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大学大同校区的建设进展及未来规划成为三晋大地热议焦点。作为山西大学“一校两地四校区”发展布局的重要部分,这座校区承载着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区域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使命。
山西大学与大同市的合作渊源已久,自2024年6月28日共建协议正式签署,双方就全力推进校区建设,致力于打造山西高校异地办学服务区域经济的新典范。山西大学大同校区选址于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校址和原大同八中校址,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则将整体搬迁至原云冈职教城中职园新校址 。目前,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址建设项目、原大同八中改造项目正在加紧施工,按计划稳步推进。
山西大学党委书记王仰麟于5月6日至8日带队前往大同市,针对大同校区建设和产学研合作展开深入调研。在施工现场,王仰麟一行仔细查看了校区改造升级的情况,深入了解项目规划与施工进度。他指出,各相关职能部门需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落实教学科研设备购置,保障校区如期启用并顺利实现首批招生。各学科专业也要做好师资与课程准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引入优秀人才,夯实学科专业基础。王仰麟还强调,校区应依托大同的资源优势,围绕智能制造、中医药传承、数字农业等前沿领域,大力加强“四新”专业建设,打造“学科 - 产业”联动平台,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大同市委书记张强也高度重视校区建设。5月7日,他前往山西大学大同校区(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校址),针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问题现场办公。张强强调,山西大学大同校区的落户,是大同市实施教育强市战略、推动市校协同创新发展的突出成果。它将充分发挥山西大学的优势,把前沿理论、科研成果转化投放到大同,汇聚更多优质资源和高端要素,对培养创新人才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校区周边环境整治的紧迫性,尽快制定整治方案,做好规划调整、征地拆迁等工作,优化交通环境,加大清理力度,规划建设绿化带和停车场,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从规划蓝图来看,山西大学大同校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校区占地面积千亩以上,完全建成后可容纳上万人。2025年,校区将迎来首批本科生招生,共开设7个热门专业,包括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电子信息工程、历史学。其中6个专业属于工学领域,1个属于历史学领域,体现出山西大学短期内重点建设理工类专业的目标,紧密贴合大同市能源、数字产业、装备制造业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需求。到2028年,招生的本科专业将扩大至13个,研究生学位点增至13个,博士点增至3个。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山西大学大同校区也在积极布局。王仰麟一行先后考察了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秦淮大数据中心、花塔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黄芪种植基地及精深加工企业等,就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与相关院校、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此外,校地双方还就深化协同创新达成战略共识,将以“智库赋能 + 资源整合 + 载体创新”为合作范式,构建“学科 - 平台 - 产业”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体系,重点推进能源技术革新、文旅康养产业升级、生物医药研发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合作,通过“课堂教学 - 实验室研发 - 产业实训”的链式培养模式,打造区域性创新枢纽,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山西大学大同校区的建设,不仅为大同市学子提供了在家门口享受“双一流”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也将为大同市乃至山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