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瑾教授: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即可知他是什么样的人

2021年10月06日23:56:06 情感 1228


李玟瑾教授: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即可知他是什么样的人 - 天天要闻

当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后,就可以找到他现在很多心理问题的答案。

曾有记者问我:“您是怎么分析犯罪心理的?我今天跟着刑警出了个犯罪现场,进去以后就把自己想象成犯罪人,心想如果是我会怎样作案,然后推测犯罪人的心理,猜他会怎样做。您也是这样分析犯罪心理吗?”

我笑了,让这位男记者试着想想女性生孩子的阵痛感是什么样的,但他立马说:“那我可想不出来,因为我不是女的。”

我告诉他:“分析犯罪心理时,最忌讳的就是以己之心度人之意。我不是犯罪的他,怎么能用我会怎样犯罪的想法去分析他呢?”

虽然我们为了相互理解,常常在生活中提倡换位思考,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但这样做的前提是你有可能站在他的角度。可是,研究犯罪心理时,你总不能先改变自己的心理风格即人格吧?人格里有很多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何况三观不同的人,即使互换角色,也难以相互理解。


李玟瑾教授: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即可知他是什么样的人 - 天天要闻

我曾跟一个强奸杀人犯交谈过。这个男人已经成家,并育有一儿一女。他是开出租车的,收入足以养活自己和家人,可他一看见顺眼的女乘客就强奸,而后还杀人并抢劫财物。

我问他:“你不缺钱,又有妻子,做这种事情纯属多余。再说了,那些陌生的女性也有父母、丈夫或小孩,可你为了自己几分钟的快乐,竟毁掉人家一条命和整个家庭!你内心有过不安吗?”

没想到他说:“一定是上辈子她们欠我的,命中注定就该遇到我.......”

遇到这种极度自私、不可理喻的犯罪人时,我们真的无法用平常心去理解他、触动他,甚至无法与他沟通。还有很多犯罪人虽然作恶,但不好意思说恶,有的甚至不敢坦诚自己有多邪恶,还会自我美化、强词夺理,不想让人了解他真实的心理。

我曾经访谈过一个专门杀害女性的惯犯,想先了解一下他的心理特点,就问他:“你是一个合群的人吗?”

为了让犯罪人比较容易回答,且能回避羞耻感,我的题目事先设计了五个备选答案-“非常合群”“比较合群”“不确定”“不太合群”和“极不合群”,答题时五选一即可。可是,这个犯罪人竟然反问我:“什么叫合群?”

这个问题想必小学生都知道答案,我知道他不想好好回答,但仍耐心地给他解释道:“合群就是你不愿意一个人待着,希望跟别人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喝喝酒、下下棋·......”

可他说:“我高兴的时候就想找人玩,不高兴的时候就想一个人待着,你说我是合群还是不合群呢?”

我向他提的第二个问题是:“你是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仍然是五选一作答,备选答案有“完全如此”“比较如此”“不确定”“不太如此”和“完全不是”。可他竟然较真地问:“什么叫多愁善感?我认为,多愁的人不一定善感··....”用这种访谈的形式,我问的还不是敏感的犯罪细节,犯罪人都不愿配合我说实话。做个访谈都这么费劲,我们对基于个人主观感受所做的心理测量也不要寄予太大希望了,因为犯罪人一旦胡乱作答,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李玟瑾教授: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即可知他是什么样的人 - 天天要闻

后来,我再去见犯罪人就不用量表式的问题提问了,而是问他们的经历和过去。比如,我会问他们:“妈妈生你时多大岁数?六岁之前,谁在照顾你?晚上睡觉时,一般是谁陪在你床边?你跟谁最亲,在他身边就开心?你上小学时开心吗?有没有老师喜欢你呢?同学中有没有好朋友呢?有的话,是几个?在学校读书时,有什么事情让你印象最深刻呢?你家里发生过什么事情让你至今仍记得呢?”

像这类客观的问题,警察可通过走访犯罪人的亲属、邻居、老师等进行核实。可是,犯罪人不明白我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有时就连陪我去做调研的警察也不明白,因为我的提问与案件几乎无关。

有一次对违法的未成年人进行犯罪心理调查时,有位记者架着摄像机,想记录我的调查方式,结果发现我问的都是上面那种问题,深感困惑。记者在播放这段视频时说了一句旁白:“李老师问了一些我们都不明白的

最后,这位记者忍无可忍,就自己去问犯罪人:“你与被害人的家人都认识,怎么忍心下手杀他?”

我当时特想替犯罪人回答:“我之所以绑架他,就是因为我知道他家里有钱,可他也认识我,我不杀他的话,钱怎能到手呢?”

这位记者想的是犯罪人忍不忍心的问题,可他不知道这种人在情感方面有缺陷,他们不在乎情感,在乎的是钱。我就不会问犯罪人这类问题,因为我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那么,我是怎么知道犯罪人的心理呢?我的依据是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只要了解人生各个时期的心理发展内容及特点,就知道各种心理问题最易发生在哪个心理期,以及这个时期起决定作用的环境背景是什么。

例如,恣意妄为的犯罪人往往成长在一个过分宠溺和纵容的家庭里,家人对他们的行为从不设底线,逃学又使他们失去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导致他们心里只想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毫无节制的欲望,对人生、生命和法律都无知无畏。

又如,有的犯罪行为看起来冷酷无情,若想分析犯罪人的作案心理,就要看被害人是什么人了。如果犯罪人只针对青年女性,说明与他青春期以后的异性交往问题有关。若他只针对老年女性,则极有可能与早年父母外出的家庭背景有关。


李玟瑾教授: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即可知他是什么样的人 - 天天要闻

其实,一个人来到世上以后不用太久,只需经过两个六年,心理模式就已展露雏形。到第三个六年,人就已经可以胡作非为了。如果一个人十四五岁就开始犯罪,其心理问题一定源于人生的第一个六年。

2015年,我在央视录《开讲啦》节目时,主持人要在现场找一位观众,让我来分析这个人的心理。

有一个年轻人站起来了,我就问他:“你六岁之前是怎么生活的?”

年轻人大声回答道:“六岁之前的事我已经不记得了。”

全场哄堂大笑,觉得这样我就没办法分析了。可我告诉大家:“这个回答本身就值得分析。”

如果一个智力正常的人对一段生活没什么印象,记不清了,说明那段时间没什么开心的事,他当时不是很幸福。因为缺少爱和感动的故事,人才会缺乏感受的记忆。

后来,这个年轻人说他从小就失去至亲。这个回答证实了我的分析,他幼年确实缺乏丰富的情感来源,以致记忆一片空白。

同样的道理,一个犯罪现场什么作案痕迹都找不到的话,本身就是值得分析的心理迹象,说明作案人了解侦查方式和警察想找的东西。那么,这会是什么人呢?警察一分析,嫌疑范围就缩小了。

曾有一起系列强奸抢劫杀人案,犯罪人并未杀害所有被害人,但他作案时对女性很蛮横,口气多为命令式。由于他作案时都戴着头盔,被害人看不清他的长相,再加上他先后在三个地区流窜作案,警方怎么好排查嫌疑人呢?


李玟瑾教授: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即可知他是什么样的人 - 天天要闻

那么,这个嫌疑人应该有什么心理特征呢?我在案情分析会上指出:“此人应该是生活在农村,在家中排行较小,上面应该有姐姐,而且不止

两个多月后,山东警方抓获此人。有警察兴奋地打电话告诉我:“李老师,人抓住了!我得向您报告一下,有一个细节您分析得特别对!您说这个人有姐姐,而且不止一个,现在抓住的这个嫌疑人就有六个姐姐,他排行老七,是老幺!”

我后来到某地出差,遇见当年一起开会的一位刑警,他就好奇地问我:“李老师,说实话,我们做刑侦的不太懂心理分析,当时在会上听您的分析,都觉得您分析的那些不靠谱。我们刑侦分析讲具体证据,但您的分析与刑侦分析完全不同,似乎没用什么证据。可现在嫌疑人抓到了,我们发现您分析的几点都挺对,尤其是这个人在家中的排行。您能告诉我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吗?”

我就分析给他听:“因为这个人持续作案多年,被害人有的被杀,有的没被杀。从法医检验可看,被杀的女性大多反抗激烈,而活下来报案的女性大多提到自己当时没敢反抗。不反抗就不杀,说明这个人对女性很熟悉,知道她们一般不敢声张,所以就敢欺负她们,还敢放了她们。


李玟瑾教授: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即可知他是什么样的人 - 天天要闻

“在农村,一个男人对女性如此熟悉,应该不是由于工作关系,而是家里的女性多。母亲只有一个,他应该有妹妹或姐姐。哥哥一般不会欺负妹妹,那么,姐姐呢?如果只有一两个姐姐,弟弟应该会跟姐姐关系较好。但是,家里一旦女孩多而男孩少,这种男孩就会不可一世,经常欺负姐姐。

“从这个案件来看,我判断犯罪人有姐姐而不是妹妹。因为这个人的作案地点全在农村,而农村一般比较重男轻女,有的家庭生了女儿后还想生儿子,所以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这个人家里已经有了好几个女孩,最后才生下他这个男孩。这样的话,家里的老人和父母都会宠着他,姐姐们也得让着他,就会导致他对待女性的这种态度和行为。”


李玟瑾教授: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即可知他是什么样的人 - 天天要闻

这个案件侦破后,警方调查到的情况完全符合我的判断。由此可见,犯罪心理分析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理有据的。研究犯罪人的心理时,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猜测,所有的分析都应该来自对人的心理发展路径的研究和验证。

其实,犯罪心理分析源于这样一个判断:一个人成年后,其心理风格与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什么样的生活背景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养育方式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心理风格。所以,当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后,就可以找到他现在很多心理问题的答案。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借一次钱就清楚了 - 天天要闻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借一次钱就清楚了

电影《寄生虫》中有一句台词:“钱是熨斗,把一切都熨平了,它能熨平人们之间的隔阂,也能熨平世间所有的感情。”钱,无疑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保障,更是社会地位和尊严的象征。
浙江:男子打工混住,妻子抓包不吵不闹,混住女子淡定离开 - 天天要闻

浙江:男子打工混住,妻子抓包不吵不闹,混住女子淡定离开

成年人的生活总是艰辛和不易,为了碎银几两,何止是忙忙碌碌?底层打工人,更多的是风里来雨里去,更多的是不得不忍受各种艰苦的条件,咬牙坚持。无论是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工地工人,还是在昏暗车间里辛勤劳作的工厂工人,都在为生活拼尽全力。然而,底层打工人
丈夫得知后轻生了,因女子瞒丈夫出借20万元,女子:我真特别后悔 - 天天要闻

丈夫得知后轻生了,因女子瞒丈夫出借20万元,女子:我真特别后悔

在一个温馨的小镇上,李梅和张强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他们住在一栋两层的小楼里,门前有一个小花园,里面种满了李梅喜欢的花草。每当春暖花开时,整个小镇都弥漫着花香,而他们的家,总是被邻居们羡慕地称为“花园小屋”。李梅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女人,她把家
为什么不要跟异性频繁的聊天? - 天天要闻

为什么不要跟异性频繁的聊天?

在生活中为什么不要频繁的跟一个异性聊天,长时间的聊天真的会产生一种错觉,你每天跟他分享生活的点滴,今天吃了什么?有哪些好吃的?你看到了什么风景?你都跟他分享,这样长时间的交流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已经喜欢上他了。
具俊晔后悔了!他表示:被逼着结婚,最后不都是离婚嘛! - 天天要闻

具俊晔后悔了!他表示:被逼着结婚,最后不都是离婚嘛!

爱,喜欢我就开心嗨!柴米油盐酱醋茶,傻傻都会蹦出来!我是傻妞,喜欢我就关注我“真是可笑!早不后悔晚不后悔,偏偏汪小菲又娶了媳妇儿才后悔?看来这个软饭男是坐实了的!”网友直呼。据韩媒爆出,具俊晔在韩国受冷眼旁观,跟朋友道出自己的心里话,称:自
心底的疑惑!男足抵韩着手机低头,难道是自信心缺失? - 天天要闻

心底的疑惑!男足抵韩着手机低头,难道是自信心缺失?

韩国迎来了一支男足队伍,只可惜他们全程都没精打采地低头玩手机,似乎在掩盖心底的不自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在韩国,一支男足队伍来了,可是他们全程都没精打采地低头玩手机。你会觉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揭秘。
我和壮硕岳父的故事(二十六) - 天天要闻

我和壮硕岳父的故事(二十六)

**我和壮硕岳父的故事(二十六)**“小豪,我这段时间得住院了,糖尿病,可能得麻烦你天天来陪陪我。”岳父躺在病床上,脸色略显苍白,但声音依然洪亮有力。我走过去,握住他的手,说:“爸,您别担心,我会一直陪着您的。我现在正好失业,也没什么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