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丙的悲剧性解读
前言
《哪吒》一开始就讲述了灵珠与魔丸的来龙去脉,原本的打算是,灵珠将是顺应天命帮李靖位列仙班的一大助力。
但申公豹却因为嫉妒,将灵珠珠子偷走,为的就是让这颗珠子重生,从人族成为龙族开始,“敖丙”就陷入了一种隐忍的状态;
体内的精神力与外界的精神力产生了冲突,让他陷入了一种孤独与痛苦的状态,综观全片,敖丙这个人物的悲剧性格表现为:
心向菩提树终是世俗人
灵珠与魔丸,都是开天辟地之时就已经存在的东西,每一个轮回的人,都是聪明绝顶的人物。
作为一颗灵珠的她,很快就将申公豹传授给她的功法融会贯通,再加上龙族的天赋,融会贯通。
这一点从他抓到“海夜叉”冻结海洋时就能看出来,虽然不像哪吒那样诡异,但也多了几分光明磊落。
当他和哪吒一起对抗海夜叉时,他怜悯那些被妖兽抓走的少女,当他和哪吒一起踢毽子时,他能感觉到他心中的快意,他有理智,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渴望光明和自由。
但是,作为一个龙族的儿子,他必须要为龙族着想,为了他们的未来,他不得不去面对他们的期待,虽然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但他还是要去作恶,这样的感情,让他的人生变得更加悲惨。
他若是在陈塘关李靖的家中,一定会过的风生水起,让人羡慕不已,可惜,命运捉弄了他一把,让他不得不隐姓埋名。
此情此景,与敖丙的本性发生了激烈的矛盾,使敖丙生而不知何为自我,有时候我也会想象一下;
如果他是个疯子,如果他是个懒惰的傻子,如果他是个自私的人,也许他就没有了妖族的重担,没有了师父的重担,他就可以随心所欲的生活了,一个人的本性和他所处的世界发生了冲突,他的佛心就会变得迷茫。
本是英雄命终成孤家人
老天赋予了敖丙无与伦比的勇气,但正所谓木秀于林,风起云涌,两人的天赋都是天下无双,再加上与哪吒的关系,两人都是极好的朋友。
不过,找到一个知己的喜悦也是昙花一现,“群众效应”也是昙花一现;人类中最接近妖怪的哪吒自幼就被关在一个结界里面,经常会跑出去;
让左邻右舍都对他敬而远之,小到戏弄小孩子,到处捣乱,大到让左邻右舍都对他产生了敌意,都对他产生了畏惧。
至于那个叫傲丙的“人”,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人类,他从小就很聪明,很听话,很会保护弱者,也很会照顾自己的同伴,可是,在知道了他是一个妖怪之后,所有人都开始为他的身份而责怪他。
最终,在天劫来临之前,在众人眼中“无恶不作”、“任性妄为”的哪吒,在他老爹李靖的教导下,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命运;
于是,他用自己的实力守护着陈塘关的无辜者,得到了众人的崇拜,而他,却因为自己的决定,让他成为了妖族的一员,而他之前对人类的贡献,却被毫不留情地抹去,被冠上了“邪恶之徒”的骂名。
此时的敖丙,应该是被吓到了,他的世界里根本没有自己,他是龙族的希望,他是父亲的儿子,他是老师的徒弟,唯独不是他自己。
冷漠的敖丙,看似风流倜傥,实则落寞。他的亲人,他的父亲,他的师父,他们都是带着仇恨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他们对自己的爱,对自己的期望,都是背负着巨大的责任。
在海滩上遇到敖丙之后,哪吒把敖丙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他的世界也变得明亮起来,我想,他应该很嫉妒;
虽然他被称为妖怪,被所有人排斥,但他有自己的父母,有自己的善良,虽然村子里的人都害怕他,但那只是因为他的反叛。
纵然他做了一些事情,但他毕竟是妖怪,不能以妖怪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在人类眼中,他是妖怪,在妖怪眼中,他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家伙,可悲可叹!
故为善举不为善,心无恶意却为恶
敖丙的悲剧性在最初就已注定,他在孕育的时候就被利用,在自己无法选择的时候降生于龙族并肩负整个妖族的期望。
一旦获胜,他们就会获得永生永世压制恶魔的奖励,这其实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禁锢,看到自己的子民过着如此艰难的日子,敖丙也是心疼不已。
他的父亲,为他打造了一套万龙甲,他的父亲,他的师傅,他感觉到了一种被爱和希望所笼罩的感觉,这才是他最终决定,将自己埋葬在陈塘关中的主要原因。
对于一个从小缺少关爱的人来说,只要有了一丝关爱,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他的主人,申公豹,则是一个被排斥在外的种族之外,他的处境,和龙族差不多。
所以,他才会与申公豹商议,让敖丙借此崛起,以获得功德,登上仙位。所以,他才会让敖丙穿上‘万龙甲’,充当守护苍生的角色。
这些善事都是有预谋的,都是为了积攒功德,积攒财富,所以才有了“故为善举不为善”的说法。
为了保住李靖的小命,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当时所有人都惊呆了,说什么“原来是龙族偷了灵珠”,在众人的口诛笔伐之下,他竟然无法反驳。
我相信,此时的敖丙一定很痛苦。他被龙族的子民寄予厚望,而他的所作所为,更让人们对他产生了更多的误会,更多的怨恨,这可如何是好?
这样的事情,不管他做什么都不对,如果他不做,他的子民会受到牵连,而杀死那些被误会的子民,则是他心中的大义,但看在他曾经对他有过一丝好感的份上,他还是选择了将陈塘关埋葬,以保住子民的生命。
因此,也就有了“十恶不赦”的“敖丙”现身。对人类而言,善恶本就是一种极为复杂的东西,敖丙如此,作为一名妖族,她如此,也不足为奇。
敖丙的人生,可以用“矛盾重重”来形容,因为他的个性与他的现实,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哪吒与敖丙属一体幻化而成性格却迥然。哪吒活得很自我,高兴便大声笑,敖丙的悲剧归纳一下可以用“矛盾重重”来总结,自身性格的需求与现实生活的彼此对立,造成了敖丙的挣扎与痛苦。
哪吒与敖丙属一体幻化而成,但性子完全不同。哪吒开心的时候放声大笑,不开心的时候暴跳如雷,他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
这让我想起了现在社会上很多孩子的情况;有的天真烂漫有的过早地懂事,懂事得让人心疼。
一个快乐的儿童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治疗一个不快乐的儿童。就像是哪吒、敖丙等人,天赋虽然很重要,但是出身的环境也会影响到他们的世界观。
孩童初生,便以爹娘为尊。在《哪吒》这部电影中,所有的事情都被解释的清清楚楚,他的父亲和母亲都知道他是个恶魔,但他们还是尽心尽力地教导他,让他改邪归正。
李靖为了给孩子续命,求取易命符,其母则是四海斩妖,为的就是替哪吒积德保其平安。
虽然敖丙是一颗灵丹,但他出身于一个单亲家庭,父爱师恩本应该是世界上最纯粹的关爱,然而他的家人对他的关爱都是有目的的,而且都是一种自私自利,根本就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他,关心他的感情。
因为他是龙族,所以他从来都不会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这让他在心底很是自卑,在一个具有自我贬低心态的人身上背负着多重的责任之后,其悲惨的人生轨迹也随之而定。
虽然老天爷在某些方面也是公正的,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难以随心所欲,但相对而言,他认为哪吒已经算是运气好了,毕竟“先天不足可以后天补”。
作为家长,我们更要引以为戒,要擅长对孩子进行指导,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明天,让他们能够在祝福中,勇敢地做自己。
“敖丙之父”在平定“天下大乱”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最终还是被“囚禁”在了深海之中;
申公豹虽然也很勤奋地修炼,但因为他是妖怪,无法成为神仙,这让他和龙王之间产生了矛盾,于是他们交换了一颗灵珠,这才有了敖丙的悲剧。
哪吒妖化之时,敖丙出手将李靖解救,李靖发现那敖丙与哪吒有几分相像之处,故而布下局,将其斗篷掀开。
当真相呈现在所有人眼前时,所有人都愣住了,在“妖族”与“救人”之间,“妖族”成为了所有人的焦点。这个世界的评价,给了宗师一记重拳。
“好人好报”的观念,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被摧毁得一干二净,这也是为什么,敖丙会做出“活埋陈塘关”的原因。
《哪吒》里的“敖丙”有着一颗温柔仁慈的心,为人仗义。在海滩上的那一场大战中,他虽然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但却没有嫌弃自己,也没有疏远自己。
这两个人都是无家可归的人,经过一次踢毽子,就把对方当成了自己惟一的朋友,这说明了他们的本性是善良的。
但就是这样一颗温柔的心,一颗善良的心,却让他在父亲和师父的“计划”面前,隐忍了下来!
在现实中,她因为信念不够坚定,失去了自己,背负着他人的期望,如果这些期望是正面的,与自己的内心相符,那还好,很多时候,自己并不认可,但又不得不去做,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矛盾,让他们举棋不定。
当时,那哪吒暴走,差点把李靖给打残了,敖丙求着自己的师尊出手相助,但师尊只是说了一句:“去、去、去吧!”随后,他就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根本没有听到师尊那句“去了,你就别想回来了”。
从这一幕来看,敖丙是真的被逼急了,虽然情况紧急,但他还是按照惯例,向自己的老师请教。
只要“敖丙”心中有一种信念,没有任何的犹豫,完全按照自己的本心行事,就如同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之中;
哪怕是经过了千辛万苦,也依然可以清晰地记住自己最初的想法一样,“张小敬”,纵然被人误会,我也不会后悔!”
结语
在电影《哪吒》里,在父母的环绕下,谁都是叛逆的孩子,快乐的孩子,而敖丙所扮演的角色,则更像是一位成人;
他并没有明确的善恶二元对立,更像是一位真实的凡夫俗子,在诸多的束缚中,孤独地行走着,并不断地去探索和尝试。
所以,在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所有的大人都对“敖丙”的经历有了很深的了解,甚至有一种与之共鸣的感觉。
而更多的人,却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和他们长得非常相似的哪吒身上。敖丙的悲剧,归根结底,还是要归功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但是,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让我们得以欣赏到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活着的敖丙。
参考文献:
[1]任生名《西方现代悲剧论稿》
[2][美]华理克《标杆人生》PD翻译组,译
[3][俄]舍斯托夫《悲剧的哲学》张杰,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