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人省吃俭用,去世后给三个儿子留下25万巨款

2023年09月07日22:01:04 情感 1749

【标题】:中国的父母之爱,我们有多少替他们着想?

【正文】:

中国的父母总有一个思想,父母就是要多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积累财富,自己宁愿吃糠咽菜,也舍不得多花一分一毫。尤其农村的老人家,在世时,过得很清贫,殊不知,去世时,子女才明白自己的父母原来有如此富有。

我的么外婆,今年84岁,家住在风景区内。么外婆说过,她这辈子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一个女儿,不能体会别人家逢年过节,女儿拖家带口回娘家的快乐,也没有女儿给她拿个百八十块的零花钱。

么外婆这一生,生了三个儿子,么外婆46岁的时候,么外公因病去世了。那时候只有大儿子成了家,老二和老三都还单着。好在么外公去世前建了一栋两层楼的红砖房。凭着这栋老房子,么外婆靠着养猪,种菜,搭着担点自产的红薯,玉米,煮点土鸡蛋攒下来的钱给老二和老三成了家。

成家后的几个儿子各自分了家。么外婆主动住到了旁边的偏屋。都说能和自己说体己话的只能是自己生的,儿子们有了媳妇后,都听媳妇的,有话也和自家媳妇说去了,么外婆这个当婆婆的,尽可能的不掺和儿子儿媳的生活,偶尔遇到村里的大妈们聚集聊八卦,说着自家媳妇的不是时,么外婆总是听听,从不搭话。即便搭话,她也是尽着几个媳妇的好处说,所以几个媳妇儿在外人眼里成了么外婆口中的好媳妇。

母女都有矛盾的时候,何况是婆媳呢?尽管么外婆小心翼翼的用心做好婆婆,也难免不了小矛盾,即便有委屈,么外婆也是自己往肚子里吞,她很少跟邻居亲戚们说。儿子媳妇们每天忙着做生意,赚钱养家糊口,都怨么外婆没给她们看孩子,可么外婆自己一个人吃,儿子们又从没负担过她的生活,更别说拿钱了,她也得做点小零担生意,赚点小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儿子们对她的生活不管不问,最多的也就是过节生日的时候,各家家里做了好吃的把这个婆婆喊过去吃一餐。么外婆只是默不作声的任由几个媳妇说叨,她仍然坚持着每天雷打不动的去半山腰的索道站前坪卖她的土特产。

么外婆是个勤劳的女人,自从儿子们分家分灶后,她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会用扁担一边挑一个竹篮一边挑一个单火炉,挑一担自己做的土特产步行3公里,爬山去售卖。

夏天她会自己种黄瓜,把又嫩又好看的挑出来,按根卖给游客。自己种玉米,又甜又嫩的玉米,她煮好了,放在炉子上热着,一个一个卖。平日里她养了不少鸡,她会把积攒的土鸡蛋煮成茶叶蛋

秋天她会把自己种的红薯,一部分做烤红薯,一部分做成红薯干,另外一部分做成炸红薯片,在么外婆的眼里,家里养的,土里种的,都是能变现的宝贝。

么外婆腿脚不是很好,虽然上山都是沥青路,但挑着这么重一担货物,再爬两三公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总是走一路歇一路。坐下来的间隙,她总是用手锤自己的膝盖。我想她肯定是长年累月的爬山造成了膝盖半月板磨损了。

那么陡峭的山路我们空手爬上去都感觉吃力,更别说挑重物上山。夏天和秋天还好,到了冬天寒风刺骨,道路经常冰冻,即便如此,么外婆也从未间断过。这么一挑就挑了几十年。

真正让她不再挑东西上山是她过了80岁,那会她是确实走不动了。即便已经高寿,她也坚持不跟儿子媳妇们吃住,自己仍然住在她那生活了几十年的偏屋里。不做生意后的她闲不下来,菜园里种满了各种应季的青菜,为了不偏袒任何一个儿子,几个开民宿的儿子要蔬菜都会跟么外婆付钱买。

去年疫情,景区封闭,么外婆才算真正的清闲下来。可老天爷就是不让这位饕餮老人安静的享受生活。

她因为胸口疼痛,让小儿子带去医院做检查,一查却是肺癌晚期。

知道真相的她,没有哭哭啼啼的,之后她还是每天笑呵呵的,跟没事儿人一样。么外婆不肯住院,也不肯治疗。只让医生给她开了点止疼药。她说:“我这辈子活这么长已经足够了,再治就是浪费钱。我都83了,该享的福我都享受过了,该看的我也看了,现在儿子们都当了爷爷了,我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呢?再说这病也未必能治好,还是留着钱,做其他用吧!”

自那以后,她才结束自己一个人吃住的生活,开启了三个儿子家吃伦家饭,每个儿子家两个月。

一个月前,么外婆已经无法进食,送到医院,医生直接让拖回家,准备后事,么外婆肺部已经溃烂。

临终前,她把几个儿子媳妇们喊到床前,交代了自己的后事。么外婆颤颤抖抖的从枕头下拿出一个她当年的嫁妆木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三张5万的定期存款,一个10万的活期存折,还有几千没来得及存的现金。她吃力的对三儿子说她没帮几个儿媳妇带过孩子,对几个儿媳有亏欠,让媳妇们不要怨恨她,三个儿子每人一张5万定期,剩余的10万给她办理丧事(注:当地习俗土葬,丧事在家为期一星期,酒席几十桌,还有人情随礼,法师在内)。她让几个儿子不用太伤心,人到了这年纪总要走到这一步。听妈妈说么外婆走的时候十分的安详。

一个对自己生活极度苛刻的老人,却还给后人留下了这么大的一笔财富。也许在富人眼里这些钱不算啥,在年轻人眼里这些钱或许也起不来大作用,可这就是这位善良朴素的母亲,这位和蔼的老人,尽她所能,用她自己的方式给孩子们的爱,给她的孩子们留的最大的财富。

可怜天下父母心,无论我们年龄多大,在父母眼里总是小孩,哪怕我们已经成家立业,甚至已经步入花甲之年,父母总还是尽她们所能,用他们的方式默默的爱着子女们。可能他们不善表达,不会把对子女的爱挂在嘴边,但他们就是实实在在的用行动表示。不给子女添麻烦,在老人眼里就是给孩子们最大的爱。

可反过来想想,我们可曾这么替自己的父母着想过?回想一下,我们多久没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了?我们多久没有和父母见面了?即便见面了,我们是不是抱着手机,冷落了他们?回了家我们可曾为父母下过厨洗过碗?可曾拿起扫把扫过地分担过家务?可曾陪老人唠过嗑?

趁父母都还健在,抽空多问候问候家里的老人吧!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84岁老人省吃俭用,去世后给三个儿子留下25万巨款 - 天天要闻

84岁老人省吃俭用,去世后给三个儿子留下25万巨款 - 天天要闻

84岁老人省吃俭用,去世后给三个儿子留下25万巨款 - 天天要闻

84岁老人省吃俭用,去世后给三个儿子留下25万巨款 - 天天要闻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人活一辈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两样,愿你早点醒悟 - 天天要闻

人活一辈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两样,愿你早点醒悟

人活一辈子,感觉看起来很长,其实只是眨眼闭眼的功夫,就已经走到了终点。这一生看似拥有很多,然而到了生命归途时,还能够紧紧握住的却只有寥寥。人到了一定阶段就会发现,我们这一辈子都在兜兜转转,得到又失去,到最后真正拥有的也许不是钱,也不是感情。
女性选择:不只有婚姻,还有千万种活法 - 天天要闻

女性选择:不只有婚姻,还有千万种活法

/ 01 /生活选择的不只是品质,还有自我波伏娃在《第二性》里说,从出生开始,女性就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既被灌输了种种表现焦虑和欲望的说辞,又矛盾地被消极观念所困扰。
男女之间,夫妻生活里,比给钱更重要的是给以下三种东西 - 天天要闻

男女之间,夫妻生活里,比给钱更重要的是给以下三种东西

失业了最近大环境不好,许多人失业了,没有工作,有些夫妻之间,男人也失业了,家里的顶梁柱也失业了,不少女主人就会焦虑,烦恼,甚至会抱怨,不开心,告诉姐妹们一定要保持好心态,不要纠结,身体健康才是晨大的财富,男人失业了,不能给钱,但是他可以给你
她对前夫恨之入骨,但她又感谢前夫和她生了一个女儿 - 天天要闻

她对前夫恨之入骨,但她又感谢前夫和她生了一个女儿

昨天去前村房屋中介B那里小坐一会。我听中介B50多岁小姐妹A中气十足地说:“虽然我的婚姻一地鸡毛,最后吵吵闹闹离了婚,但我还是感谢前夫和我生了一个女儿”。这话听来有点漏洞百出奇奇怪怪荒诞不经?让人诧异?难道是现在的女性忘了婚内恨仇,变得这样
三十度的夏夜,我连开空调的资格都没有》 - 天天要闻

三十度的夏夜,我连开空调的资格都没有》

凌晨一点被热醒时,手机还停留在他傍晚的语音。"家里电费是大风刮来的?空调开到后半夜,你不出钱当然不心疼。"我盯着天花板上转不动的吊扇,汗顺着太阳穴往下淌。这个月的话费催缴短信刚发过来,孩子的兴趣班费用还欠着,冰箱里只剩下半袋快过期的挂面。结
当暧昧被误解:女生说“差不多”背后的明白事儿选择 - 天天要闻

当暧昧被误解:女生说“差不多”背后的明白事儿选择

好多人瞅见女生在感情里搞暧昧,就觉得是玩欲擒故纵那套,好像说话留三分、距离忽远忽近,都是算准了的套路。但你要是抛开那些性别偏见仔细琢磨:现在女生愿意待在暧昧期,压根不是被动陷进去的糊涂账,而是摸透了感情里的门道后,给自己设的一道清醒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