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大“韦神”韦东奕,大家脑袋里瞬间就能蹦出拎着矿泉水、揣着馒头的天才学霸形象,全网都在为他的数学天赋疯狂点赞。
可您知道吗?早在韦东奕横扫国际奥数赛场的三年前,就有一位数学天才杀疯了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不仅拿下全球第一,还直接刷新了中国队的纪录!这人叫罗晔,如今很多人压根没听过他的名字,但当年他在数学圈掀起的风浪,那可比现在的热搜还劲爆!
要是搁在短视频横行的今天,这位大神绝对能分分钟涨粉百万,可为啥他突然“隐身”,又在多年后以另一种身份震撼回归?今天咱就深挖这位宝藏学霸的传奇人生!
1987年,罗晔出生在江西的一个普通家庭。打小他就跟数学“死磕”上了,别的孩子还在掰手指算数,他已经捧着初中数学课本啃得津津有味。上了高中,罗晔直接成了江西师范大学附中的“行走的题库”,数学老师遇到难题都要找他商量!
2005年IMO中国国家队合影第一排罗晔(中)
2004年,全国数学奥林匹克大赛江西赛区现场,别的选手急得直挠头,罗晔却淡定得像在做口算题,唰唰几笔就把试卷填满,最后毫无悬念拿下全省第一!这成绩,放在现在妥妥能上热搜挂三天三夜!
但罗晔的野心可不止于此。2005年,他代表中国队站上IMO的舞台,罗晔硬是靠着一张满分答卷,让全世界记住了中国少年的名字!决赛现场,面对号称“数学界噩梦”的压轴题,其他选手急得直冒冷汗,罗晔却在草稿纸上飞速推演,给出完美答案。当裁判宣布他拿下第一时,连见惯大场面的国际评委都忍不住起立鼓掌!这成绩,比韦东奕拿金牌还早三年,妥妥的“前辈级大神”!
本以为罗晔会在数学领域一路狂飙,可谁也没想到,他居然玩起了“跨界”!从北大数学系毕业后,他转头申请了麻省理工学院,一头扎进经济学的世界。很多人不理解:放着好好的数学天才不当,为啥要折腾自己?
罗晔却有自己的想法:“数学是工具,经济学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在MIT的课堂上,他白天泡在图书馆啃大部头,晚上熬夜写论文,硬是用一年时间,同时拿下数学与经济学双学士学位!2015年,他又凭借一篇高维计量经济学论文,顺利拿下博士学位,直接把跨学科研究玩出了新高度!
毕业后,罗晔收到一堆名校offer,最后却选择去佛罗里达大学当助理教授。有人说他要留在美国发展,可三年后,他却毅然回到中国,入职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面对质疑,他只说了句:“学了这么多,总得回来做点实在事。”在港大,他带着学生搞科研、做项目,研究成果接连登上国际顶级期刊。如今,他主攻的高维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了全球学术界的热门领域,不少外国学者都追着引用他的论文!
结束语
罗晔和韦东奕,虽然走的路不一样,但骨子里都透着股中国学霸的傲气和担当。韦东奕扎根北大,用纯粹的热爱钻研数学;罗晔跨界经济学,用智慧解决现实难题。
他们一个专注基础研究,一个投身应用领域,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发光发热。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像他们这样默默深耕、低调务实的学霸,才是真正该被我们追捧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