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响应《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首批基金变更业绩比较基准
中国基金报记者 忆山
5月9日,浦银安盛基金宣布,即日起调整旗下三只债基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成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发布以来,首批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的公募产品。
三只债基产品变更业绩比较基准
浦银安盛基金表示,为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权益,以更科学、合理的业绩比较基准评价基金的业绩表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经与各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决定自2025年5月9日起对浦银安盛稳健增利、浦银安盛悦享30天持有、浦银安盛双债增强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变更,并修改各基金《基金合同》的相应条款。
具体来看,浦银安盛稳健增利的业绩比较基准由“中证全债指数”变更为“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85%+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收益率*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10%”。
浦银安盛悦享30天持有的业绩比较基准由“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90%+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税后)*10%”,变更为“中债综合全价(1年以下)指数收益率*80%+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税后)*10%+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10%”。
浦银安盛双债增强的业绩比较基准由“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收益率*40%+中证综合债券指数收益率*5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0%”,变更为“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55%+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收益率*3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10%”。
公募行业将更加严谨客观选用业绩比较基准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年内共有109只基金(只统计初始基金,下同)变更业绩比较基准。其中,主动权益类基金有43只,fof有41只,纯债基金有12只,“固收+”基金有11只,另有2只为qdii产品。
从业绩比较基准变更前后情况来看,19只产品由单一指数变更为复合指数的形式;6只产品变更后,将中证a500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的标的指数之一。
还有部分产品将此前基准中的沪深300指数调整为行业风格指数。例如建信信息产业自3月21日起,业绩比较基准由“沪深300指数*85%+中债总财富(总值)指数收益率*15%”,变更为“中证tmt产业主题指数*85%+中债总财富(总值)指数收益率*15%”。
北京一位公募人士认为,基金公司调整、细化业绩比较基准,一方面可以适应市场变化,更加准确、合理地反映基金的投资目标和策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对产品业绩进行评估,避免因产品业绩过于偏离基准而产生的误解。此外,也是为了符合监管要求和行业规范,保护投资者权益。
事实上,监管部门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基金投资风格漂移等现象,早在2002年便发布《关于证券投资基金发行设立中报材料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要求公募基金设置业绩比较基准;此后又多次发布文件,不断完善关于业绩比较基准的规定。例如,201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业绩比较基准监管的通知》明确提出,在产品设计中应审慎确定业绩基准;在修改业绩比较基准公告中,应对修改原因进行详细披露,以充分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等。
今年5月7日,证监会正式印发《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明确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持续评估及纠偏机制,对基金公司选用业绩比较基准的行为实施严格监管,切实发挥其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衡量产品业绩、约束投资行为的作用。
对此,易方达基金表示,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将引导行业机构严谨客观选用业绩比较基准,保障产品风格稳定性,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评估与衡量基金业绩表现。
国联基金产品开发负责人许超表示,后续基金公司在投资决策上,应将业绩比较基准作为核心参照,无论是构建还是调整投资组合,都需与基准保持一致。制定投资策略时,也要充分考量基准所反映的市场环境与投资风格。
编辑:赵新亮
校对:乔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