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配得上苦难”

2025年05月29日20:10:19 情感 1683
“认知配得上苦难” - 天天要闻
每当舆论场上出现一个悲剧,总能激起许多围观者的强烈情绪,然而当更多内情披露,又会有人渐渐转变态度,因为那个受害者似乎不值得他们付出宝贵的同情心,往往还会有人扔下一句:“果然认知配得上苦难。”
这句话的原文据说出自巴金,他在经历那十年之后曾说:“当你深入了解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时,你会发现,他们的思想,配得上他们所受的苦难。”
他原先想表达的,想必是知识分子的一种沉痛觉悟:出现这样的全民性悲剧,并不只能简单归因于几个人的操弄,而势必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土壤,如果不改变这种思想底色,那么苦难还会再现。
那种社会心态诚然随处可见,批判也理所应当,然而无论其本意如何,当这句话进入大众话语之后,随即就会衍生出恐怕是他始料未及的一系列意涵和应用,有时甚至完全背离了他的本意。
为什么这话会广为流传,这本身也耐人寻味。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这与其说是这一洞见如何深刻,倒不如说是它极好地契合了社会原有的心态,因而才被广泛认可并接受。我想,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虽然其表述形式看似现代,但实际上刚好与中国社会沉淀已久的原有理念一拍即合。
就传统信仰而言,中国人至今信奉的是“自力本愿”原则,通俗地说就是:你所得到任何结果,从根本上说都是自己造成的,其实和神佛都没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当然也就更容易接受“认知配得上苦难”所隐含的深层逻辑:你的苦难都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然而,在现实中这往往并不是警醒人们幡然悔悟,痛改前非,自我提升认知(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做),而是相反,它合理化了社会现实,把罪责分散归结到个人头上,而造成悲剧的机制反而完美隐身,遑论在聚光灯下接受审视。其结果,受害者承担了所有道德指责,剩下的都不用改变,何必呢?要怪只怪你自己思想境界太低了。
我在周围许多人身上就能看到这一点:他们相信自己到现在为止的成就、财富,都是“自己挣来的”,不愿意承认那可能是时代红利、运气或是靠了关系,且尤为痛恨那些不靠“自己真本事”得利的权贵阶层,然而看待社会底层也无动于衷,觉得那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多年前,吉利汽车总裁李书福曾在受访时说,他创办企业的那个年代,老家台州那边的人都很瞧不起穷人,为什么呢?因为台州人普遍相信,只要你努力,一定可以发家致富的,那你身陷贫穷,当然只能怪你自己不努力。
不可否认,也正是这种心态促使中国社会爆发出巨大的努力,但它也带来了一种格外不幸的局面,就是人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吝啬付出自己的同情,既然你的困境都是咎由自取,那为什么要同情你?也许只有“完美受害者”才能让人同情,但世上又有多少受害者是完美的?
到头来,人们都习惯了对他人的不幸示以冷漠,那意思是:为什么这事不轮到别人,轮到你头上?因为你自己的认知就这么低。你活该。
耐人寻味的是,这种指责总是指向他人——人们可以在花两分钟看完一段小道消息之后,对一个陌生人如此盖棺论定,但恐怕没有人会忏悔说:“我的认知配得上我所遭受的苦难。”我没遇到过。一个也没有。
那背后还有一种自鸣得意的侥幸:“如果我的认知能力够高,就能做出正确的抉择,免遭那些不幸。”这有时倒也不失为一种自我激励,但无论是从我们的历史和社会现实来看,还是就理性的限度而言,都不免太过乐观,没有人能总是“做对”选择,时代的大浪可能在瞬间席卷并吞没所有人,有些人之所以逃离,与其说是由于明智,倒不如说是因为特权,或者幸运。
照此来看,这种论调还隐约可见其内在的精英主义优越感:“他们”蠢而不自知,才受那些苦,但“我”是例外的。然而,我想,这肯定不是巴金的本意,毕竟他也经历过那些苦难,那难道是因为他的认知低吗?
当这一话语演变至今,变成一种对个体的责难时,意味着它已经被这个社会所消解,不但失去了原先那种批判的锋芒,反倒还成了合理化现实、要求个体承担起全责。
然而,我们有必要清楚认识到的是:社会现实极为复杂,个体的困境也并不完全是其个人造成的,如果不改变不合理的机制,仅靠个体“提升认知”常常无济于事——这就好像你如果在地铁里坐反了方向,那么就算在车厢里拼命反方向奔跑,都无法让你尽快抵达原先的目的地。
这么说并不是为个体开脱责任,只是想提醒一点:如果结构性因素得不到批判,仅仅让个体咽下自己的痛苦,既不公平,也无法带来改变。事实上,我们这个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所呈现的基本面貌,就是稳定不变且免责的运行机制,加上一个让个体自行负责的社会心态。
在时代的暴风雨中,无数人跌跌撞撞地艰难前行,指望有一个神灵般的“认知”能始终指引他们正确地行事,这不免强人所难,如果他们有错误的认知,那也是这个时代、甚至是他们的苦难所塑造的,因为那虽然痛苦,也是他们熟悉的痛苦。
他们所需要的,不是指责,而首先是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是什么让他们陷入了当下的困境?需要怎么做,才能跳出这陷阱?当然,如果他们想清楚了,但还是自愿留在那里,那也尊重他们的选择。
但我始终相信,无论是什么样的认知,中国人配得上更好的生活。那是我们应得的。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这5种女孩千万别娶!娶了准后悔,多少男人栽在这上面! - 天天要闻

这5种女孩千万别娶!娶了准后悔,多少男人栽在这上面!

结婚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一时冲动,而是两个家庭、两种人生的深度绑定。选对了人,日子越过越甜;选错了人,余生只剩煎熬。身边不少男人婚后唉声叹气,说当初瞎了眼,细问之下才发现,很多悲剧其实早有预兆。今天就给大家提个醒,这5种女孩,哪怕再喜欢,也要多
爱而不得最是遗憾,后来我学会了沉默 - 天天要闻

爱而不得最是遗憾,后来我学会了沉默

那年他走的时候,一句话都没说。我站在原地,以为他会回头,结果连背影都走得干脆利落。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那么一个人,不是不爱了,而是实在撑不下去了。爱到一半发现,你再怎么努力,也填不满那些空缺。很多人说时间能治愈一切。可有些伤痕,越久远越清晰
等一个人,像等一场雨 - 天天要闻

等一个人,像等一场雨

那年夏天,天特别热。蝉声在树上叫得人心烦意乱,阳光晒得柏油路都快化了。街边的冰棍卖得飞快,老板娘一边擦汗一边数钱,嘴里还念叨着:“这鬼天气,谁不怕中暑啊。”可我还是站在公交站台那儿,一动不动。不是不热,是心里有事。我在等一个人,一个已经说好
秋天的风,吹散了你我,也吹醒了回忆 - 天天要闻

秋天的风,吹散了你我,也吹醒了回忆

那天,阳光不烈,风有点凉。叶子开始泛黄,一片片打着旋儿地落下来,像是谁在无声地告别。街上的人走得匆忙,只有我站在原地,望着远处那条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路。那时候,你总说喜欢秋天,因为“它不像春天那么矫情,也不像冬天那么冷”。我笑着回你:“那你
那一眼,真的够爱一生吗 - 天天要闻

那一眼,真的够爱一生吗

那天的风不大,阳光也不烈。她站在街角等红绿灯,我从对面走来,视线撞上她的侧脸时,脑子突然一片空白。像被什么击中了似的,整个人都愣住了。不是惊艳,也不是心动,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像是命运在耳边轻轻说了句“就是她”。后来我们真的在一起了。
爱情太深,反而成了伤口,你是否也曾为一个人掏空自己 - 天天要闻

爱情太深,反而成了伤口,你是否也曾为一个人掏空自己

有时候你会突然发现那个人不再回你的消息也不再关心你过得好不好不是他变了而是你爱得太用力了用力到他自己都忘了曾经也那么想紧紧抓住你你以为的爱情,其实只是错觉很多人说“只要我付出够多,他总会感动的”可现实是你越是掏心掏肺对方越觉得理所当然你以为
爱情不是等来的,是闯出来的,你敢拼一次吗 - 天天要闻

爱情不是等来的,是闯出来的,你敢拼一次吗

有时候你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地脱单,而你还在原地打转。你不是不优秀,也不是没人喜欢,可就是总觉得差那么一点火候。你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太挑剔了?还是时机不对?其实都不是。爱情从来不是等来的,它是你主动迈出那一步之后才发生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