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费再次涨价,该不该涨?教育公平是否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远

2023年07月01日18:13:10 教育 1598

高考结束了,在大家都在讨论分数的时候,高校的另一则新闻也引起了热议,那就是大学学费又涨了。

包括上海吉林四川等多省高校纷纷上调大学新生学费。

比如,上海拟从2023年秋季学年起,将公办高校专科平均学费标准由5420元/学年调整为7215元/学年,涨幅约33%,也就是说对于每个学生而言,每年要多支出约1795元。而本科类学校的文理科涨幅也达到了30%-54%。

高校学费再次涨价,该不该涨?教育公平是否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远 - 天天要闻

这样的涨幅,放在当前经济环境变差,普通老百姓钱包都缩水的当下,想要顺利完成高等教育,真是不仅要考得进,更要上得起,民众真是越来越难了。

当然,大学学费之所以普涨,根本问题还是财政没钱了,根据教育部的预算报告,2023年,高等教育预算支出预计比上年下降3.7%,数额上,将比去年少40亿人民币。

作为一个公办学校占多数的国家,中国长期以来,大学学费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的低位,这与国家经济发展,政府财政能力不断增强也是息息相关的。

高校学费再次涨价,该不该涨?教育公平是否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远 - 天天要闻

尤其是前些年,房地产发展强劲,楼市昂扬向上,通过土地财政,政府积累了丰厚的家底,尤其是大学扎堆的中心城市,同样也能吃到城市化红利,因此能够负担的起对众多高校的财政补贴

但从去年开始,情况急转直下,首当其冲的就是房地产不行了,地方财政收入立马垮了一大半。光看2022年上半年数据,只有内蒙古山西、新疆、陕西江西五个省份实现财政收入正增长,其余二十六个省市均为负增长。

另一方面,为了支持实体经济恢复,为了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政府还在不断给小微企业减税退税,给个人减免个人所得税,再加上地方政府本身还欠着60多万亿的地方债没还,每年光利息就要支出一大笔费用。

高校学费再次涨价,该不该涨?教育公平是否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远 - 天天要闻

现在公务员都在降薪,未来包括医生、教师、公务员等这些铁饭碗的日子恐怕更难,所以高校如果还想运转,光靠政府补贴是不行了,得自救。

第二个原因,中国高校的边际产出实在太低了,由于大学扩招,这些年高考录取人数都在1000万左右,如果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18岁人口总共也就1600多万,也就是说近60%的人都上了大学。

这些天之骄子毕业之后,目标都是要奔着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外企去当金领的,让他们去工厂当蓝领,估计没几个人愿意。但问题是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在当前情况下最缺的还是产业工人。

另一方面,有多少学生在大学里是认真学了四年,或者只是在一个叫大学的群租房里吃喝玩乐了四年,然后出来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宁愿待业失业也不愿转型成为产业工人?

高校学费再次涨价,该不该涨?教育公平是否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远 - 天天要闻

当下的结构性失业与经济下行有关,但何尝不是低教育产出造成的?普遍的学历提升,普惠式的维持高等教育福利已经不可维系,否则就是对所有纳税人的不公平,也会造成社会隐患,所以大学学费有必要涨。

但事情总有两面性,大学学费上涨有必要,但是不能由此就剥夺普通人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彻底阻断那些来自社会底层孩子的向学之心。

对他们而言,通过大学实现阶级跨越也许是一条唯一的出路,也是能保证相对公平的出路。

如果因为学费被阻断了,那么中国的阶层固化只会越发明显,贫富差距只会进一步拉大,长期来看,更容易引发社会动乱。

有人说大学不是有奖学金不是有助学贷款吗?依靠这些,贫寒子弟也能完成学业呀。但关键是我们给自己国民的太少,条件也太苛刻了。

高校学费再次涨价,该不该涨?教育公平是否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远 - 天天要闻

与动辄给外国留学生10万一年的补助相比,我们对“外国友人”不仅入学门槛低,而且还补助丰厚。但我们得想明白一个问题,愿意留在国内帮助国家发展的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

一面喊着财政没钱,一面还在维持留学生的高待遇苦自己的国民,有没有这个必要?

其次,大学学费可以涨,但是大学的费用开支也应该透明,这点国内高校几乎都是暗箱操作,财政拨款的钱花在哪,怎么花,根本没有一本向社会公开的明细账。

此外近些年曝出的各种师德堕落也让人堪忧,不管学生进来采用何种方式读书,那么既然高校想在学费上走市场化道路,那么学生花了钱,就应该给予相应的高质量教育,但有多少高校做到了先教书育人,后埋头功利?

高校学费再次涨价,该不该涨?教育公平是否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远 - 天天要闻

如果不是,那么谁来给普通民众这个教育公平?如果给不了普通人应有质量的教育,那么大学学费涨价的依据又在哪里?

还是那句话,大学学费可以涨,但是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国民素质,更好的为国家发展服务,有钱读书,可以随意,没钱读书,国家应该想办法让他们读得起书,毕竟未来的发展,尤其在高科技、军工、航天等领域,我们可能依赖的就是后者。

教育是为了启迪心智,但教育也是创造一个社会阶层流动的通道,别让学费把这个通道堵死了。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共筑保密防线  维护国家安全 - 天天要闻

共筑保密防线 维护国家安全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6月30日上午,正值国家安全法颁布十周年,也是新修订保密法实施一周年之际。市残联组织党员干部赴总体安全观滨州市教育实训基地暨保密教育实训平台,开展“共筑保密防线 维护国家安全”保密宣传教育暨主题党日活动。
“法X功”学校舞蹈教师病亡,年仅33岁 - 天天要闻

“法X功”学校舞蹈教师病亡,年仅33岁

自中国反邪教网发布《李洪志及境外“法X功”邪教组织丑行劣迹线索征集》以来,不断收到网友提供的线索。▲安妮·索恩讣告网友提供,2025年5月7日,“法X功”旗下“飞天艺术学院”加州分校项目总监、舞蹈老师安妮·索恩(Anne Sohn)因癌症病
高考后现“医美”热潮,学生扎堆整形!这些风险要注意 - 天天要闻

高考后现“医美”热潮,学生扎堆整形!这些风险要注意

近几年,每年高考后都会出现一阵“医美”热潮,“双眼皮手术爆单”“打瘦脸针要抢号”……不少高中毕业生趁暑假做医美,准备“改头换面”迎接大学生活。未成年人适合做医美手术吗?这类手术背后,潜藏着哪些容易被忽视的风险?
学生管理——2026级新生家长会安排 - 天天要闻

学生管理——2026级新生家长会安排

一、目的:向家长宣传我校办学成就,介绍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措施与成效,说明学生在校学校提供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让家长放心,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二、时间、地点:报到第一天(**月**日)上午8:30开始,11:30结束。地点在
不出国门也能培养世界人才!多所高校共议“在地国际化”之路 - 天天要闻

不出国门也能培养世界人才!多所高校共议“在地国际化”之路

如何让中国学子不出国门就能享受世界一流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不仅是中外合作大学的课题,更是所有类型高校共同关注的方向。2025年“新时代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与青年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于7月2日至4日在宁波诺丁汉大学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在地国际化”与“青年人才培养”,涵盖开幕式暨主论坛,两大垂直领域分论坛和一...
花几大千找高报师填志愿你觉得值吗? - 天天要闻

花几大千找高报师填志愿你觉得值吗?

当今世界,还是有很多家长花几大千甚至上万(某网红志愿填报公司动不动一个名额1万多)去找高报师给自己孩子填志愿,你们觉得真的值得花这个钱吗?还是智商税?
​2025年高考有何特殊之处 - 天天要闻

​2025年高考有何特殊之处

视觉中国供图 7月7日,距离2025年高考刚好过去了一个月。 对教育领域来说,每年夏天最大的事就是高考了。作为一个报道教育多年的记者,因其典型的“风向标”作用,我关注最多、研究最多的也是高考——向下,它影响着12年基础教育的教与学;向上,又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 今年的高考有些“特别”,甚至有人说今年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