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方杰 通讯员 胡珊珊/图
为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育人模式,激发教师教学潜力,提升教师业务能力。11月21日,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海岸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组进行素养课堂展示。陈琳老师和林昕老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聚焦“活动体验”育人模式,展开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


陈琳老师执教五年级《学会沟通交流》。课堂设计紧密围绕新课标,体现新课改“育人为本”新理念。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展开“联系时事,认识正确沟通重要性”“生生合作,掌握沟通小技巧”“师生演练,运用沟通的方法”三个递进的活动任务。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方式知道“正确沟通的重要性”、认可“正确沟通的方法”、从而在实践中运用“正确沟通的技巧”,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目标。

南山区小学道法教研员陈绪贤老师对本课教学进行了细致点评。课堂教学体现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热烈讨论、踊跃互动,充分彰显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联系时事热点拓展学生视野,创设“生活化”场景引发学生思考,最后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沟通技巧”与听课老师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此外,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而言,创设的情景内容至关重要。未来可以更注重创设情景内容的丰富性,进而形成认知冲突,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提升现实行动能力。

林昕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广告都可信吗》一课。课堂上林老师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通过观看新闻与视频以及小组合作分享等方式,让孩子们认识到广告不一定都可信,深刻理解虚假广告带来的危害。随后出示常见广告,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广告吸引人的“小招数”,警惕广告的诱惑。在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设计选择方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辨别广告,即学即用,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得,进一步认识了广告。

课后,陈绪贤老师对本课进行了深入的点评。陈老师首先肯定了本课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对新老师给予鼓励。随后对本课教学提出了建议。他指出,本节课重点在于厘清虚假广告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辨别虚假广告,因此在此环节的设计上,应该着重讲解虚假广告的特征及辨别方法。此外,在板书设计上,也应扣紧虚假广告这一核心概念,更直观地展现辨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