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2021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活动在中山公园音乐堂隆重开幕。当天,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生在欢迎音乐会上的精彩演奏,拉开了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的序幕。在接下来的10天时间里,丰富多彩的活动将陆续开展,通过全方位的学习和参观,让青少年团员们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为推动京港澳音乐文化交流、繁荣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本次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主办方名誉主任、北京国际音乐节发起人、指挥家余隆希望年轻人在一起能够活跃一点,“不要像课堂上一样拘谨,大家在一起除了在艺术和音乐上的交流以外,更要注重年轻人之间更加有活力的互动与交流。”
这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音乐交流活动,参加嘉年华的孩子们面对的导师将是一群驰名海内外的大艺术家。主办方给出了一长串星光熠熠的导师名单,这些作为驻团艺术家参与嘉年华线上及线下交流活动的艺术家及专家,包括杰出钢琴演奏家郎朗,杰出大提琴演奏家王健,著名指挥家杨洋,香港演艺学院大提琴演奏家王磊,澳门演艺学院院长周游,香港弦乐团艺术总监、小提琴演奏家姚珏,澳门青年交响乐团协会理事长许健华,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王绍武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双簧管演奏家金京春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演奏家徐惟聆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演奏家张提教授,著名作曲家韩万斋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小号演奏家陈光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演奏家朱牧教授、中央音乐学院萨克斯演奏家盖群等。他们将参与授课、乐团排练、交流讲座、汇报音乐会等活动。
娜木拉
在当天的启幕仪式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嘉年华项目艺术总监、大提琴教育家娜木拉教授致辞,同时她也语重心长的对学员们说:“同学们,你们要知道我们今天的这个项目确实来之不易,同时大家应该觉得非常的幸运,能够和世界顶级的大师们在一起,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去学习,能够聆听大师们对同学们的教导。”
余隆
指挥家余隆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国际音乐节致力于为青年音乐家提供广阔平台,为中国古典音乐事业输送新鲜血液。此次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合作,推动京港澳青少年音乐美育文化发展,搭建青少年美育平台,鼓励青少年对音乐艺术热忱追求。“我觉得这个活动特别的意义在于,我们所有的年轻的音乐的未来就是能够有机会去学习,包括这次和港澳地区的这些年轻的同学们能够有机会相聚特别重要。”余隆说:“我们用音乐作为语言,用音乐做交流的工具的方式,把京港澳的同学聚集在一起,进行音乐的交流。不但是为了音乐的事业,更是为了所有的这个年纪的青年人能够有机会用一种我们的特殊语言方式沟通,希望能够看到所有的年轻学子相互认识交流,大家一起学文化和学习音乐知识,同时也会交到新的好友。希望在今后的舞台上多看到大家,你们是音乐的未来,谢谢你们给我们一个机会能够和你一起工作。”同时,余隆希望大家在一起能够活跃一点,不要像课堂上一样拘谨,大家在一起除了在艺术和音乐上的交流以外,更要注重年轻人之间更加有活力的互动与交流。
吕思清
作为孩子们的音乐导师,小提琴家吕思清深有感触的说,这个活动能够如期举行,北京国际音乐节和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回忆道,自己做学生的时候,最开心就是来参加各种各样的音乐节,“我记得当时在美国去阿斯本音乐节的时候觉得特别开心,又可以游山玩水,交很多朋友,又可以得到大师的指点。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你真正感受到音乐的这种美好,音乐在你生活当中在你生命当中的真正意义。”对于此次在北京举办的嘉年华活动,吕思清认为,京港澳的活动把这三个地区的孩子们通过音乐连接起来,“而且不光是有专业上的活动安排,跟大师的交流、排练、演出,尤其是从澳门和香港来的这些同学们还可以感受到首都的魅力以及它的文化、它的历史、它的传承。这种活动很有意义,我希望今后能够长期办起来。特别是疫情稳定了以后,能够有更多的香港和澳门的同学们能来到北京,大家一起共同来这个创造音乐交流情感。”吕思清透露,这次活动期间他将参与两个事情,一个是在大师课上跟孩子们进行交流,还有就是在闭幕式音乐会上他会参与演出。
据介绍,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由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基金会主办,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承办。活动得到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市教委、市文旅局、市政府港澳办、市青联的大力支持。香港演艺学院、香港青年乐团、澳门演艺学院、澳门交响乐团作为艺术委员会也给予了支持和助力。在始终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严格落实好各项疫情防控举措、坚持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保证该活动如期举行。
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是北京首届标志性青少年文化活动,秉承追求高品质艺术的原则,让京港澳青少年有机会跟随国际一流音乐导师学习,把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活动主旨,让青少年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以精良的艺术品质、呈现效果在世界舞台上发声。
撰稿 张学军
编辑 张学军
摄影 张学军(余隆、娜木拉和吕思清图主办方提供)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3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