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不是婚姻。恋爱是风花雪月,婚姻是柴米油盐。恋爱是两情相悦,婚姻是两家联结。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情。简·奥斯汀有句名言:婚姻,只考虑家境是荒谬的,不考虑家境是愚蠢的。
儿女找对象时,一定要看看对方的家境,尽量找这三种家庭。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感恩父母,是最基本的良知。谈婚论嫁之前,应该去看看这个人对父母的态度和相处方式。对待父母的态度,往往就是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
常熟县有个忤逆子区某某,性情乖戾暴躁,经常乱骂母亲,母亲都含泪忍受。
有一天,他回家时见饭还没有煮熟,就又辱骂母亲。
忽然雷声隆隆,闪电不断向他身体闪来。
他心中发慌,害怕极了,急忙叫妻子搬出大水缸来遮盖他。
妻子说:“我常常劝你对老人要好一点,她到底是你亲生母亲,你不听。现在祸到临头,恐怕大水缸也不管用。”
话还没说完,电光一闪,霹雳一声,这忤逆子已被雷电轰死。
孝敬父母,不仅是立世为人的品格,更是一个家庭的风气。
父母,是一个家庭的根。根若在,家就在,福才在。
一个家庭若想常保安乐,必先让孝道成为第一家风。有句话说得好:“亲情疏离,住高屋华堂亦兴味索然;家人和睦,居竹篱茅舍也意足心满。”
一个家就算钱再多,房子再大,可要是争吵不断,也不会感到多幸福。
小事不吵,生活才有温度;大事齐心,日子才有奔头。
作家林清玄曾说,小时候生活虽然艰苦,但关于家庭的记忆却是幸福的。
林清玄的母亲,原是乡绅家庭的大小姐,嫁人之后,要负责一大家人的衣食住行,还要养猪饲鸡,生活非常辛苦。
日子虽然清贫,但母亲总不会向家人发脾气。孩子们犯错了,母亲也从不打骂,而是耐心教导。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林清玄,培养出了忍耐、平和、乐观的性格。
古话讲:“和顺一门有百福,福照家门万事兴。”
家庭和睦,是子女之幸,是家门兴旺之法。
温馨笑语,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珍贵。
家庭和睦,才是最高级的炫富。
谈及婚嫁,“门当户对”在很多人看来是迂腐的字眼,但现今更多指的是“三观匹配”。
交往双方因自身受到的教育不同,金钱观不同,社交圈不同,由此孕育的三观也会不同。
民国的陆小曼和林徽因,同出富贵之家,可林徽因最终成了民国才女,陆小曼却因劣迹为世人议论纷纷。
陆小曼的家庭,强调“交际花式教育”,把女儿培养得貌美婀娜、风华万千,通过她们在社交场合的施展,为家族带来象征和荣耀。
而林徽因的家庭则不同,其父林长民在当时算是与众不同的官员,是清官一枚,满身正气。
他喜欢在家里结交文人雅士,勤练诗文墨法。林徽因在16岁那年随父游历欧洲,也是因应“读更多的书、走更远的路”的理念。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两个人组成家庭,不只是领证那么简单,而是共享一种生活状态。三观如果不契合,长久相处下来,共同话题愈少,矛盾愈多,最后往往彼此生厌,渐行渐远。不合脚的鞋,硬穿就会磨破皮;菜式不合口味,要么食之无味,要么五味杂陈。如果不是一路人,那么就别勉强,再怎么凑合,也终究是走不到一起去的。
罗曼·罗兰说:“对爱情不必勉强,对婚姻则要负责。”
前者重在浪漫,后者重在实际。
当激情褪去,步入的是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平淡生活,多的是小摩擦和一地鸡毛。
多考虑实际问题,落实到柴米油盐上,才能让爱情顺利着陆到婚姻上,也让两个家庭的联结更加融洽、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