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小时候,我们父母这一代才喜欢经常去寺庙,那个年代很穷,吃不饱几顿饭,那个时候,每到一个固定时间,父母都会带着我们去寺庙,进寺庙以后,也主要是父母给我们祈愿,父母们希望我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再后来父母开始祈祷,我们能考上一个好一点的大学,找一个好一点的工作,找一个对象,能早点结婚,早点生子……
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我们也长大了,我们也开始效仿我们的父母去寺庙作祈祷,不过我们更多的是为自己祈祷,希望自己能够满足父母的愿望,考上一个好点的大学,找一份好点的工作,找一个对象,早点结婚,早点生一个孩子,早点孝敬父母……
后来我们渐渐发现,父母对我们的这一愿望,看似简单,实现起来却很难很难,于是我们慢慢开始学会跟自己和解,不再去追求这些“看似简单”的梦想了,我们进寺庙的次数也变得越来越少了,因为从此刻开始,我们的信仰已经崩塌了。
本来以为这种佛系心态能够让自己变得轻松一点,结果发现,让自己活着,也开始变得越来越艰难了。
一边是大量企业在裁员,找工作越来越难了,一边是35岁以上很多企业不要了,找工作也很难。
去送外卖吧,市场需求变小了,外卖行业也很卷了,以前一个小区有10个外卖员,现在有30个了,外卖单价也降了,钱也越来越不好挣了。
去考公务员吧,今年两会,国家已经开始准备精简编制了,未来可能不需要那么多公务员了,这也就意味着,以后报考公务员,录取岗位会变得越来越少,进公务员的门槛也会变得越来越高。
去做一名保安,当一名保洁员吧,工资又很低,物价却一直在上涨,房租又不便宜,一年下来,恐怕只够勉强养活自己。
先去结婚吧,自己都快养不活自己了,拿什么去结婚啊,另外就算想结婚,没有房子,没有稳定的工作,谁愿意跟你结婚啊。
所以,年轻人越往后越发现,接下来的生存问题,恐怕都是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
就在这一刻起,他们开始焦虑了,他们开始迷茫了,他们每天都活在了恐慌之中,也是在这一刻起,他们决定先暂时放下心里的这些不愉快的包袱,试图让自己不去想这些糟糕的事,他们决定再一次“重返”寺庙……
这次他们走进寺庙,跟之前的进寺庙有点不一样,之前的一次进寺庙,年轻人主要是祈祷自己能考上一个好一点的大学,能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能找一个好一点的对象,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能马上结婚,能被老板重视,能让自己发财……
这次年轻人进寺庙,主要祈祷的是,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岁月里,自己能平稳地度过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