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旗袍穿完就退?90%退货率+汗味吊牌,诚信被谁踩脚下?

2025年06月17日21:14:06 教育 1624

高考考场外,那一片片鲜亮的“妈妈红”——旗袍,曾是这两天最打眼的风景线。“旗开得胜”、“一路绿灯”、“紫气东来”,妈妈们把对孩子的期盼都缝进了这身行头里,图的就是个好兆头。可谁能想到,这边高考的笔刚放下,那边电商平台的退货键就被按爆了!汗味、粉底渍、甚至吊牌都原封不动地挂在那,一股脑儿全给退了回来。温州一个商家哭诉:卖了421件,退了382件,光消毒打包的功夫就赔进去大几千!这哪是退货潮,简直是给商家心口插刀啊!

高考旗袍穿完就退?90%退货率+汗味吊牌,诚信被谁踩脚下? - 天天要闻

这事儿吧,得从头说。穿旗袍送考,本来是个挺温馨的仪式,图个吉利。也不知怎么的,这几年硬是成了“标配”。不穿?好像显得你不够重视孩子。结果呢,网上搜“高考旗袍”的嗖嗖涨,商家也精,早早就备好了“高考限定款”——面料薄点、款式统一、图案吉利,价格也“亲民”,最关键是什么?人家都替你琢磨好了:吊牌设计方便拆戴,甚至明里暗里暗示“七天无理由”在那儿摆着呢!老邓瞅着都替商家捏把汗,这不明摆着告诉人“用完就退”嘛!

高考那几天,街上的旗袍比过节还多。不少妈妈平时压根不穿这玩意儿,衣服到手才第一次摸这料子,不合身?别针别上!勒得慌?忍着!40度高温下,踩着磨脚的高跟鞋,就为了在考场门口挺那么一会儿。最扎眼的是啥?好多吊牌压根没摘!拿透明胶带粘着,生怕汗浸湿了、弄脏了影响退货。你说这滑稽不?但细想想,这背后哪是滑稽,分明是家长那份无处安放的焦虑啊!别人都穿,我不穿,孩子会不会觉得我不够上心?这份“仪式感”早就变了味,成了攀比和压力的载体。

高考旗袍穿完就退?90%退货率+汗味吊牌,诚信被谁踩脚下? - 天天要闻

好了,大戏落幕。考完最后一门,甚至还没等分数出来呢,电商后台的退货申请就跟雪花片似的飞来了。“不合适”、“不喜欢”、“和图片不一样”……理由千篇一律。等包裹退到仓库,那才叫一个“惨不忍睹”——浓烈的汗臭味直冲脑门,领口蹭着粉底,腋下汗渍斑斑,料子皱得像咸菜干。商家点开申请,好家伙,还有人特意拍个“吊牌照”证明“全新未拆”呢!这操作,老邓也是服了。难怪这事儿一捅上网,瞬间就炸了锅!

网友吵翻了天。一方拍桌子骂娘:“刚考完诚信高考,转身就钻平台空子?这是给孩子树什么榜样?犯了大忌!”话虽糙,但理儿摆在那儿。另一方呢,觉得小题大做:“规则允许的,为啥不能退?商家自己心里没数吗?明知道是短期消费,还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呗!”这话听着也有点道理。可老邓琢磨着,这事儿关键不在“能不能退”,而在“该不该这样退”。平台规则是死的,保护消费者权益没错,但把“七天无理由”玩成了“零成本租赁”,这味儿是不是就变了?

高考旗袍穿完就退?90%退货率+汗味吊牌,诚信被谁踩脚下? - 天天要闻

平台和商家这会儿真是哑巴吃黄连。往年没当回事,没想到今年退货能这么集中、这么狠!量太大,规则摆着,平台大多只能偏向买家。商家想维权?难!你说衣服有使用痕迹?买家不认,平台也很难硬性判定。仓库里堆成山的“汗味战袍”,消毒成本高,卖又卖不掉,只能当瑕疵品贱卖,基本就是白干。有些商家急了,有的直接在商品页加粗标注“使用后概不退换”,有的在吊牌上动手脚,加一次性封条,拆了就不能复原。还有的干脆玩起“悲情牌”或“公益牌”——“只卖不退,支持诚信”、“部分利润捐助学”,想挽回点口碑和损失。真是被逼得没法了。

老邓觉得,这场“旗袍退货潮”暴露的问题,远比几件衣服值多少钱要深刻得多。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几个尴尬现实:

  1. 仪式感被消费绑架了: 原本寄托祝福的旗袍,成了流水线上的“好运符”,穿它的核心动力不再是情感,而是“别人都穿”的压力和“不穿怕吃亏”的算计。仪式一旦沦为纯粹的消费符号,它的神圣感就荡然无存了。
  2. 规则与道德的裂缝: “七天无理由”是保护伞,但滥用就成了投机取巧的挡箭牌。当“合规则”与“合情理”激烈冲突时,我们该怎么选?是理直气壮地钻空子,还是心里留点敬畏?尤其是在高考这个强调诚信的节点上,家长的行为传递的信号,可能比说教更有力。
  3. 短期消费陷阱: 高考旗袍只是冰山一角。演出服、旅行装备、节日装饰……多少商品都掉进了这个“用完就退”的坑?商家为了迎合这种“一次性”需求,生产出质量更差的产品,反过来又刺激更多“用完就退”,整个消费生态都在恶性循环。

高考旗袍穿完就退?90%退货率+汗味吊牌,诚信被谁踩脚下? - 天天要闻

高考结束,孩子们交上的是知识答卷。可这场突如其来的“旗袍退货风波”,何尝不是给家长们、给社会出的一道附加题?题目就叫:诚信与规则,边界何在?仪式与消费,孰轻孰重?

一件带着汗味、挂着吊牌的旗袍,它最终的归宿不该只是冰冷的退货仓库。它应该让我们停下来想一想:当仪式感只剩下外壳,当我们对规则的利用变得如此“精明”,我们究竟给孩子、给未来留下的是什么?是省下的那几百块钱,还是被悄悄磨损掉的社会信任基石?这事儿,真该好好琢磨琢磨了。老邓话糙理不糙,欢迎大伙儿评论区聊聊!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豆神教育首推全新教育产品形态,带来效果保障型教育新模式 - 天天要闻

豆神教育首推全新教育产品形态,带来效果保障型教育新模式

7月8日,豆神教育在北京举行“AI-Class新物种登场:定制每个孩子的AI超名师课”新品发布会,首推全新产品形态超能训练场和学伴机器人。豆神教育提出,站在未来看现在,每个孩子都要有一个学伴机器人和一个AI超人名师,AI双师+超能训练场+学伴机器人,共同构成AI教育新范式。此次新品发布不仅是豆神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
昆明市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优秀作品成果展示总结会举行 - 天天要闻

昆明市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优秀作品成果展示总结会举行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李红鸾 7月8日下午,以“弘扬中华文明 担当文化使命——做好接班人”为主题的昆明市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优秀作品成果展示总结会在新华书店滇池路店成功举办。本届活动由昆明市妇联、市文明办、昆明新华书店连锁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活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家庭阵地作用,通过...
农学考研冷门逆袭:这个专业,国家线都在“劝你上岸” - 天天要闻

农学考研冷门逆袭:这个专业,国家线都在“劝你上岸”

每年考研都有一句“江湖传言”:农学是考研最大性价比战场。国家线低,竞争小,调剂多,还有机会逆袭进“211”“双一流”。如果你正在为考研选择专业焦头烂额,不妨把目光移到农学门类,尤其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农学里最容易“捡漏”的方向之一。为
上海考生不“恋家”了!人工智能专业成高分生首选,更多人跟着“高铁”选学校 - 天天要闻

上海考生不“恋家”了!人工智能专业成高分生首选,更多人跟着“高铁”选学校

正值大学招考季,今年的高分考生青睐什么专业?近日,本科批次志愿填报已结束。记者从多所沪上高中获悉,工科类专业报考热度明显升温,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大数据等理工科专业备受考生青睐。此外,公安、海关等就业前景比较明确的专业,报考热度也在上升。从“05后”考生的志愿填报中,老师们也读出了更...
【微动态】解放军总医院召开第十二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 天天要闻

【微动态】解放军总医院召开第十二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7月3日,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召开第十二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医院领导和陈香美院士、付小兵院士、张旭院士、唐佩福院士等18位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增列2025年度24名博士生导师、66名硕士生导师的申请,其中,优秀青年专家占比80%;批准春季学期182名研究生博士学位、325名研究生硕...
深圳中学高中园今年计划招生3300人,在校学生将达7100人 - 天天要闻

深圳中学高中园今年计划招生3300人,在校学生将达7100人

7月8日,深圳市“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媒体集中采访活动来到了深汕特别合作区。其间,记者走访深圳中学高中园,了解到深圳中学高中园2025年秋季将新招生3300人,在校学生将达到7100人。据了解,深圳中学高中园坐落于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是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深圳中学负责承办的市属公办高中园。深圳中学高中园由深圳中...
学霸啊,你是为老师争名气的,怎么能不填报清北呢? - 天天要闻

学霸啊,你是为老师争名气的,怎么能不填报清北呢?

据极目新闻报道,近日,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学一老师因三名学生未填报北大清华,选择其他名校而解散班级微信群,网传聊天记录引发热议。网传图片显示,该老师在群内表示三名学生不听学校、老师、家长劝告“完全以一己之心填报热门专业”“将我们所有的感情都化整为零”。该老师还表示“明天上午将以失望解散此群”,这是“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