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坤下兑 地泽之临 君临天下矣
上坤下兑 地泽之临 临危不惧矣
上坤下兑 地泽之临 居高临下矣
上坤下兑 地泽之临 玉树临风矣
上坤下兑 地泽之临 临渴掘井矣
上坤下兑 地泽之临 临阵脱逃矣
上坤下兑 地泽之临 如临深渊矣
上坤下兑 地泽之临 如履薄冰矣
上坤下兑 地泽之临 复之消息矣
复之为卦 一阳初生 阳灭阴始矣
坤之为卦 上下六阴 至阴至灭矣
一阳初生 冰消融解 蛰虫苏醒矣
一阳初生 蛰虫苏醒 万物蠢动矣
复之为卦 再生一阳 二阳四阴矣
上坤下兑 地泽之临 二阳四阴矣
上坤下兑 地泽之临 阳刚渐长矣
上坤下兑 地泽之临 阳灭阴消矣
上坤下兑 阳灭阴消 愉悦顺利矣
坤地在上 兑泽在下 居高临下矣
坤地在上 兑泽在下 如临深渊矣
坤地在上 坤为地为众为顺 为九州众顺矣
兑泽在下 兑为泽为水为悦 为泽被天下矣
地泽之临 犹若君子来到浩渺无尽的湖滨
只见烟波浩渺广阔无垠微风拂面心旷神怡
只见白云悠悠千帆过尽鸥鸟飞翔惊鸿翩翩
只见夕阳西下渔舟唱晚江枫渔火逍遥独眠
只见繁星点点夜空深邃平湖如镜夜色如洗
上坤下兑 君子亲临地泽以感化之道教化百姓
犹若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得以使万物繁衍生息
犹若江河湖海浇灌田地且物产丰饶馈赠万民
上坤下兑 君子亲临地泽以铁腕手段治理民众
上坤下兑 铁腕治理 使民遵纪守法国泰民安矣
上坤下兑 铁腕治理 使官清廉明正天下为公矣
上坤下兑 铁腕治理 铲除黑邪 惩恶扬善矣
上坤下兑 九二六三六四互震 震为雷为威仪矣上坤下兑 互震为雷为威仪为震慑为严刑峻法
上坤下兑 地泽之临 以严刑峻法治理天下矣
上坤下兑 地泽之临 以严刑峻法治理无不利矣
君不见秦穆公以商鞅之严刑峻法治理秦国
秦伯以雍州百里之地渐以成长为河西霸王
不仅使八百里秦川之物产更加丰盈牛羊更肥
并且使秦国更加兵强马壮秦疆域更加辽阔
君不见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励精图治
整顿田垄沃土种植粮食瘠地种植棉麻
草滩放牧牛羊旱地植林护被河湖养殖水产
经营东海之滨渔盐之利经营鲁山铁冶之财
接着又划城而治使民众各有所居各有其业
使士人在城中居住以便子女成为饱学之士
使仕人在官衙居住以便子女成为经纬之才
使百工在城郊居住以便子女成为能工巧匠
使农民在郊外居住以便子女成为稼穑能手
如此励精图治岂能使强齐不成为一代霸主
周武王率天下诸侯于牧野之郊一举灭商
殷商遗老在武庚管叔蔡叔的煽动之下
竟然对远在千里之外的丰镐之京发动攻击
周公旦亲率正义之师东征一举将其歼灭
上坤下兑 地泽之临 正是以铁腕治理百姓
接着周公旦在营建东都洛邑之际
针对殷商遗民发表了振聋发聩的多士之告示
以便遵循大周朝的典章法度而安居乐业
以便遵循大周朝的仁德教育而效力周邦
上坤上兑坤地之临 坤为地为顺 为甜言蜜语
以甜言蜜语治理百姓有百害而无一利
甜言蜜语等同于没有尊卑贵贱之分
甜言蜜语等同于没有君臣上下之别
甜言蜜语等同于没有长幼老少之序
甜言蜜语等同于没有黑白是非之辨
甜言蜜语等同于没有威仪尊严之崇
只能带来骄奢淫逸目无尊长而放任自流
只能带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而自甘堕落
只能带来养尊处优鼠目寸光而自毁前程
君不见卫灵公不好士却以好鹤闻名于世
不仅给鹤以各种爵禄名位而且朝夕相处
置国政于千里之外置百姓于水深火热
直至外夷兵临城下方知玩物丧志大祸临头
君不见齐王为侵犯鲁国边境却又无隙可乘
于是赠送鲁公八佾六十四名妖娆歌舞美女
以诱惑鲁公日夜作乐从而荒废政事不理朝政
从而使仲尼规谏不成只能愤然离去的窘境
上坤下兑 地泽之临 唯有亲临其境方知有大境
上坤下兑 地泽之临 唯有身临其境方知有大界
上坤下兑 地泽之临 唯有目睹其境方等同身受
上坤下兑 地泽之临 泽水至低 低至成海成王
上坤下兑 低至成海成王以圣明之智治理天下
上坤下兑 低至成海成王以江河之襟治理天下
上坤下兑 低至成海成王以大海之德泽被天下