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7.2|莫言、余华监制!《无负今日》讲述穿梭百年的师者初心

2022年10月01日07:35:45 娱乐 1880

1925年,梁启超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同学录》上题词——“无负今日”。

豆瓣评分7.2|莫言、余华监制!《无负今日》讲述穿梭百年的师者初心 - 天天要闻

2022年,电影《无负今日》重磅上映。以《大学》《师说》《青春》三个篇章,将百余年来“尊师重教”的传承精神娓娓道来。

豆瓣评分7.2|莫言、余华监制!《无负今日》讲述穿梭百年的师者初心 - 天天要闻

点播路径

福建广电网络高清互动云电视-电影-电视院线

《无负今日》由王劲松乔振宇领衔主演,刘芸高伟光曹磊特邀主演,马书良尹昉孙茜等特别出演。

影片以三个不同时代的故事串联而成,讲述了在百余年时光流转中,不同时代的人和“今日”发生的意味深长的交响,组成了一曲师道传承的激荡长歌。

第一篇章 《大学》

1925年,黎锦熙授课巧遇鲁迅,一起为学生讲授了一堂用国语文法解读白话文的重要经典课程。

豆瓣评分7.2|莫言、余华监制!《无负今日》讲述穿梭百年的师者初心 - 天天要闻

在北师大女校的课堂上,黎锦熙老师正在讲解鲁迅先生的《故乡》。

伴随着书声琅琅,鲁迅身着老布鞋与长衫缓缓踏上楼梯,来到教室。他为学生们解答什么是希望:穿过斑驳的秋叶,阳光落在身上,今日此时,便叫希望。

豆瓣评分7.2|莫言、余华监制!《无负今日》讲述穿梭百年的师者初心 - 天天要闻

第二篇章 《师说》

1984年,时任北师大校长的王梓坤向学生们回忆起自己因从小家贫,受恩师关照才得以复学的感人故事。

豆瓣评分7.2|莫言、余华监制!《无负今日》讲述穿梭百年的师者初心 - 天天要闻

时任北师大校长的王梓坤儿时家境贫困,学业难以为继,他的恩师——黄少诚老师从风雨中赶赴而来,带他重新踏上求学之路。

所以,他走出了大山,走到了北师大,更是走到北师大的学子面前。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拿出与黄老师数十年来往的书信,给同学们讲了他与黄老师的故事。

豆瓣评分7.2|莫言、余华监制!《无负今日》讲述穿梭百年的师者初心 - 天天要闻

同年,王梓坤与各学者一同商讨签署创立教师节倡议书,教师节也由此而来。

第三篇章 《青春》

2022年,新学期的一位学生在去参加青年节活动途中路过余华的课堂,又偶遇莫言畅谈文学与人生,在与大师交谈中感悟“青春”的一天。

豆瓣评分7.2|莫言、余华监制!《无负今日》讲述穿梭百年的师者初心 - 天天要闻

莫言老师现身北师大小花园,与新生畅谈猫的故事、启功先生与小铜驼的故事,以平易近人的风格输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豆瓣评分7.2|莫言、余华监制!《无负今日》讲述穿梭百年的师者初心 - 天天要闻

而余华老师对《活着》创作过程的分享式授课,金句频出,希望与能量在台下一群稚气未脱的年轻学子们心中升腾。

豆瓣评分7.2|莫言、余华监制!《无负今日》讲述穿梭百年的师者初心 - 天天要闻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无负今日》此次在创作上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融合了故事体、纪录片体、报告体,以朴素平实的风格讲述了跨越双甲的北京师范大学的春夏秋冬,用影像来见证那些匆匆流年背后的师生们值得感怀和纪念的瞬间,用感性形象的方式致敬“燃烧自己,点亮他人”的人民教师们。

豆瓣评分7.2|莫言、余华监制!《无负今日》讲述穿梭百年的师者初心 - 天天要闻豆瓣评分7.2|莫言、余华监制!《无负今日》讲述穿梭百年的师者初心 - 天天要闻豆瓣评分7.2|莫言、余华监制!《无负今日》讲述穿梭百年的师者初心 - 天天要闻豆瓣评分7.2|莫言、余华监制!《无负今日》讲述穿梭百年的师者初心 - 天天要闻

锁定福建广电网络高清互动云电视-电影-电视院线,在光影中,感受传承百年的师者初心,让我们砥砺前行、无负今日,迈向更大的辉煌。

福建广电网络融媒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出品

责编|方佳娜

主编|吴斌

监制|蒋来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