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两个相爱的人都没有什么心事的话,并且能够很好的愉快相处,那么这样的话,这样的关系就很容易相处长久的。但是如果两个人并没有没有什么感情堡垒,那就算是再喜欢再相爱,也很难生活到一起的。同时,如果在这个社会上,除了家人这个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关系以外,还有一种关系其实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知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己的存在不仅是我们有了问题能够倾诉能够解答,或者在伤感时能够为她人提供一些帮助一些安慰,而且在困惑时,能够给予建议或者意见,这种知己关系与恋人关系无异。
鲁迅曾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因为现在年轻人有很多都是身边没有知己,所以孤独生活又或者单身了很多年的。现在在有了知己之后,有了信任后,有了关怀,所以在知己的关系渐渐变得亲密起来,而人从生下来到死去会遇到很多人,但是能够一直陪伴我们成长并走在一起的,却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这便是本人所认为的最好的亲密关系,也是交流最舒服的关系。知己之所以能够与别人产生亲密关系,是证明你拥有了同其他人相处融洽的能力,也不需要任何保护,这对于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
许多人期待着身旁有个“懂我的人”,盼望着“知己”的出现。然而,有些同学在建立这种超越普通朋友关系的同时,却遭遇到挫折而感沮丧、愤怒、被背叛,甚至再也不相信有“值得信赖的朋友”存在,马上交友热情大减。难道,想要一个“知己”这么难吗?
其实,若想追寻生命中的知己,首先要回归“知己”两字的定义。望文生义,“知己”简单地说就是知道、了解自己内心的朋友。每个人在内心深处对于“知己”其实还有其他主观的认定,如果不能先检视自己潜藏在心中对“知己”的想法,同时了解对方对于“知己”的看法,两者贸然地成为“知己”,最后通常会落得“因了解而分开”。
即便在两个人交流、生活之间有了矛盾,有了分歧,有了悲伤或者难受,你也能够找到同心同德的人倾吐,有了支持帮助你的人,你能够真诚的与对方交流。这样你与人交际的能力,就能够得到了升华。如果没有知己,或者身边没有好的人能够相伴终身,那我们就很容易将自己心中的希望与期待寄托在别人身上,这种做法虽然浪漫,但是却毫无用处。如果一个人内心极度缺少安全感,那么他会不自觉的关注那些能给他信心和勇气的人,甚至有人能够给出支持性的建议,这种情况会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温暖,以至于他会忽略掉背后的真正原因。
若是一个人内心极度敏感和缺乏安全感,他也会在内心深处为他人提供支持性的意见,但是他会通过别人的陪伴来弥补内心悲苦的那一部分。因为一个人的内心极度悲苦,他的内心就会变得更加的封闭和狭窄,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也很敏感,对人所做的事情所说的话更加的敏感,这也是导致郁郁症的前兆。有一些不善于交流的人,在内心极度悲苦的状态下,会对别人的建议不愿意相信,极度缺乏安全感,因为他会担心别人会误解到他所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