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则消息,看似依法依规一举难得的大好事,心里还是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第一笔违规培训罚款24万:校外培训罚款会与地方财政创收挂钩吗?
自2023年8月23日教育部发布经过教育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并明确规定从今年10月15日起施行以来河南某县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给予校外违规培训第一笔数额巨大的罚款:除了责令停止办学之外,退还学生家长所收费用79900元,处违法所得三倍罚款239700元的行政处罚。
虽然这个行政处罚是10月15日之前进行的,但更说明了此地对于校外学科类培训治理整顿的一贯决心,毫无疑问的是,此地今后对于违规的校外学科类培训的处罚力度会更大,罚款的数额也会更多,这种做法给了那些怀疑行政处罚是否会动真格的人一个肯定的答复,同时也给了那些抱着侥幸心理的培训机构一个致命的打击。
昨天看到有位陕西的网友就这个对校外学科类违规培训给予的行政罚款所作出的评论(如上图所示):我突然想到,为啥要给教培设置这么高的罚款额,看来确实各地方财政真的是有困难。这位网友将对校外学科类违规培训罚款与地方财政困难联系在了一起,我们不能说这种想法太过牵强附会,因为现实中确实存在类似情况。
由于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以及国家层面相关的政策调控,再加上不断加大的负债率,很多地方的财政收入不断减少,支出压力不断增大,在土地出让和土地出让金受到严格管控的大环境下,地方财政的收支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种特殊的财政状况下,不少地方也就想出了奇招怪数,那就是通过各种罚款增加财政收入。
对于很多地方所采取的这种一旦认定违规或主观认为违规就给予罚款的做法,虽然相关部门已严禁随意罚款,但地方无奈财政困难也就一意孤行,因而很多地方将各种罚款作为财政创收的手段已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这位陕西网友将对校外学科类违规培训罚款与地方财政困难联系在了一起也就不足为怪了。
如果校外培训罚款与地方财政创收挂钩,那行政处罚力度会持续加大,因为现在的校外学科类培训违规的明显多于合规的,尤其是各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遍地都是,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进行罚款会使得财政创收源源不断,这样一来,地方不仅按规定整治了校外学科类培训而且还增加了财政收入,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内容和图片来自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