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是和学习习惯息息相关的。 一个优秀的孩子不仅要学习成绩好,而且在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也不能差。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候的孩子正处于培养习惯和养成良好品格的关键期。
- 1.认真听课
- 上课认真听讲是学生最重要的一项能力,也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最重要一环。 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会做小动作,但其实并不是他们不认真学习,而是他们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孩子看起来很聪明,但实际上他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一旦他养成了这种习惯以后,上课听老师讲课就成了一种习惯! 所以老师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这种学习的习惯。
- 2.按时完成作业
- 家长要让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不要让孩子养成拖拉的习惯。 作业是为了让孩子巩固所学知识而进行的一种练习。 如果孩子没有及时完成作业,那就会出现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如果一个问题还没弄懂,那么他就会有更多的问题来问; 第二、即使做完了所有的题目,但对知识没有印象。
- 3.主动思考问题
- 不懂就问,不要害怕自己的问题。 遇到不会的一定要及时解决,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能拖延。
- 4.预习复习的习惯
- 预习可以帮助孩子熟悉课本,了解学习的重点、难点,发现疑难问题,以利于带着问题听课。 复习是指在复习的基础上看一遍或两遍。如果孩子经常做一些练习,他会更有兴趣,复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预习和复习是孩子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5.整理学习用品和学习资料的习惯
- 学习用品要分门别类,要放在固定的地方。 如果孩子发现自己的课本、作业本或其它学习资料丢失了,要及时补办、更换。 学习资料可以找一个专门的本子写,写上名字后,放进抽屉里。 如果实在找不到,就去老师的办公室问老师帮忙。 这样就能保证学习资料不丢失,有一个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