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混乱,人物单薄,《深海》票房扑街不能全怪题材不合适

2023年02月07日20:59:03 娱乐 1262

今年春节档,有一部特殊的动画电影,《深海》。


这部电影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采用了首创的粒子水墨效果,巧妙运用了绝美的画面,为观众带来的震撼的视觉效果。


在故事题材上,不同于已经趋向于类型化的《熊出没》,而是关注到特殊群体——儿童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其外化出来,达到共情的艺术效果。


逻辑混乱,人物单薄,《深海》票房扑街不能全怪题材不合适 - 天天要闻


故事讲的是一个叫作参宿的小女孩,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她在家中得不到重视,倍感压抑,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坠入海中,开始了海底的探险。


电影上映十几天来,票房目前不瘟不火,口碑评价两极分化。


在春节档期放映这部电影,其实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这部电影很难称得上是合家欢,首先这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为主角的题材,注定了不会欢乐。


但是,票房失利并不仅仅是因为题材不合适,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逻辑混乱,人物单薄,《深海》票房扑街不能全怪题材不合适 - 天天要闻


电影的特效做的相当用心。制作团队花了7年的时间,对动画效果进行打磨,在影片中融合上百种色彩,使得海水五彩斑斓,人物肌肤的纹理可见,连毛发都十分生动,实在是一场视觉盛宴。


但是在视觉精心设计的同时,也设计了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镜头与画面,比如参宿身上被沾染了一些不明物质,看起来让人有一些生理上的不适。


所以,如果想要打造视觉美学,《深海》还需要进一步的精进。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在剧情方面的逻辑硬伤。


逻辑混乱,人物单薄,《深海》票房扑街不能全怪题材不合适 - 天天要闻


首先,人设单薄。


主人公参宿一出场就是一个很丧的小女孩,完全没有孩童的天真和活泼,甚至连一点点可爱都没有。


所以南河才会说她晦气。


正因为如此,观众看的时候,很难能够带入到小女孩的情绪中。


逻辑混乱,人物单薄,《深海》票房扑街不能全怪题材不合适 - 天天要闻


在故事当中,她的主动性也很差,虽然一心想要找到妈妈,但是并没有做出与之相匹配的行为,所以人物显得十分单薄。


在最后40分钟的时候,观众才会恍然大悟,当了解到她的真实经历之后,也会对主人公有一些情感上代入,但是未免太晚了些。


从剧作上来讲,这个包袱必须在最后抖开才会有效果。


逻辑混乱,人物单薄,《深海》票房扑街不能全怪题材不合适 - 天天要闻

所以,前边还需要设计更多让女孩个性丰满的元素。


再说船长南河,他和小女孩互相救赎的设定很好,但是这个人物本来和女孩是萍水相逢,但是后来为什么愿意帮助参宿了呢?


逻辑混乱,人物单薄,《深海》票房扑街不能全怪题材不合适 - 天天要闻


故事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原因,转折十分生硬,从而导致这个人物也很难立住。


另外,剧中虽然涉及到了一些人物,但是真正刻画的只有参宿和船长南河,船上的船员以及游客的形象都是模糊的。


他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但是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这也导致了观众看得一头雾水,很难代入到故事当中。


逻辑混乱,人物单薄,《深海》票房扑街不能全怪题材不合适 - 天天要闻


其次,叙事混乱。


参宿一心想要找妈妈,在海中遇到了一帮人,但是,她接下来并没有找妈妈,而是在饭店呆了下来。


在饭店的戏份也没有什么核心事件的支撑,只是一味的表现饭店的口味不好,所以要改进饭菜的口味。


逻辑混乱,人物单薄,《深海》票房扑街不能全怪题材不合适 - 天天要闻


其实在这个阶段,如果设计一些参宿找妈妈的细节以及障碍,故事会变得非常好看。


很遗憾的是,参宿只是默默的在餐馆打工,并没有真正的推动剧情往前推进。


这也导致了故事后继乏力,看的人昏昏欲睡。


逻辑混乱,人物单薄,《深海》票房扑街不能全怪题材不合适 - 天天要闻



不过,这部戏也有让人惊艳的地方。


最后的时候,影片揭开谜底,原来刚才发生的一切,都是参宿在弥留之际的潜意识,而南河,就是在关键时刻救了参宿的男人。


此时的细节设计的很好,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相互映射,用幕布隔开了生死两界。当我们看到参宿拼命的想要撕破幕布边界找到南河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内心焦灼。


逻辑混乱,人物单薄,《深海》票房扑街不能全怪题材不合适 - 天天要闻


经历过生死考验,尽管妈妈并没有出现,但是参宿却从南河那里汲取了心理营养,而这,也促使她有勇气活下去。


导演田晓鹏说过,他一直想要做这个作品,正因为如此,他才愿意蛰伏七年磨一剑。


我们从电影中,可以感受到导演的诚意,他其实完全可以不必选择这个致郁的题材,但是,当他从选择了这个不太讨巧的题材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尊重他。


逻辑混乱,人物单薄,《深海》票房扑街不能全怪题材不合适 - 天天要闻


虽然影片的确没有十全十美,但这一份诚意值得肯定,这一份表达值得被更多的人看见。


“献给走过长夜的你”,不仅仅是一份关怀,也是黑夜里的一束光,又有谁知道,不会有人看了之后,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呢?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红色基因共振,杂技剧《战上海》迎来第200场演出 - 天天要闻

红色基因共振,杂技剧《战上海》迎来第200场演出

7月3日,杂技剧《战上海》将第七度回归上海文化广场,并迎来第200场纪念演出。为纪念这一重要时刻,演出结束后将设置特别活动,可歌可泣的红色赞歌将在舞台上再次奏响。此次回归,《战上海》将以创新重塑经典,带领观众重回解放前夕的大上海,见证革命先辈为理想和光明而不懈奋斗的壮丽青春。自2019年首演至今,《战上海》...
在“枪炮声”与“呐喊声”中穿梭,顾正红纪念馆沉浸式导览剧首演 - 天天要闻

在“枪炮声”与“呐喊声”中穿梭,顾正红纪念馆沉浸式导览剧首演

7月1日,《初心正红》沉浸式导览剧首演活动在顾正红纪念馆举办。该剧以“参观导览+剧目演绎”的融合形式,带领市民游客回溯红色历史,赓续精神血脉。作为“光荣之城”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主题活动之一,本次沉浸式导览剧由普陀区文旅发展管理中心联手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旨在深入推进馆校协同育人体系融入高校...
红色经典历久弥新,杂技剧《战上海》7月3日在文化广场迎来第200场演出 - 天天要闻

红色经典历久弥新,杂技剧《战上海》7月3日在文化广场迎来第200场演出

7月3日,杂技剧《战上海》将在文化广场迎来第200场演出。从2019年首演至今,这台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排的红色主题杂技剧《战上海》以创新重塑经典,带领观众重回76年前解放前夕的大上海,感受革命先辈为理想和光明的不懈奋斗,赢得了观众与业界的广泛赞誉。第200场演出结束后,剧组还将设置特别活动,让可歌...
年代剧还能怎么拍?导演、制片人、媒体人一起出招 - 天天要闻

年代剧还能怎么拍?导演、制片人、媒体人一起出招

2025年7月2日刊 | 总第4015期6月12日下午,由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与时代同行”海上视界学术沙龙第十期——“流金岁月照进时代脚步:用当下视角呈现年代故事”,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作为此次系列学术沙龙的收官活动,上海视协特别邀请重磅嘉宾著名主持人林海、知名制片人杨晓培、文艺评论家李星文、知名导演程亮,与...
7月26日来汕尾睇黄品源巡回音乐会!购票攻略来啦 - 天天要闻

7月26日来汕尾睇黄品源巡回音乐会!购票攻略来啦

7月26日周六20时,2025黄品源“品味”巡回音乐会将在汕尾体育馆开唱。从情窦初开的《小薇》到情深似海的《海浪》,从《那么爱你为什么》新颖的对唱rap到《你怎么舍得我难过》的伤心落寞,无数人的青春岁月都在黄品源的音乐中缓缓流淌。“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我们借着他的词来表达那些...
电视剧里的认罪认罚套路,现实中竟有人正在经历! - 天天要闻

电视剧里的认罪认罚套路,现实中竟有人正在经历!

最近爆火的电视剧《以法之名》,其中关于认罪认罚制度的情节,更是如同一颗深水炸弹,引起了法律圈和大众舆论的讨论,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关乎无数人命运的法律制度。在剧中,办案机关竟然把减轻刑期当作诱饵,诱导犯罪嫌疑人签订认罪认罚具结书 。
锐评丨潮汐车道引老外围观!我们的习以为常,他们的惊呼一叹 - 天天要闻

锐评丨潮汐车道引老外围观!我们的习以为常,他们的惊呼一叹

“现在是2025年,但是中国已经生活在2050年!”让外国网友发出这声感叹的,是一名外国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北京潮汐车道变道视频。视频中,两辆作业车举着机械手臂,逆流而上,像拉拉链一样,将潮汐车道的移动隔离带推向内侧归位。视频虽然只有短短32秒,播放量却已超过240万。外国网友纷纷感慨:“中国总是领先别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