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镇天棺》上映,守陵人点香问尸护国宝,又一部盗墓大烂片

2022年08月15日19:51:40 娱乐 1364

盗墓电影《九龙镇天棺》已经在网络视频平台上映播出了,该片由陈聚力执导,王唯李先时石雪婧三浦研一、萧子宸等人联合主演,主要讲述了一群身怀绝技却心怀天下的热血青年,在兵荒马乱,民族危亡之际,面对入侵者的压迫和威胁,不顾自身安危,只为传承和保护文明的故事!

《九龙镇天棺》上映,守陵人点香问尸护国宝,又一部盗墓大烂片 - 天天要闻


不同于一般的盗墓电影,《九龙镇天棺》其实是一部披着盗墓外衣的抗日片,影片的大BOSS变成了小鬼子,一群守陵人为了拯救同伴守护国宝,决定将小鬼子引入疑冢。不过影片的剧情设计平淡如水,而且下墓之后的戏份也和大多数盗墓电影并无差别,很容易让观众猜到结尾。逻辑上也存在很大漏洞,称之为烂片并不过分!

《九龙镇天棺》上映,守陵人点香问尸护国宝,又一部盗墓大烂片 - 天天要闻


《九龙镇天棺》的剧情梗概大致如下:日本秘密部队正在四处盗墓开陵搜罗中国国宝,部队长官山本一木专司研究清朝历史,得知皇陵陵墓具体穴位,排除移冢,找寻龙脉。然而派出去的小队全都没有活着回来,于是便想到请当地人来了解情况。吴大虎为首的守陵人,得知此事感觉不妙,希望通过“点香问尸”的江湖之术,阻止山本一木,不料被汉奸沈骏揭穿。于是吴大虎将计就计,准备带日本人下墓打算将其消灭,下墓后却发现沈骏也是守陵人,守陵人小队通过配合墓室机关将日本人的阴谋埋葬在墓里。

《九龙镇天棺》上映,守陵人点香问尸护国宝,又一部盗墓大烂片 - 天天要闻


故事以小鬼子寻找皇陵陵墓展开,一个小队的小鬼子一个也没有回来。山本大佐为此找来了精通点香问尸的白老奶等人,白老奶的点香问尸术,可以凭借死者最后一口灵气,看到他执念停留的地方。白老奶知道这群小鬼子目的不纯,所以故意将他们催眠,试图一网打尽,无奈行动败露失手被擒!

《九龙镇天棺》上映,守陵人点香问尸护国宝,又一部盗墓大烂片 - 天天要闻


山本以白老奶相要挟,逼迫吴大虎、白芷、老孔、大壮等人带人,协助他们下墓寻宝,吴大虎救人心切只能妥协。之后的戏份也大多数盗墓电影差不多,一行人兜兜转转、弯弯绕绕,死伤大半之后终于下墓。期间充斥着用廉价特效制作的机关陷阱、牛鬼蛇神,随着遭受的攻击越来越多越来越强,所有小兵全部下线,只剩几个核心人物!

《九龙镇天棺》上映,守陵人点香问尸护国宝,又一部盗墓大烂片 - 天天要闻


《九龙镇天棺》设计的一个大反转就是汉奸沈骏竟然也是守陵人,他忍辱负重潜伏多时,明面上为鬼子当牛做马,实则是一个爱国之士,之前的鬼子小队全军覆没也是他的手笔。不过沈骏坦白身份后,吴大虎等人并不相信,两人为此还在墓中内讧许久,直到沈骏拿出了白老奶的信物,透露自己早已将白老奶救出生天,吴大虎这才摒弃前嫌和他一起合作!

《九龙镇天棺》上映,守陵人点香问尸护国宝,又一部盗墓大烂片 - 天天要闻


大决战设计的无比荒诞,小鬼子知道自己进了疑冢,竟然要和吴大虎和沈骏等人拼刺刀,直到镇墓兽突然出现,小鬼子转头又对付了镇墓兽,被镇墓兽消灭后,沈骏为了掩护大虎和白芷撤离,一把炸毁了墓室!

《九龙镇天棺》上映,守陵人点香问尸护国宝,又一部盗墓大烂片 - 天天要闻


既然有镇墓兽存在,那到底是疑冢还是真墓?小鬼子明明可以用枪迅速解决战斗,偏偏死于墨迹!主角为了救人把小鬼子引入皇陵,可最后又炸了皇陵,根本不知道这部电影在讲什么!神奇的是影片还留下了彩蛋,和镇墓兽同归于尽的沈骏居然没有死,所以疑似还会有下一部!

《九龙镇天棺》上映,守陵人点香问尸护国宝,又一部盗墓大烂片 - 天天要闻


《鬼吹灯》和《盗墓笔记》让盗墓片火出天际,但网大又把盗墓片拍的稀碎破烂,一成不变的流水线式生产,简直没有最烂只有更烂!好了,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点击关注后续推送更多精彩内容!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