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公子逸
张爱玲写: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我是那种有了委屈,只想独自舔伤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十分了解那独自哭里的悲哀与坚强。
我这半生有很多隐痛,从未与人说起。我好像从小就明白一件很深刻的事情:有些事情是需要烂在心里,永不示人的。
我妈虽然重男轻女,但借20万块钱这样的事情,她是绝对不会找我的。她再偏袒儿子,也不会枉顾女儿的利益。她甚至对我弟说过这样的话:“你过得好是你的本事,你过得不好,你也别去拖累你姐姐。谁有谁的日子,万贯家财你要了,你姐姐过得好是你姐姐的本事。”
可能也正是因为父母的这份拎得清,我和我弟的关系,始终趋于正常:我们更看重自我的拼搏,不会想着要依赖着对方活着。我们从未想过要沾谁的光,只想着要先把自己过好了。
可这个世界,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这么拎得清。

对于有些父母而言,女儿不能给娘家带来利益,就是白养了。
因为写家史的原因,总能收到一些读者的投稿。那些她们跟原生家庭的爱恨情仇,总是能让我一次次地明白一个现实,我的父母,真的算是好的父母了。
他们虽然重男轻女,但也给予了我爱,只是不够偏爱而已。而有些人的父母,从来不是重男轻女的问题,是他们就真的没把女儿当成过自己亲生的孩子。
我在这些留言里深刻地体会到了苏明玉那句“我竟然是你们亲生的”里的不可置信。
没有理由。
没有理由,亲生父母要这样对待自己亲生的孩子,可他们就是这样对待了。
一个读者结婚的时候,父母不仅一分钱的嫁妆没有出,还扣下了男方给她的3万彩礼。
女人的母亲说:“他们家就给这么点彩礼,够干什么?人家闺女结婚,都知道给弟弟要了十万二十万的,给父母省劲,你倒好,才要了3万。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一点都不替家里人想想。人家嫁人都找有钱的,就你越嫁越穷,让父母兄弟跟着你丢人。”
她就这么嫁了,婆家觉得娘家落下了三万的彩礼不应该。娘家觉得她要的少,白养了她这么多年,连本都没要回来。

对于有些父母而言,女儿是私有的,女儿所有东西,理所应当由他们支配。
她结婚后,娘家觉得她穷,很少跟她来往。
只有需要她帮忙了,才找她,觉得她就该管。没有事情需要找她帮忙,那么十天半个月也不会给她打一个电话。
大概不被父母偏爱的孩子都特别独立自强,无所依仗,于是只能拼命靠自己。
她结婚后跟自己的丈夫没敢要孩子,先努力地拼事业。两个人结婚七年,没出去旅过游,没出去享受过美食,他们只有一个心思就是攒钱。
用她的话说:“在一线城市,租住那种一个月600块钱的毛坯房。夏天没空调,冬天没暖气,两个人蜗居在不到10平方的小空间里,连吃饭都要在床上吃。”
她的父母从没管过她过得好不好,她们只在意,她过年过节能给家里多少钱,她们只是抱怨白养了女儿,这么便宜,一点都指不上。
她的父母好吃好喝,她的弟弟更是好吃好吃,还到处去旅游。只有她奋力拼搏,却得不到娘家的一丝认可,而只是鄙视。
她结婚七八年终于攒了一些钱,想要买房子。可这个时候,她母亲张口给她借20万。
因为她的母亲也要给她的弟弟买房子。她直接说自己也想买房子,然后她的母亲开始骂,开始哭:
你就不能多为家里想一点。你都结婚了,连孩子都没有,买什么房子。你弟现在没房子不能结婚,你就不能先让你弟买。我们给你打欠条,你爹妈给你下跪,给你借这20万,行不行?
她偷偷地借了,瞒着自己的丈夫。
她说:“那时候我都做好了被离婚的准备,要是瞒不住,男人要是不要我了,就不要我了。”

对于有些父母而言,女儿帮扶娘家应该,不帮扶或者是帮扶不到位,就都是仇人。
那三年,她开始更努力地工作,在婆家面前也更没有了底气。那20万块钱,压弯了她的腰。
她找各种理由,推迟买房。一直到最后,房价飞涨,她和丈夫再也买不起房子。
她弟弟买了房,她没敢对着自己的丈夫说。这几年,她既没带男人回过娘家,而她自己回了娘家,便会催着娘家一定要尽快还钱。
她父母没有体谅她的难处,跟她到了仇人的地步。她的弟弟亦是说:“就借了你20万块钱,你跟做贼一样,还不敢让婆家知道。人家都是光明正大地要,我给你借,你还这样。真不知道,有你这个姐姐有什么用。”
她也撕破了脸,跟自己的弟弟吵:“你趁着房价低买了房子,你现在有房有车,你姐姐我要什么没什么,你姐夫一直要买房,他要是知道我把钱给了你,拖着不买房,我还怎么过。我离了婚,你养我吗?”
她父母因为她的这些话,彻底恨上了她,并扬言,把钱还清了她,这辈子都不来往了。
她就这样瞒了丈夫三年,最后她弟弟和她父母借钱还了她这20万。
她弟弟还了她这20万,就直接把她拉黑了。她父母也是如此。
她的心终于踏实了,但是房价飙升,她和她的丈夫手里的钱,再也买不起房子了。
她说我说:“跟娘家断了关系也好,至少男人不会知道她借娘家20万这回事。”

我曾经问她:既然能做到断舍离,为什么还要借?
她回答说:“我也想帮父母,也想让我弟弟有钱买房子。我后来一直催他们花钱,是怕他们不还了。时间越长,越怕他们不还,渐渐也不怕他们跟我断绝关系了,就怕他们不还钱了。我就彻底没法过了。”
她一直没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丈夫。她说,这些事情,就不能告诉他,因为告诉他了,两个人这辈子都会是个疙瘩。
她跟娘家的关系,一直骗丈夫说:“我爸妈看不上咱们,咱们也没必要回去看脸色。等他们老了,我就回去尽尽孝,现在咱们就多顾顾自己。”
她父母一直对她和她丈夫都不好,她丈夫也没怎么怀疑。她现在就当自己是没有娘家的姑娘。
有时候,她自己想想自己放弃了自己买房,让弟弟买了房,最后还被父母弟弟当成了仇人,也挺委屈的。
可是,她的这些委屈,却是不能跟任何人说的。看到我写我父母的重男轻女,她说:“其实你父母挺好的,他们至少顾及你。我有用,我父母就认我。我没用,我父母就不认我了。”

成年人的委屈,不能分享。
我看这个留言的时候,反复看了很多遍。我一直想不通一个点,就是她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为什么始终都把自己的丈夫当成了一个外人。
前一阵子我写我跟我妈的和解,我突然理解了我小时候我妈为什么逢人就说我爸坏话,我也突然明白了我小时候,为什么那么不能接受我母亲去说那些。
因为我不想让别人看到我的隐痛,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有一个不好的原生家庭。
我想到了我跟我老公虽然相爱,但是我依旧不会把自己原生家庭的一些隐痛告诉他。除非我对那件事释然了。
我也是近段时间才慢慢地理解这个读者。她为什么自始至终把丈夫当成了一个外人。
因为,有些委屈,是不能分享的。她和父母的关系是她的隐痛,她不想让丈夫知道,她帮了对她这么不好的父母。她不仅仅怕丈夫的抛弃,更怕让丈夫看到她多么不好的一个原生家庭。
她不后悔帮过父母,因为她把她们当成了亲人。她也不后悔父母跟她断绝了关系,因为她付出了,无愧于父母。她只是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丈夫,只是不想让对方知道她对于原生家庭的这种付出。
因为这种付出是伤痛的。

原生家庭缺爱太甚的孩子,很难爱自己。
娘家是这样的娘家,婆家也并不是多好的婆家。
她这种女人,大概就是那种娘家不疼,婆家不爱的女人。更可怕的是,她在这种原生家庭中长大,似乎忘记了另一件事,那就是好好爱她自己。
有一句话:
你骂孩子,孩子可能不会停止爱你,但是她会停止爱自己。
这个女人的字里行间,都是在考虑别人,考虑娘家,尽管娘家不爱她,可她依旧愿意帮。她也考虑婆家,考虑男人,于是,不断地去要钱,最后跟娘家反目。
她没想过,直接不帮娘家,只为自己考虑,让自己有能力去买房。她也没想过,把原生家庭的这种伤痛告诉丈夫,让丈夫跟她一起承担。她独自承担了所有。
这种姑娘,习惯于把好的都给别人,把痛苦和伤害都留给自己。很可怜,但我写这篇文章,却恰恰想写这种女人的可恨。
有些事情,我们可以永不示人,但有些伤害,我们一开始就需要杜绝。
当我们面对的是不好的父母,我们最该做的不是“独自去报恩”,而是六亲不认。
我们可以永远不告诉别人,原生家庭里的那些隐痛,但是我们永远要记住,当我们不懂拒绝隐痛,那么那些隐痛就会成为一辈子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