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同济大学优秀博士生杜梅不幸患癌去世。
不想我的人生如此沉寂,这是一句杜梅遗书中的话。
01
遗书的大半篇幅描述了她从18岁上大学开始,学业上的每一点成绩,每一步上进的记录。可以读出来,她对于自己的优秀是满意的,也似乎充满了优等生的意识。虽然没有人生成功之高度,因为年龄尚小,但是无处不显示出她的骄傲自豪和慰藉。
最后附贴了她的一份简历,可以解读为:我的人生是有成绩的,是符合当下社会、家长、亲戚朋友各个角色对一个人优秀和成功的期待的,我没白活。
同时遗书也用了较大篇幅描述了她从国外到回国治疗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让她深切感知的亲情,弟弟和姐姐的陪伴及献血等无私的爱。
02
其实,目前的医学并未论证精力耗费和生病之间的必然关系,因为就现象来说,也的确显现关联性不是那么必然。并不是所有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的人一定就生病,也不是不透支身体的人就一定不生病。甚至从概率上说,也无关联规律可言。
所以,从拼命于事业这个角度指责杜梅的可以打住。
但是,确有医学结论指明情绪会导致疾病,而从杜梅的遗书中可以读到,她似乎有一种永远未得以释放的学业和事业压力,甚至说是压抑。虽然成绩已经很优异,但是那种自我压力感隐约存在于她整个生命历程中。言已至此,我们再次弹出那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03
我们这个世界上,轨道和成功这些概念规训和匡阔了太多的人。人从小就被教育做的每一件事都奔向一个叫做“成功”的目标。社会不对“幸福”做出正解,却从头到尾灌输着一种竞争的气味。好像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拼命的。
这个世界80%以上的人,经过三代人,名字和样貌都会永远消逝。除了那少部分被人类社会拿来做图腾所用的所谓伟人模范标本,所以,你究竟要追求怎么样的成功?
最后,你惊讶地发现,人们整天忙忙碌碌不辞劳苦原来是在追求一个“比别人强”,而并非自己状态的舒适和心灵的平静安逸。某种意义上说,成功是让你远离幸福的概念,讽刺吗?你越成功可能越不幸福。
无可回避,杜梅把自己深度安置在一个成功的模子里。我们没有说她努力不对,我们说的是她的追求应该甩掉她的情绪。
如果杜梅也描述一下她童年时走过的田埂,恋人给她甜蜜的亲吻,我们是不是会觉得她的生命更饱满。
04
再阐述简明一些,你可以卷,但不要背负情绪。被套住,被一张无形的网网住你活生生的生命。其实一个人的生命没有太多的伟大意义,无外乎舒适惬意安宁和没有正负分的体验感。
有人会发问,不努力怎么样获得舒适惬意安宁?我在早期的文章中曾经写到过,在那个火热的炒房季,你以一个窝囊的姿态不加入炒房大军,你就是那个站在高处望房奴的幸福之人。
幸福真的只是一种心境,跟任何无关。
05
杜梅以无比遗憾和惋惜的笔迹告别了她珍爱的生命,琼瑶则以对生命深刻的认知自己完成了生命的升华。
好好活,但不要用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