业估值均超百亿。
二、城市竞赛
(1) 苏州:数量之王,AI产业集聚
苏州入选12家继续位列全国第六、全省第一,覆盖自动驾驶(九识智能)、生物医药(艾博生物)、固态电池(清陶能源)等赛道。。其中,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共8家,占总数的66.7%。
园区孵化效应显著,苏州国际科技园(SISPARK)独占5家,依托政策、资本、技术“三位一体”培育体系构建创新雨林。
(2) 南京:科技服务与半导体双核驱动
T3出行(网约车平台)、芯驰科技(车规芯片)领衔,9家企业中6家涉及“软件+硬件”协同创新,呼应南京高校资源与产业基础。
(3) 常州:新能源绝对主导
4家企业中3家锚定新能源:蜂巢能源(动力电池)、星星充电(充电桩)、天合富家(光伏),新能源浓度达75%,折射“新能源之都”战略成效。
(4) 县域经济“核爆点”:江阴模式
远景系三家企业(能源、动力、智能)估值合计2095亿元,占全市91%,形成“风电+储能+物联网”闭环生态。
远景能源:全球海上风电龙头,智能风机市占中国第二;远景动力:为宝马、奔驰等提供动力电池,覆盖全球60国;远景智能:打造能源管理AIoT操作系统,估值265亿。
盛合晶微:由中芯国际和长电科技联合创立,是中国大陆首家致力于12英寸晶圆中段制造及三维芯片封装的企业。其客户涵盖华为、特斯拉等知名企业,是国内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重要代表。
(5) 扬州:新材料亮点
纳力科技(江都区):2025年新晋企业,以复合集流体技术填补国际空白,专利超1300件,解决锂电池安全痛点,估值90亿元。研制的新型复合集流体产品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填补国际国内空白。
航天锂电(高邮市):连续两年上榜,估值125亿。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主导产品为全极耳快充快放磷酸铁锂大圆柱动力电池,国内市场占有率18%,填补了车规级大圆柱电芯技术空白。与徐工、东风商用车等企业合作。
三、行业图谱
江苏独角兽呈现鲜明技术密集型特征:
(1) 新能源(占比超40%)
风电领域远景能源全球领先,光伏领域天合富家户用光伏解决方案,储能/电池领域蜂巢能源、远景动力、航天锂电形成产业链梯队。
技术突破方面,纳力科技复合集流体降低电池起火风险,远景智能AIoT系统提升风电场效率、降低风电度电成本。
(2) 半导体(本土化攻坚主力)
盛合晶微:三维集成芯片技术;芯驰科技(南京):国产车规芯片替代;长江存储(虽总部武汉,在江苏设厂)估值1600亿。
行业占比:中国半导体独角兽占全球90%,江苏企业贡献关键增量。
(3) 人工智能(苏州为主阵地)
九识智能(无人配送车)、知行机器人等企业推动AI工业化落地,但暂未诞生全国头部大模型企业。
四、生态解码
(1)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样本
江阴依托传统制造业基础(如海澜集团、阳光集团),通过“传统产业+前沿技术”孵化远景系,证明县域可突破高端产业壁垒。
(2) “强链补链”政策精准性
常州龙虎塘街道培育2家全球独角兽、3家潜在独角兽、8家瞪羚企业,通过“瞪羚-独角兽”梯队政策(如资源导入等)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
(3) 长三角协同创新网络
苏州生物医药企业借力上海研发资源(如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在苏州设有分支机构)。
五、未来展望
1. 区域平衡:苏北仅徐州、宿迁各1家,需强化跨区域产业链协同;
2. 下一个风口:常州核聚变和合成生物、苏州量子企业显露潜力,江苏有望在颠覆性技术中占位。
作者:专注产业研究的 来源:江苏城市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