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金凤》服化被批“倭风”?学学成为中国文化新名片的正面例子|娱眼

2022年06月27日21:05:07 娱乐 1505

6月24日,由徐惠康执导,辣目洋子李宏毅领衔主演的古装宫廷爱情轻喜剧 《我叫刘金凤》开播。该剧改编自戈鞅的小说《皇后刘黑胖》,讲述了文能口吐芬芳、武能手擒壮汉的仙葩村村花刘金凤入宫为后与“弱鸡”君王之间的爱情故事,属于架空历史背景。

然而,在该剧开播之后,引起网友高度关注的不是剧情和演员表现,而是剧中疑似“倭风”的服饰、妆容与道具。

《我叫刘金凤》服化被批“倭风”?学学成为中国文化新名片的正面例子|娱眼 - 天天要闻

“以倭代华”:是指鹿为马还是小题大做?

在该剧的人物宣传海报中,主角刘歇(王东饰)的服化被网友质疑为纯正的和服:刘歇帽子上的垂缨冠被指“除了日本,别无二家”,身上穿的黑色长袍也被认为与日本的公卿服(极具日本民族服饰特色,是日本达官贵族的礼服或常服)高度类似。

《我叫刘金凤》服化被批“倭风”?学学成为中国文化新名片的正面例子|娱眼 - 天天要闻

男主角段云嶂(李宏毅饰)在剧中饰演皇上,然而,他身上所着的长袍并非中国古代的帝王常穿的龙袍,没有绣龙形的图案,反倒是印有日本樱花的图案,且服饰整体的图案扁平、色彩单一,不像唐朝服饰那样饱满大气。

《我叫刘金凤》服化被批“倭风”?学学成为中国文化新名片的正面例子|娱眼 - 天天要闻

女主角刘金凤(辣目洋子饰)的服饰被认为与日本和服一脉相承,是典型的平面剪裁风格,尤引人注目的是侧边系蝴蝶结的方式并非中国古代的飘带系法。而柴铁舟(杨万里饰)身上的服饰更是直接被网友点名:“这完全是复原日本侍从阶层的人物身份服饰,穿着狩衣系列的浅红色麻布衣,狩衣是矩领衣,连接袖子的部分仅仅是后面做了缝合,前面开启,两腋也像阙腋袍一样没有缝合,袖子上可以看到袖口的系带。”

《我叫刘金凤》服化被批“倭风”?学学成为中国文化新名片的正面例子|娱眼 - 天天要闻

有网友认为,“如果单纯只看服饰,你完全感受不到这是一部反映中国古代宫廷故事的剧集,还以为是日本的大河剧”,更有人认为,这部剧的服化是“可以直接拉去演《源氏物语》的程度”。在“倭风”代替“华风”现象之上,更有网友愤怒直指,这些服化道代表剧组对传统文化的蔑视、对“文化入侵”的纵容,“打着中国宫廷剧的名号呈现日本服饰,甚至潜移默化地渗透日本文化”。

但也有一部分人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与评价。他们认为,影视剧中服饰问题的批评与讨论可以存在,也有助于敦促行业人员的改正与进步,但仅在艺术领域内讨论即可,无需上升至过于严重的文化对立层面。此外,日本的传统服饰设计本就借鉴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在汉唐时期日本就曾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交流,所以服饰同本同源,“有相似之处也无可厚非,实在是没必要上纲上线、小题大做”。

古装剧服化如何做:复原求实,精益求精

影视剧的服饰、妆容、道具对塑造人物形象、展演内容情节、营造故事氛围至关重要。合适、恰当、精美的服化道能够让一部影视剧集的各个要素浑然一体,而不合时宜、粗制滥造的服化道会让观众难以融入其中,甚至让整个剧集的口碑大打折扣。

对于古装剧来讲,服化道更是重中之重,一方面,观众需要依托这些特定年代感的环境、器物、衣饰来走进剧情;另一方面,观众会在欣赏文艺作品的同时了解、学习古代历史上的风俗文化。因此,古装剧服化道对历史的尊重与还原必不可少。

近年来,中国古装剧在服化道方面持续精进,求证史料、严格考据、高度还原已经成为了一众优秀古装剧集的服化道标准。

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代表的独特的服化道美学广为称道,尤其是衣饰方面,不仅忠实地还原了历史原貌,而且根据现代的审美观念进行了改进创新。如男士的圆领袍,其设计恢宏大气,且在微处加入胡服元素,体现了盛唐时期的国际气象;铠甲的设计更是参考了庙里的寺观造像,并做了模块化处理,使其既契合时代特征,又能够用于穿着。如此一来,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之余,不仅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更学习到了宝贵的古典文化知识,而剧集的口碑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我叫刘金凤》服化被批“倭风”?学学成为中国文化新名片的正面例子|娱眼 - 天天要闻

回看《我叫刘金凤》这部剧集,虽然剧情设定为架空年代,但其内容并没有脱离中国的文化体系。所以当剧中的服化道不契合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服饰设定时,观众就会有一种文不对题的逻辑割裂感,甚至是欺骗感。定位上的模糊不清引发了莫须有的服饰争议,既是对中日两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轻慢,更伤害了观众的感情。

做好中国文化输出的“新名片”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影视行业快速发展,迎来自身发展的黄金期,越来越多反映时代新风貌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产电视剧走出国门并取得了全球平台的认可。如剧集制作精良的《甄嬛传》在“出海”之后热度不断攀升,全球各地的“甄学家”拿着“放大镜”对剧中的故事情节、礼仪典制、文化服饰、传统道具等仔细考量,让剧情乃至文化的生命力源源不断。

《我叫刘金凤》服化被批“倭风”?学学成为中国文化新名片的正面例子|娱眼 - 天天要闻

琅琊榜》的“梅长苏”和“靖王”更是在海外圈粉无数,让这部剧集收获了包括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非洲等国家在内的大量订单,让优秀古装剧成为了我国文化输出的“新名片”。

《我叫刘金凤》服化被批“倭风”?学学成为中国文化新名片的正面例子|娱眼 - 天天要闻

因此,中国古装剧的制作更应该精益求精。在剧情的设计方面,应贴合历史,展现历史年代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风貌,严谨、正确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让世界各地的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在服饰、器物、环境方面,应严格尊重历史、尽力还原历史、全力展现历史,并结合当下的审美观念,将其融入其中,让观众看得舒心、看得愉悦,并吸引更多的海外观众;在演员选取方面,应看重演技、摒弃“唯流量论”,从而制作出精湛优良的剧集,在文化输出的大潮中站稳脚跟。未来,国产影视剧要坚持精品化策略、“出海”闯市场,在做大做强行业的同时,将我国的优秀文化带到世界各地。

【记者】张思毅 实习生 张嘉怡

【作者】 张思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今日辟谣(2025年7月2日)丨“北京取消中级职称”系谣言 - 天天要闻

今日辟谣(2025年7月2日)丨“北京取消中级职称”系谣言

2025年7月2日辟 谣 “北京取消中级职称”系谣言详情:近期,2025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启动后,网上流传“北京取消中级职称”的说法。经核实,此言论不实,中级职称并未取消。据北京市人社局介绍,申报人可以对照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不同层级的要求,根据自身情况申请职称评审。不同系列的职称申报具体要求不同,以工程技术系列...
洪剑涛杭州龙井村喝茶被怼后续:双方已达成和解 - 天天要闻

洪剑涛杭州龙井村喝茶被怼后续:双方已达成和解

奔流新闻讯(记者徐静雯)近日,演员洪剑涛在杭州龙井村喝茶遭遇“怼客”的经历,引发热议。7月2日,洪剑涛在其社交账号发布视频,分享“喝茶被怼事件”的后续,涉事店家两度登门诚恳致歉,双方握手言和。视频截图视频中,洪剑涛再次来到龙井村,与店家老板面对面交流。店老板坦诚道出缘由:“那天在店里的是我姐夫,之前店...
突发!知名女演员演出时坠落 - 天天要闻

突发!知名女演员演出时坠落

7月2日,中国杂技演员牛蓉在WNBA中场比赛表演时受伤。视频显示,牛蓉在表演时不慎坠落,在被搀扶离场时,全场观众报以掌声鼓励。牛蓉出生于太原市桃园二巷的一个杂技世家。她从7岁开始练杂技,10岁进入艺校,14岁被上海杂技团招入,然后开始世界巡回演出。1990年,牛蓉接受了外方的邀请,得到了独自赴美的机会。牛蓉出生于...
红色基因共振,杂技剧《战上海》迎来第200场演出 - 天天要闻

红色基因共振,杂技剧《战上海》迎来第200场演出

7月3日,杂技剧《战上海》将第七度回归上海文化广场,并迎来第200场纪念演出。为纪念这一重要时刻,演出结束后将设置特别活动,可歌可泣的红色赞歌将在舞台上再次奏响。此次回归,《战上海》将以创新重塑经典,带领观众重回解放前夕的大上海,见证革命先辈为理想和光明而不懈奋斗的壮丽青春。自2019年首演至今,《战上海》...
在“枪炮声”与“呐喊声”中穿梭,顾正红纪念馆沉浸式导览剧首演 - 天天要闻

在“枪炮声”与“呐喊声”中穿梭,顾正红纪念馆沉浸式导览剧首演

7月1日,《初心正红》沉浸式导览剧首演活动在顾正红纪念馆举办。该剧以“参观导览+剧目演绎”的融合形式,带领市民游客回溯红色历史,赓续精神血脉。作为“光荣之城”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主题活动之一,本次沉浸式导览剧由普陀区文旅发展管理中心联手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旨在深入推进馆校协同育人体系融入高校...
红色经典历久弥新,杂技剧《战上海》7月3日在文化广场迎来第200场演出 - 天天要闻

红色经典历久弥新,杂技剧《战上海》7月3日在文化广场迎来第200场演出

7月3日,杂技剧《战上海》将在文化广场迎来第200场演出。从2019年首演至今,这台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排的红色主题杂技剧《战上海》以创新重塑经典,带领观众重回76年前解放前夕的大上海,感受革命先辈为理想和光明的不懈奋斗,赢得了观众与业界的广泛赞誉。第200场演出结束后,剧组还将设置特别活动,让可歌...
年代剧还能怎么拍?导演、制片人、媒体人一起出招 - 天天要闻

年代剧还能怎么拍?导演、制片人、媒体人一起出招

2025年7月2日刊 | 总第4015期6月12日下午,由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与时代同行”海上视界学术沙龙第十期——“流金岁月照进时代脚步:用当下视角呈现年代故事”,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作为此次系列学术沙龙的收官活动,上海视协特别邀请重磅嘉宾著名主持人林海、知名制片人杨晓培、文艺评论家李星文、知名导演程亮,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