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在考研考编里五年的女孩,人生其实可以有很多选择

2023年09月27日16:26:03 教育 1639

被困在考研考编里五年的女孩,人生其实可以有很多选择 - 天天要闻

近期微博的热门话题:她被困在考研考编里的五年,来自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

故事的主人公叫刘同,这个97年的女孩子今年26岁了,大学毕业后的5年时间里大多数时间都在老家的那间10平米的卧室里度过

考研一战失败后,她在那个房间里备战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研究生考试,又备战了第一次、第二次公务员考试,以及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编制考试

这个来自西北四五线城市的女生高考刚上一本线,家里关于志愿填写给不了多少建议,后来按照分数选学校然后被调剂到了石油专业

入学后才发现,班上大多数同学都是来自石油职工家庭,而她这样的背景不知道毕业后能去到哪里,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努力学习上。然而本专业方向狭窄,哪怕通过了层层选拔最终也只可能被分配到偏远的油田,于是刘同打算通过考研换专业

然而刘同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决定能把她困住5年

刘同的考研之路一波三折并不顺利,由于对高学历抱有极高的滤镜,刘同屡败屡战,却屡战屡败,提升学历似乎成了她的一个坎,考研也变成了刘同和自己的战争

其实刘同并非不努力,她从每天早上6点半一直坐到晚上1点睡觉,可以说是非常刻苦,抛开主观的原因来说,外部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最近两年大家明显感觉到的是“上岸越来越困难了”

我们来看看近年的考研人数的数据:

2018年研究生的人数为290万,录取人数为81.13万人

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为341万,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

2020年报考人数也比头一年增加36万人,达到了377万

2021年考研的人数陡增80万,达到457万人,比刘同第一次考研,多出了167万人

每年考研录取的人数是固定的,但是随着那么更多的人入局,也不断增加了上岸的难度

刘同不知道的是这5年之间其实发生了很多事情,她毕业那年是18年,那个时候中美贸易摩擦才刚刚开始,疫情还没有到来,记得那一年全国房价暴涨,互联网崛起,投资热情也很高涨,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谁能想到第二年疫情打乱我们的节奏,甚至能持续3年的时间,中美贸易摩擦、俄乌战争国际形势也对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最近两年大厂裁员,国企改制,外贸以及国内经济影响都非常大,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外部环境让大家普遍缺乏安全感,造成近两年考公考研的人数暴涨

读完刘同21岁到26岁的故事,说实在的为女孩子的选择感觉到可惜,也给对未来没有方向的同学一些真挚的建议


一、青春不值得反复的去做同一件成功率很低的事情

21到26岁本来应该是人一生中最珍贵的青春时刻,是可以拿来试错以及成长的巅峰时期,反复去做一件成功率很低的事情就跟赌徒无异

首先,考研也好考公也罢,并不是一个绝对公平的游戏,影响结果的因素很多很多,抛开近年来竞争的激烈因素不谈,从笔试到面试这些过程有太多的因素是不可控的,这并非是你努力就一定能够获得收获的事情

如果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路径,而不是永远的停留在原地

被困在考研考编里五年的女孩,人生其实可以有很多选择 - 天天要闻

图|《二十不惑》


二、不工作容易与社会脱轨

其实作者并不是完全赞同这句话,不过对于一个从来没有进入到职场的人来说,工作是你了解这个世界规律的最直接的手段

从刘同几次做决策的过程中,发现她对于人生是非常迷茫的,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不够清晰,第一次决定考研是因为觉得本专业要被派到偏远的油田,未来没有发展,不如提升学历,这个想法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后边的几次考研则更多是自己与家人的较劲,为了证明自己能行以及对高学历的执迷

但是如果换个思路,如果刘同不执迷与高学历,能够尽快从考研失败中走出来进入到工作环境,多与同事沟通多跟领导学习,通过工作了解行业动态,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力所在,也许她能够早早的就找到一份石油以外的喜欢的工作了

当然工作后的你仍然有机会提升学历,只是这个时候的你,通过了解了就业市场的规律以及了解了自己的喜好之后,相信考研的目的也会更加清晰,不会焦虑也不会过于关注结果,一边做事一边想办法提升自己,反而更加有几率考上心怡的学校


三、学历并非万能的

在2023年,刘同终于离开了家乡进到大城市里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省城一家教育公司带小孩做化学实验,既和她的学科背景挂钩,也不会太累。让她意外的是同岗位的同事有很多是研究生学历,有两个还是从她想要备考的学校毕业的

被困在考研考编里五年的女孩,人生其实可以有很多选择 - 天天要闻

图|《二十不惑》

和刘同看到的场景一样,不论是什么学历,最终都是会走向就业的,然后到了工作岗位上你会发现学历并非万能的

社会形形色色,对人的要求也是会更加多维,并非只是学生时期单维度的能考试就行,能学习就行

很多大学生毕业前面两三年的时候都需要适应和磨合,除了工作岗位上需要学习很多新技能外,还需要察言观色如何融入团队,如何与领导沟通、与客户沟通,如何去解决工作中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提升职场上升职加薪的能力等等

工作几年以后你会发现,学历可能仅仅只是跳槽时候的一个敲门砖,好的公司并不会因为你是985硕士就直接录取你,也不会因为你学历高薪资就涨幅很大

这个时候你的价值只跟能力挂钩,这个能力就变成了领导团队的能力、把控全局的能力、风险意识的能力、行业人脉资源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在学校里是永远学不会的

写在最后

我经常会感慨生在现代的读书人是非常幸福的,假设是在古代,读书人只有科举一条路可走,于是乎大多数读书人一辈子都在跟考试较劲,那得多悲哀。但是当代教育,我们学习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应用,不必去卷文绉绉的文章,我们的人生可以有很多选择

工作中也认识很多学历一般但是工作非常优秀的同学,他们之所以优秀,主要是因为找到了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坚持下去不问结果,反而会赢来很多机会

被困在考研考编里五年的女孩,人生其实可以有很多选择 - 天天要闻

图|《二十不惑》


如果你最近感觉职场失意、人生迷茫,送给大家一句话:【人生大多数时候都是努力之后也没有回报的,失败才是人生的常态】

但是风雨过后,你会发现生活依然是五彩缤纷的,充满无限可能~


END-----------------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阜阳职业技术学校赴界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天天要闻

阜阳职业技术学校赴界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为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强化党性教育,追寻红色足迹,接受革命锻造,6月29日,阜阳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张平带队赴界首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阜阳职业技术学校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此次活动。
高考成绩“发榜”前一天,爸爸突发疾病永远“走”了|云求助 - 天天要闻

高考成绩“发榜”前一天,爸爸突发疾病永远“走”了|云求助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爸爸,您这么早就离开了我和妹妹,不是一直想看我的高考成绩吗?分数出来了,能上一所好大学!”高考成绩“发榜”以来,18岁的张银欣一直在心里对父亲说着这句话。张银欣,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学生,高考成绩633分,成绩“发榜”的前一天,刚满50岁的父亲突发疾病,一句话没说就“走”了。奶奶中风...
余承东母校西工大演讲:当年是县理科第一名,性格内敛,曾立志要当总工程师 - 天天要闻

余承东母校西工大演讲:当年是县理科第一名,性格内敛,曾立志要当总工程师

三言科技 6月30日消息,6月29日,西北工业大学202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典礼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作为校友发表演讲。余承东表示,37年前,自己以安徽省霍邱县应届理科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被第一志愿的第一专业录取,来到西北工业大学,这是他人生中最正确的...
大咖点评广州中考作文:引导学生感受社会、人生、写“自己的成长故事” - 天天要闻

大咖点评广州中考作文:引导学生感受社会、人生、写“自己的成长故事”

6月30日,广州中考语文作文题新鲜出炉。本次作文命题应该怎么写?体现了怎样的命题趋势?羊城晚报邀请专家学者点评中考作文。【作文题目】【大咖点评】关注身边的重要他人 写“自己的成长故事”丁之境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今年的广州中考作文命题稳中有进,一方面沿袭了近年来广州中考作文的命题方向、思路和形...
徐向国已任黑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 - 天天要闻

徐向国已任黑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

东北网“省委领导活动报道集”一栏最新信息显示,徐向国现任黑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省政府党组成员。6月29日,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免去徐向国的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职务。
长沙举行城区小升初微机派位,五区派位总数73897人 - 天天要闻

长沙举行城区小升初微机派位,五区派位总数73897人

6月30日上午9:00,2024年长沙市城区小学毕业生升初中联合微机派位在天心区长沙市一中城南初级中学乐学堂举行。长沙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特邀教育督导员、民主监督员,市教育局班子成员,天心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市中心城区各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教育局局长、副局长、纪检组长出席了微机派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