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选择去做一件事时,要么不去做,要么做了就不要碎碎念。否则做过的好事也在讨要回报的碎碎念里被磨光。
人生都是自愿的选择,而不是捆绑。
①
2017年是余萍脱了层皮的一年。
她的男人张叶,因为涉嫌经济诈骗被刑拘。在找律师帮忙梳理案情的过程中,得知他是被人坑了,而坑他的女人,跟他有不正当关系。
丈夫有情人,这给了余萍五雷轰顶的一击。后面就围绕救还是不救展开了内心搏斗。公婆年迈,哭求她救;娘家人愿意支持她的任何决定;朋友们则各执一词,本份的那一拨劝合,嚣张的那一拨喊离。
最后,看在年幼的孩子份儿上,余萍还是决定出手相救。找律师、找证据、借钱维持公司运转……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余萍内心是悲愤的,是耻辱的,又是激越的,蕴含无限能量的——看我的大义凛然,让你出来以后认识一个全新的我。
张叶的事情,既复杂又狗血:他的情人,在自己的另一个情人(做地产的老男人)手下工作,两人合谋,把同一个工程签了好几份合同下去,张叶是受害人之一,告他的是他手下的施工队。同时还有其他的受害人,听说也跟那女人关系不清不楚的。所以这个事情把张叶扔到了一个特别可笑的境地,出轨吧,还被人坑了,坑了呗,还是一个人尽可夫的女人。这女人就相当于大BOSS手下豢养的妓女。总之这个世界很乱套。总之他被人玩了还是得大婆来擦屁股。
在救他的时候,余萍心里一直卯着一股劲儿,要让张叶看清世道。要不是这股劲儿,她也撑不下去。
②
张叶出来以后,灰头土脸了一阵儿。余萍也没怎么搭理他,她的冷漠带着一些藐视。家里气氛总是紧张,张叶时刻在赔小心。
总这样也不像个家,一个恩人一个罪人,连句正常的交流都没有,时间长了难免不对劲儿。
过了半个多月,一天晚上回家,张叶摸出条项链送余萍,问她还记不记得今天是个纪念日。余萍正在拆快递,她要到抽屉去找剪刀,正好张叶挡着道儿,她低声咆哮:“起开!”
以前两人也生过气,他讨好她的时候,她喜欢说“滚”。现在她不说“滚”,这个字是用在特别熟的人身上的,夫妻之间说起来有点撒娇的意味。而“起开”带着厌烦和鄙视,比“滚”字多了礼貌,多了陌生,多了距离。中国的语言文字十分精妙,张叶并没有蹲着,为什么她本能地说“起开”而不是“走开”呢。因为他的姿态是跪着的,首先她叫他起,然后叫他开,她不稀罕他的谄媚,她的骄傲都蕴含在这两个字当中了。
张叶并没有放弃,他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说,今天是他们认识的纪念日。余萍心想,具体哪天认识的,我一点都不记得。但是她没有说,这种话说出来就像对讨饭的说“我的职业比你高级”一样是一句不值得说的话,说了反而会降低她的气势。而且她觉得,张叶未必就把结识纪念日记那么清,这很可能只是他的一个由头。同样她没有发问,一问就会亲昵,简直是狎昵。这段时间她一直拿着劲,还没准备放下。
③
亲朋好友也比较关心余萍的感情状况,问她,她说:“我不理他。”“那他呢?”“家里多了一条会摇尾巴的狗”。对方就笑。
有关系特别好的朋友点拨,其实这样也不行啊,你费那么大劲儿把他捞出来,不是为了家里多条狗的吧?余萍说那还能怎么样?朋友说你俩得把这个事儿说开说透。余萍心想难不成还要我主动去说?自尊也得允许啊?朋友说,哪天他表现得特别好,你就顺坡下驴嘛。
余萍把这个事放在心里了。她觉得朋友说得有道理,等她把劲儿拿够了,还是得给他台阶,不然这日子不像个日子。不是她想做伟人,而是这日子里也包含她自己不是吗。
又熬了一个多月,一天余萍准备带儿子回娘家,张叶死皮赖脸要给他们当司机。到家后也是巧,老两口房间的空调坏了,叫修空调的来修,说得800块钱。余萍妈认为机器这么老修的话不值当。张叶马上要去买个新空调。去商场已是晚上,人家当天不送货,更不安装。张叶说他会装。可是空调外机起码有一百斤重,老小区没电梯,怎么背上六楼都是问题。当时是炎夏,夜里没空调根本没法睡觉。要搁以前,估计就叫老两口睡余萍出阁前那屋,然后一家三口也在那房间打地铺凑合一下得了。可现在是张叶需要表现的时候,有条件要表现,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表现。于是一百四十斤的他,背着跟他体重差不多的空调外机上六楼,再下来背内机,再出去买工具,折腾一晚上,终于把空调装上了。
老人家说:“还是新空调好啊,静音的!”张叶在边上累得脸色煞白,手脚打颤,眼睛里赔着笑。
儿子也说:“爸爸真厉害!等我们家穷了,爸爸还可以出去给别人装空调挣钱!”
余萍没忍住“噗”一声笑出来,这个笑打破了僵局。张叶振奋又小心地看她一眼,她递回去一个没好气的眼神,夫妻那味儿,回来了。
④
在余萍妈家玩了两天后回家,第一个晚上张叶就活过来。睡觉时张叶的手不老实,余萍说,滚。张叶说,嘿嘿。余萍说,烦人。张叶说,老婆我错了,老婆我爱你。余萍还想反抗,却没了力气。
一炮泯恩仇。
随后的几个晚上,两人都没闲着。竟有点小别胜新婚感。余萍自己也没想到,这个槛跨过去了,两人还是和谐的。
心情一舒展,人也摊得开。余萍问:“你以后还在外面乱搞不?”
“不敢了绝对不敢了。”
“被别人玩死你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是的我知道我罪该万死,要不是想着你和儿子还需要我,我放出来那天都想跳河自杀。”
“谁说我跟儿子需要你?你也把你自己想得太有分量了吧?”
“是的我知道我是多余的人,是我需要你和儿子。”
夫妻怄气就怕不吵,一旦愿意磨嘴皮子,证明戏还长。解开这个疙瘩以后,两人安生过了段日子,张叶的公司也慢慢步入原轨,平静的生活像大年初一的早晨,轰轰烈烈的除夕夜过去,满地的炮仗纸扫尽,年才开始。
⑤
第二年张叶挣了点小钱,他想换车,余萍建议不要换车,用那钱再买个房子。张叶说,谁谁谁还没我挣钱就开一百多万的车。余萍说谁谁谁比你还有钱才开二十万的车呢。张叶说开好车出去谈事情容易一些,连打牌时人家都首先看你放在桌边上的车钥匙。余萍心想,嘿,这还来劲了,她对他翻身做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脱口而出:“你嘚瑟的有点早吧?当初要不是我费力捞你,你今年能挣着钱吗?”张叶也很不高兴:“你以为我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吗?我还不是为了生意。”余萍大叫:“你少什么都拿生意来说事!当初搞别人的鸡婆也是为了生意?”
张叶咽下一口气,半晌才说:“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行了吧!”
这根本不是妥协的态度,这是不耐烦。余萍指责他,一出口就被他堵回去:“我都说了你做主,你还要我怎么样?”
这是农夫和蛇。
余萍心想,后面还不定要出什么妖蛾子。
反正她先拿着钱蹭蹭蹭把房子买了再说。这已经不再是买房子还是买车的问题,而是谁干起仗来更有士气的问题。
好在两人怄了两天,张叶先转过弯来,主动跟余萍一起参考房子。这让余萍觉得他还有救。但另一方面她又很恐慌,张叶已经蹿出不好的苗头,他似乎也在努力压着怒气,这绝对是政治不正确。
⑥
果然没多久两人又杠上了。张叶到北京出差,余萍交待他去看看她表弟,张叶说没时间,余萍却每次打电话都听到他那边觥筹交错,乌烟瘴气。“至于吗?”余萍说:“搞得比总理还忙。”张叶说:“我累得天天回到酒店就不想动。”余萍每天对着电脑加班加点,听到这话就来气:“玩还累?那你说干什么不累?搞破鞋不累。”
张叶说:“你成心要吵架。”
余萍说:“你没搞过是吧?”
张叶说:“我在忙我挂了。”
余萍说:“一说到正经事上你就……”话没说完电话被张叶挂断。余萍气得再打过去,他宁死不接。余萍尊严也不要了,使劲打,打到最后自己悲伤起来,想想当年救他那股子劲太虚张声势,有过头的指望。
这次之后两人战火不断升级。刚开始余萍判断为张叶的生意不错,奴隶要翻身把人做。但后来查他的账,并没有怎么样,生意时好时坏,仍有青黄不接。这她就不太理解了。他在凭什么硬气?真离婚了他能比现在的日子过得好?
一天两人在床上各刷各的视频,余萍嫌张叶声音开得太大,叫他用耳机,张叶说他手机马上要充电,只有一个孔,充电就用不成耳机。余萍只好自己用耳机。结果快睡觉时见他也没充电,他们又吵起来。
张叶说:“你一天到晚找事!”
余萍说:“你要是把你在外面哄野女人的劲头拿到家里来一半……”
张叶说:“你准备把这事一直说一直说说到坟里去吗?!”
余萍说:“你还有理了?你缓过来就腰杆硬了是吧?你是没看见当初有多少人想看我们笑话是吧?”
张叶说:“我在家里当孙子当鳖,当了这么久还不够吗!”
余萍说:“你当鳖是因为你自己做错了!你要是没犯错你会当鳖吗!”
…………
经过了一个世纪的争吵,张叶认为余萍不可理喻,他卷起被子捞起枕头上书房睡去了。
这时余萍看到儿子站在门口,眼神惊恐。
余萍的心一下子碎成渣。这日子没法过。她心想。孩子在一个父母每天吵架的环境里长大,得长歪成什么样?
⑦
天崩地裂地吵一年半架,冷战半年,然后谈离婚。两人都冷静且义无反顾。他们跟比赛一样,他冷酷,她更冷酷,杠子比着往上抬。两个都骄傲的人,离婚还是比较好谈的,因为谁的去意更斩钉截铁谁就赢。儿子和大半财产归余萍,俩人把证领了。
离完婚余萍通知一个闺蜜,闺蜜惊讶地问:“为啥呀?”在闺蜜看来,她当年连那样的大义之举都做得出来,她是世上最不可能离婚的人。
余萍说她还能为啥,还不是因为他那年乱搞。
“那不都过去两三年了吗?后劲儿这么足?”
后劲儿?余萍觉得这不属于后劲儿,但她又说不上来属于什么,只觉得看似脚下的路像有千万条,到底还是千条江河归大海。
一别两宽之后,谈不上各生欢喜,至少不再冤家路窄。
余萍的日子也谈不上过得更好或是过得不好。只是需要一个阶段的适应,然后觉得还算宽敞。
有时候夜里她也会想这个事,她一直挺想不通的。前夫说离婚的原因是她一直不原谅他,为什么不原谅一个人却成了她的错呢?难道一个人做错了事还不允许另一个人生气了?
后来有一天,她跟一个姐们儿出去玩,那姐们儿是个老姑娘,说自己准备嫁人,因为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好的男人了。怎么个好法?原来她曾经劈腿,花了另一个男人不少钱,甩那人时,那人叫她还钱,闹得很大。男友悄悄给了那人5万块钱。这件事他绝口不提,就像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她无意中得知后,非常感动,男友是为了不让她在两性关系中有一点卑躬屈膝,所以连吵架时也从不把这事甩出来。
余萍赞叹:“是个狠人。”
原来当好人得伟大成这样。不光要做好事,还得做了好事把嘴缝起来。否则做过的好事也在讨要回报的碎碎念里被磨光了。人如果不做好事,那是理所应当、理直气壮,这样想想,被辜负时还不如直接落井下石。
余萍一下子释怀了:“我佩服你男友。但是我做不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